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患了分离焦虑吗?

2020-11-06 23:43杨文萍
速读·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分离焦虑心理辅导初中生

杨文萍

◆摘  要:小华进入初中后开始了住宿生活,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在认知上产生不合理的认识,情绪上表现为焦虑不安,从而胡思乱想。行为上出现退缩,过分保护自己,什么活动都不参与,从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初步诊断为伴有明显分离焦虑情绪的新生学校适应不良。建立辅导计划后,运用认知心理疗法,每周一次,进行了三次面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分离焦虑;初中生;心理辅导

一、问题叙述

孩子的基本情况:小华(化名),男,十三岁,独生子,初中一年级学生,无家庭精神病史。家中成员有爸爸、妈妈和奶奶。爸爸入赘到妈妈家。班主任老师反映,开学一个多月了,其他同学都已经适应了住校生活,而他仍然特别想家,一旦放假回家就不愿到学校,要家长陪同才肯前来,在校期间总是打电话叫家长来看他;上课老是走神;与老师关系尚可;与原宿舍同学和不来;已经调换过一次宿舍;在家人的保护和高期望下长大,从小敏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来访者自述: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自己还是特想家,在学校里老是担心父母会出现意外、重病等等。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常常走神。小学阶段成绩很好,小学毕业时考入本校初中部(該校教学质量较好,录取分数比较高)。刚来到学校住校,跟宿舍同学相处不太好,非要跟自己本地同学住在一起,不愿意跟其他地方的同学一起住,班主任满足了他的要求。班级的同学跟他相处也还可以,班主任也很好,班级同学间关系也不错。可他就是抑制不住的想家。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还是特想家,天天给家里打电话。打电话的时候老是哭,希望家人来学校看他。而家里人一旦到学校来看他,就不想让他们走。放假(学校为住宿制,两周放假回家一次)回家时,每次返校都不肯来学校,一定要家人送他到学校才肯回来。在学校里老是担心父母、奶奶会出现意外或者得重病等等。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常常走神,成绩有所下滑。家人和自己的内心都十分痛苦,也很着急,所以前来寻求帮助。

奶奶叙诉:以前在小学时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突然背着书包回家了,跟家人说不想去读书了。后来家人天天陪着他去上学,他才肯去学校。家人轮流陪着他,一直陪了三个多月。在这三个多月里,家人要站在传达室门口。因为在那儿,他透过教室的窗户就能看得见他们。如果他看不到家人马上就会很难过,就会马上背起书包回家去。在家人陪伴了三个多月之后,他终于可以正常到学校上课了。

现在这种情况又开始出现了,给家里打电话时老是哭,说不要上学了或者转学到离家近的学校去。邻居们都说他有精神病,是个“怪孩子”。他也知道现在这样的状况是不对的,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

我观察到的:来访者身体微瘦,走到我面前时能够说“老师好”。我跟他说话时,他的眼睛左右闪动,双手总是不安的绞在一起,求助心切,缺乏自信。

二、初步评估与诊断

从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史来看,他从小受到家人的溺爱,在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下长大,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生活技能缺失、自理能力差,一旦离开家住在学校,便不知如何应付。小学时出现过类似的离开学校事件,家人的陪伴暂时帮助他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来访者的这种焦虑在进入初中适应新环境时又显现出来。

从来访者的个性特征来看,他性格胆小、害羞、依赖、被动。

三、辅导过程

(一)初次面询

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辅导。

首先是建立信任的咨访关系。来访者刚开始时神情有些紧张,教他做了放松训练,渐渐放松了很多。向小华澄清他并没有得精神病,不要把邻居说的话放在心上。邻居说的话只能从“自己与其他同龄人之间有一些差异”这个角度来认识。当然也从侧面反映了自己在成长中,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不足。小华觉得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无法排解,总是抑制不住自己胡思乱想。我鼓励他将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写下来,当开始胡思乱想时,顺其自然,不要去有意识地拼命压抑。事实上越压抑,反而起到不断强化的作用。

小华在讲述自己内心冲突时,我给予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且不轻易打断他的话和做出评判性的论断,防止来访者产生阻抗。通过述说,来访者的负面情绪得到了宣泄,也没有了开始时的紧张和约束感。并向来访者保证整个辅导过程做到保密原则。他详细述说了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内心体验以及学习压力。

我开始慢慢引导他思考:小学时为什么突然背起书包回家去?现在呢?现在为什么不会背起书包跑回家?从而找到焦虑的根源。通过与来访者的分析,小华认识到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以及担心与家人分离的焦虑是没有必要的,家人总是存在的,不会因为自己看不见就不存在了。

采用小步子的方法,对他的行为进行调整。把给家人打电话的频率减少。第一周首先从每天一个电话减为两天一个电话。第二周减为三天一个电话,第四周减为一周一个电话。打电话时主要向家人汇报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第二次面询时向老师汇报作业情况。

初次面询,通过认真倾听、充分理解、尊重来访者的感受,使其得以充分宣泄,取得了来访者信任和配合,为后面的辅导奠定了合作的基础。

(二)第二次面询

一周过后,小华又来到咨询室。心情看上去好了些,不是那么紧张与约束了,与我也更亲近了。他说一开始比较痛苦,克制自己不去打电话,两天打一个。现在已经能够做到两天一个电话了,在电话里也不再哭了。这周会坚持三天再打电话。

我给他做了一个《你的支持系统》的游戏,并对支持系统的重要性,与如何合理运用支持系统来帮助解决问题作了分析与探讨。

(三)结束咨询

一周过后,小华说自己自信多了,心情也好多了,不是那么焦虑了。自己正照着老师和他制定的计划逐步执行,虽然有时还是会胡思乱想,但自己做到了适当地调节。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也很融洽。放假回家返校时也没有那么难受了。我及时给予了赞扬和支持。

作为初中生来讲,来访者已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自救能力。整个辅导过程主要以认知心理疗法为主。

参考文献

[1]傅安球.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05.

[3]孔维民.心理咨询与治疗[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4]林崇德.咨询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分离焦虑心理辅导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帮助缓解幼儿依恋行为初探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例“分离焦虑”儿童的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