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玉玲
【摘要】写作能力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低年段的写作目标定位为“写话”。看图写话作为低年段写话教学的重要途径,重在培养低年段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不少低年段学生在平时的看图写话中依然存在困境,例如,写话没有规范用语、不能准确表达图意、文字干巴巴没活力。这需要低年段语文老师透過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提升写话能力策略,让学生的看图写话变得“色香味”俱全。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看图写话
写作能力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低年段的写作目标定位为“写话”。看图写话作为低年段写话教学的重要途径,重在培养低年段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不少低年段学生在平时的看图写话中存在“相见好同住难”的困境。他们非常喜欢看图画,但是写出来的文字往往差强人意。这就像一道失去色、香、味的菜肴,令读者“食之无味”,更让语文老师“弃之可惜”。
一、低年段学生看图写话存在的问题
(一)半生不熟:写话没有规范用语
语文老师如果仔细翻阅班里学生的看图写话作业,都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在写话时没有规范使用语言。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写话时参杂一两个方言词。例如,个别在顺德土生土长的低年级小学生在看图写话时,不经意写出带顺德方言词的一句话,比如,“小猪过到小兔的家。”(广东话“过到”的意思是“到达”)又如,“一天,小明起床后马上去洗面。”(广东话“洗面”即“洗脸”)
其二,标点符号的随意点缀。以“不要摘花”看图写话为例(图片素材见图1),有的学生写了一大串话之后,最后才用一个句号以表“圆满结束”(如句例1)。 有的学生则在逻辑停顿处添加标点符号,肢解了句子成分,导致句不成句(如句例2)。
句例1:一天小红在公园里玩看见一朵美丽的花就上去摘阿姨看见了就跟小红说小朋友你不能摘花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小红说对不起我以后不会摘花了。
句例2: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小红去,公园玩。小红看见,草丛里有,一朵花。
(二)味道欠佳:不能准确表达图意
低年段语文老师都遇见过学生没有准确表达图意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跑题”。或许很多人认为,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写作文“跑题”可以理解,但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面对一张简单易懂的图画都可以“跑题”,就无法理解了。实际上,低年段的学生如果没有足够关注图画和提示语,就很容易“跑题”。“领跑”的往往是语文学习较好,联想能力特别强,但非常粗心的学生。这类学生没留意“请仔细看图”的提示语,只匆匆看了一下图画,就马上由“此”想到“彼”,联想前面具体发生什么事(即事情的起因),把笔墨都花在起因上,最后完全忽略图画的具体内容。以看图写话“小狗过生日”(图片素材见图2)为例,一个学生从图画里的蛋糕联想到如何做蛋糕,于是,详细写下了小狗妈妈怎么照着食谱做蛋糕,小狗又是怎么帮忙,最后只用一句话“蛋糕做成了,小狗的朋友也过来吃蛋糕了”交代图画内容。还有一个学生写小狗打电话叫伙伴们晚上过来自己家庆祝生日,并且详细写了小狗和三个小伙伴通电话的内容,写着写着,最后发现没位置写晚上的生日会,只好作罢,草草收尾。
(三)卖相一般:文字干巴巴没活力
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一道好菜的其中一个评价标准应该是卖相诱人,令人食欲大动。二年级的看图写话作品也应注重“卖相”,如果写话作品字迹端正,内容具体生动,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写话能力锦上添花的体现,更是三年级起步作文的顺利过渡。可惜部分二年级学生依然停留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写话层面,写话时不会根据图意展开合理想象(如,人物表情、动作、对话、内心想法、事情的结果等等),只会简单表述浅表性的图意(如句例3,图片素材见图3)。甚至有个别二年级学生的写话情况更不乐观,他们写出来的句子不完整,句群不连贯(具体表现为前言不搭后语),语言组织能力令老师担忧(如句例4,图片素材见图3)。
句例3:一天早上,小蚂蚁突然发现草地上有一根骨头,于是叫自己的蚂蚁兄弟过来搬。最后,十只蚂蚁把骨头搬进蚂蚁洞里了。
句例4:有一天,大骨头在草地上。大骨头一只蚂蚁看见了。十只蚂蚁一起搬骨头。谢谢。夜晚一起吃骨头,很开心。
二、问题背后的成因分析
(一)没有重视积累规范的语言
对于班里写话没有规范用语的学生,老师只要回顾他们平时的语文学习表现,就会发现他们都是不爱读书背书、或者小声读书以及课外阅读量非常少的学生。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学生熟悉规范语言,培养语感,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流畅进行表达。学生如果不读书背书,就失去熟悉语言的机会;如果小声读书,脑神经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就会对习得规范语言失去兴趣;如果平时几乎没有阅读过有品质的课外书,那他就成了规范、优美语言的绝缘体。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习得语言的环境和机会,比如,看电视、与人沟通等等,但这些语言都很口语化,也很简短,说出来的句子之间体现不出很强的连续性,与完整、连贯的书面语有差别,对写话的促进作用也不大。因此,语文老师要重视学生朗读和背诵,使课文上的语言逐渐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二)没有强化训练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就是语言运用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是不够的,还要靠平时多训练,这样才算真正习得语言。因此,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训练和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训练的方式可以是造句、扩句、仿写句子、变换句式等。但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牢牢抓住训练语用能力的契机。这表现在语言运用能力训练不够全面和到位,课堂上虽然有训练的环节,但课堂时间有限,难以照顾中下生,并且课后没有及时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好好内化巩固。
(三)忽视有效的写话评价引导
我们老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不少小学生的习作内容很多都如出一辙,不够个性化。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老师在指导写话或写作时“下重药”,设置了特定的写作框架,缩小了学生的写作自由度,固化了写作思维。其实,每个年段的学生在写作时都会出现个性化表达的时候,并且期待得到读者的回应,想知道自己的表达究竟会不会被接受。而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接受回应越及时,他们的写话欲望就越强,并促使他们在多次“写话——回应——改进”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增强写作意识。这个回应需要老师主导,可以是老师评价,可以是师生共同评价,也可以是老师和家长一起评价。但现实中,一些低年级老师觉得学生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就行了,并没根据学生的看图写话内容去展开持续有针对性的评价引导,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写出来的文字干巴巴。
三、低年段看图写话能力的提升策略
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的写话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写话能力提升策略:
(一)不仅重视输入,更要规范输出
这里的“输入”,不仅包括学生在语文老师指导下学习语言文字,还包括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语言文字。而“输出”,则是指老师给予机会让学生展示所学,并指导学生规范语言。有的低年段语文老师不明白,平时学生学得还可以,为什么在看图写话中却表现出的语言不规范、标点使用不当、语言干巴巴等问题?其实这反映出学生对语言文字输入和输出的失衡。因此,语文老师在学生得到大量可理解输入之后,应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机会,促进语言文字输入和输出的平衡,规范学生的语言输出,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如何让学生得到大量可理解输入?首先,语文老师要注重课文朗读指导,让学生积累语感,感受语言魅力,活化自己的语言;其次,每堂阅读课找准进行语言训练的典型句子,让学生掌握典型句子的基本结构;最后,培养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天记录积累课外书上的好词好句。而规范学生语言输出的渠道主要有三个:1.进行拓展语句训练,鼓励学生基于基本句式输出拓展的语句,例如,用“一会儿……一会儿……”“……正忙着……”等句式训练说话、写话;2.在课堂互动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说完整的话,说连贯的几句话,让学生树立规范用语的意识;3.每天积累词语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多个词去说话、写一个句子或句群。
(二)渗透指导看图说话和写话
老师可以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渗透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和写话。以下是笔者的两种具体做法:
第一种:利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学龄前儿童对图画特别敏感,他们通过好看的图画去认识独立的字,认为一个字就代表完整的意思。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环境的丰富刺激,他们才慢慢脱离图片去关注字的组合意义。可见,儿童最初的阅读是通过图画而不是文字。因此,语文老师应从学生读一年级就开始结合课文插图,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有意识学会观察和想象图画。以人教版第二册课文《美丽的小路》为例,教学时,语文老师可以出示插图(见图4),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兔姑娘、鹿先生和鸭先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到了二年级,学生的想象思维有所发展,我们在引导学生看图时,就要多鼓励他们丰富课文内容。以人教版第三册课文《从现在开始》为例,课文里有这样一段话:“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插图见图5)老师可借助这一自然段的图文,让学生先观察猫头鹰的动作和神情,有感情地演读猫头鹰说的话,再观察动物们的神情,想象动物们听了猫头鹰的话是怎么想,怎么说的?这样既丰富了图画和课文内容,也令学生通过情境理解“议论纷纷”的含义。
第二种:开展专门的看图写话指导课
因为有课文内容的辅助理解,所以单凭课文的插图并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看图能力,学生需要独立自主的看图写话过程。这就是我们开展专门的看图写话指导课的意义所在。这里有几点要注意:
1.选材:选择看图写话指导课的图画素材有两个原则,首先是指向性强,画面清晰,圖意明确不含糊,这样才会降低看图写话的难度,学生在乐于表达的同时,准确表达图意;其次是有想象的余地,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2.梯度引导:一年级是“启蒙写话”阶段,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写好三要素(谁、在哪里、干什么)和四要素(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踏入二年级则进入“激活和深入写话”阶段。学生不仅要看懂单图和连环图的图意,还要思考、发掘图画内容,写好五要素(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以及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此外,不管低年段哪个年级,老师在指导学生看图写话时,始终离不开看图写话的格式和步骤指导(看—想—说—写),以及培养写话兴趣,鼓励学生多说多写,避免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3.时间安排:因每学期的语文课时有限,一年级语文老师可以在阅读课上渗透指导,并强调写话格式。而二年级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话情况随机安排。例如,老师发现班里学生总体上不能将图画的五要素写到位,则可以抽一至两个课时开展五要素写话指导课。
(三)落实看图写话讲评课
看图写话讲评课,是指老师根据班里学生的某次看图写话作品,收集典型问题,肯定个性表达,激发写作动机的集体讲评课。当学生踏入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中后期,笔者就定期在班里进行写话训练,每周一次,笔耕不辍,让学生保存良好的写话习惯。学生每周三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规定内容的看图写话,老师批改评定等级(A+、A、A-、B、C),并记录学生写话出现的问题和惊喜,最后用周一的一节课开展“看图写话总结会”(见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