马琳
摘 要:兴趣是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的主要情感动机。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从当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探究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文本阅读;兴趣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兴趣引导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教师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调动兴趣、保持兴趣,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对文本的解读,落实语文阅读培养目标。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实践来看,一些学生对枯燥的文本阅读缺乏热情,对教师的讲解与提问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情况比较普遍。对此,教师应结合课程改革要求积极调整教学方案,有效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以扭转被动阅读状态,吸引学生实现自主阅读与探究。
一、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也是学生文本阅读兴趣发展的开始。有趣、有效的问题能够点亮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产生一窥究竟的迫切心情,进而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文本阅读中来。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设计,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例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阅读指导中,教师从题目入手,向学生提问:你能猜测一下题目中所说的“金色巴掌”是指什么吗?根据课前预习说一说如果将题目改为“铺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好不好?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设计增加了题目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
二、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根据建构主义要求,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中建立有效联系,并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心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情感。在小学文本阅读指导中,教师应认真分析文字与情境之间的联系,实现文字的有效转化,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字的熏陶。例如在古诗《鹿柴》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王维诗词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诗词中的色彩、声音这些在文字中难以具体展现的信息呈现出来,把握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两幅画面构建得幽静意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加真切地体会自然美景,体会诗词内涵。
三、引导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在传统课堂设计中,教师对课堂的把控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互动交流的空间不断被压缩,从而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针对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交流的互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基于文本阅读体验进行交流,利用同龄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盘古开天地》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被动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好奇与热情,鼓励学生交流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补充神话故事内容,以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文本阅读效果。
四、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目前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延续传统的阅读方法,将对知识的讲解作为课堂设计的主体环节,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局限在对文字的解读层面,这对学生的兴趣引导是十分不利的。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逐渐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利用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例如在《西门豹》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各组学生安排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沟通与安排中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并形成有趣的课本剧,进而通过课堂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渗透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读写结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且读与写之间密切相关。但是一直以来,教师在文本阅读中缺乏对写作内容的渗透,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更难以转化为写作能力。对此,教师应根据读写结合的要求设计教学策略,例如在《爬山虎的脚》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将学生的文本阅读过程与观察日记的写作相结合,要求学生在细读文本中完成仿写任务。这样的设计使教师根据文本阅读过程,为学生设计练笔任务,驱动学生根据写作要求回顾文本、细读文本,巩固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六、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文本教学实践中,教师重点强调学生的兴趣培养,并基于兴趣设计更加生动、合理的教学指导方案。目前在小學语文文本阅读中学生兴趣缺失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教师可以从问题设计、情境创设、互动交流、实践探究、读写结合等方式出发,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体会文本的魅力,感知阅读的兴趣,进而有效落实阅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袁亚琼.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20(3):121.
[2]多威东.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