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提出:要改革和创新少先队教育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红领巾社团”活动是学校少先队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少先队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红领巾社团”活动开展与实践研究,对“红领巾社团”的组建方式及如何开展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感的活动进行了阐述,并且制定了活动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红领巾社团”;自主管理;时间管理策略
一、“红领巾社团”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红领巾社团”是由少先队员自愿参加、自主活动、满足社团成员兴趣爱好需要的专业性小型群体,是跨中队、小队开展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所在区域的小学在“红领巾社团”自主管理方面与中学、大学的社团管理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中学、大学的社团基本由学生自主组建、管理,自主开发课程并实施,自主性强;对于专业性强的社团,如乐团等则由导师落实课程教学,学生协助管理。鉴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小学生的自觉管理能力无法与中学生、大学生相提并论,同时,受到学校的师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红领巾社团”基本以少先队大队部统筹和辅导员为主,开设涵盖各学科学习领域的社团,如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社团,学生自愿参加。由于这些社团对成员自身技能的高标准要求,而大部分小学生处于“零基础”状态,所以,这些社团需要专业的辅导员“掌舵”。但这样,便难以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所提出的“帮助队员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学习一种本领,培养一种习惯”这一目标。如何既发挥少先队大队部的统筹、教师开发课程的优势,又能鼓励队员在社团个人学习、社团的日常管理和赛事活动等方面的自我参与的“社团双主”管理模式,提高队员自我管理能力。中山市实验小学立足队员的生命成长需要,以“学科融合”为抓手,通过心理干预、赋权增能,探索“红领巾社团”的自主管理之路。
二、“红领巾社团”自主管理微课程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立足队员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自我发展能力、不良情绪管理和团队意识培养等内容,开发了“心理与社团活动融合课程”。
(一)线上微课
根据队员在社团学习中必须具备的素养,教师结合队员的认知特点,以其“自我发展能力”为中心,设计了十节自我管理专题课。第一课《我是独一无二的》;第二课《我的兴趣我做主》;第三课《我坚持我成功》;第四课《时间安排,我能行》;第五课《我参与,我快乐》;第六课《自信展示,有妙法》;第七课《放下,也是一种成长》;第八课《学会展示,成就最美团队》;第九课《夸夸我的社团好伙伴》;第十课《成长足迹:我的社团学习小档案》。十个专题分享内容,螺旋提升,符合队员身心发展。
(二)线下约课
在“红领巾社团”文化建设中,当社团负责老师发现队员出现不良情绪或团队松懈等现象时,便向学校心理科组提出“约课”,申请上团体辅导课或个案跟进等。例如,为了增强队员的团队意识,心理老师与合唱团导师共同开展“异口同声合作美”的训练;针对学生害怕现场挥毫出丑的心理,书法社团初级班导师举行“自信展演我能行”的团队培训。社团老师密切关注队员学习的情绪变化,如有需要即开展个案心理辅导,及时缓解队员的不良情绪,增进社团队员的友谊,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红领巾社团”自主管理微课融德育、心育、美育于一体,引领着队员在体验美、实践美、创造美的社团活动中践行“学得快乐,玩得聪明”的“智趣教育”理念,体验生命成长,做最好的自己。
三、“红领巾社团”自主管理策略
“社团”也意味着队员自主、自理、自立。学校充分整合学科与活动、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各方面因素,形成文化浸育、家校共育的氛围,创生儿童内生机制。学校重视队员个性的发展,在“智趣教育”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心理干预,探索“红领巾社团”自主管理策略。
(一)目标管理策略
社团学习的目标管理,指的是社团学员在社团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即为什么要参加社团活动、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等。在每个学员参加社团之前,我们就鼓励他们主动了解学校的社团情况,通过学校社团嘉年华的展演、社团招募,或从小伙伴的参与中了解;接着参加社团老师的面试;然后邀请家长一起参加该社团的家长会,会上经过社团导师的介绍,彼此了解;最后自己填写《社团学员申请表》,当队员在《社团学员申请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的这一刻起,自我成长的生命力量就开始萌芽了,责任与义务促使其更好地确定学习的目标,把握社团学习的方向,并通过每学期的三个阶段进行考核评价,落实目标的有效管理。
(二)时间管理策略
社团学习的时间管理,指的是队员对在校学习科目及社团学习或其他课外活动合理的时间分配。这是社团坚持学习的关键。少先队员好奇,兴趣广泛,家长重视,总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因此课余时间是有限的,合理分配非常重要。因此,社团学习必须培养队员珍惜时间,通过心理课堂传授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并鼓励社团的学员在父母的协助下安排好自己课内、外的时间,坚持学习社团的技能,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好习惯。例如,少儿舞蹈《流动娃》的小演员合理分配时间,处理好课内、外学习的关系。他们曾“六上北京,三进央视”完成各项展演活动,深受家长的认可。
(三)情绪管理策略
展演、比赛是社团活动的特点。学校重视社团教育,利用各种展演、比赛为契机,引导队员调控情绪,理解“成长”之意,正确看待输与赢、成功和失败的关系。通过社团学习课程,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如赛前情绪调控的方法,赛时自信地展示技巧和赛后归因做法等。此外,社团老师、家长及社团小伙伴共同组建成“关爱团队”,时刻给予最暖心的支持。希望“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信念,成为队员情绪自控的密码,让他们自主开启快乐成长之门。
(四)助力资源管理策略
社团助力资源,指的是队员在承担社团展演的任务中,遇到问题时,社团老师引导其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整理身边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人、事、物等方面的资源,而这些能帮助其解决问题的资源统称为“助力资源”。教学中鼓励队员对身边资源进行整理,解决问题,迎难而上,善用资源,服务他人的意识。例如,在街舞社团嘉年华的展示中小主持小张,为了完成小主持的工作,他首先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分析能为他提供帮助的人力资源有哪些,接着主动找班主任语文张老师来辅导她,还请小伙伴李东帮助他练习。最后,自信地走上舞台自信展示小主持的风采。社团展演活动不管台前还是幕后,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任务,都是队员历练成长的资源。
(五)成长档案管理策略
社团成长小档案管理,就是指队员从入团起,就要养成收集、整理自己在社团学习成长过程中文字和资料,如申请书、学习成长手册、参加活动展演、比赛的照片、日记、学期考核表等,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从多方面、多角度关注过程性学习,提高队员的自我认同感。
四、“紅领巾社团”自主管理成效
队员在社团“五自”管理实践中,通过承担管理的角色,为社团服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战斗力;从自我成长需要出发,在社团学习过程中进行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助力资源管理和成长小档案的管理,从稚嫩到娴熟,点点滴滴的习得。从问卷调查的数据中,笔者发现队员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了;学习目标定位、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有明显进步;面对比赛、展演活动学生能调整情绪;能借助身边资源解决自己在集体管理和个人成长管理中的困惑,增强自信心,促进自我的发展。团队教育在社团课程中是队员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成长,长远来说,为社会培养了具有团队精神的公民。
“红领巾社团”是队员个性绽放的舞台。当他们感受到被接受或有归属感时,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并投入学习。中山市实验小学通过心理干预,关注每一位队员生命成长的需要,开发了“红领巾社团”自主管理微课程,不断探索“五自”管理策略,为队员增权赋能,习得成长的力量,做最好自己!
(责任编辑:奚春皓)
作者简介:黄艳冰,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