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研判,优化数学教学

2020-11-06 04:16刘雨平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优化教学

刘雨平

摘  要: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是要以学生的学情开展高效教学。学情研判是把握学生学情的有效方式,通过学情研判能够找准教学目标、形成教学决策、设计分层作业,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学情研判;学为中心;优化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日渐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显然和当下的新课改已经难以匹配,面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展开全面优化以及革新,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保障数学教学效能。所谓“学情研判”,也就是教师在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了解其认知规律之后而展开的前测以及判断,其中既包括学前检测、学情分析,也包括学情诊断等一系列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的有效性仅与“学”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表明具体的教学活动必须要以学情为基础,才能因学设教。学情研判需要架构于“学”的课堂,立足于“学”的视角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所以需要对学情拥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判断。

一、基于学情研判,找准教学目标

1. 基于学情研判,锁定重点难点

基于学情研判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状态,能够优化教学预设,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生发异彩,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笔者根据例题设计与其相仿的前测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428÷2和534÷2的商。就检测结果来看,学生计算错误率非常高,学生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两类:第一类是不能够运用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分别除以2,写出的除法算式是一层的;第二类是针对余数处理不合理。很显然,虽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但是未能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究其根源应当是算理不明晰,即使学生能够口算,但是却不能够列出正确的竖式算式。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移位书写是教学难点所在,需要结合具体的算理帮助学生实现准确把握。

(1)适度调整教学中心,以实现对难点的有效化解。根据前测结果,要将重心下移。首先出示一组除法算式:6÷3,60÷3,600÷3;之后引入666÷3,具体计算过程中应着重剖析算理,引导学生感悟具体的计算方法;最后由学生尝试自主计算以及自主比对分析,从中提炼出正确的计算方法。也可以借助课件的方式,呈现竖式计算,不仅能够更清晰地讲解算理,也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算法,成功化解学习难点。

(2)进一步突显主体,能够更高效地把握课堂。在学情研判中,突显学生的主体本位,需要利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以此作为新的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在练习环节中设计“小老师解答”:为什么0不移下来?为什么个位要写0?这些立于关键处的质疑以及正确完整的诠释,使每一个听课老师都能够感受到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教学实践中最宝贵的生成。

可见,基于学情研判,辅以相应的调整优化,既能够成功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关注了生生之间的有益互动,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针对性,这才是其应当体现的教学目标。

2. 基于学情研判,找准关键目标

特级教师吴正宪指出,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数,也要做到目中有人。因此,教师既需要立足于学科的视野,也要能够以学情作为关键基点。设计的学情研判的关键前提也正是如此,不仅要重视课前准备,了解学情,同时也要能够充分展现数学本质,扫清学习障碍,这样既有助于落实正确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笔者在执教“整万数的认识”的过程中,通过学情研判发现学生看似都认识大数,但是针对大数的建构却相对模糊,于是笔者改变模式,将认数这一目标发展为一堂有利于培养良好数感的课。

(1)形象和抽象有机融合。在新课标中特别强调数感,也就是学生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一种感悟。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数器,带领学生感知9颗珠子所处的不同位数;或者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到一个新的大数,就此形成多角度理解;当然还可以利用这一辅助教具反复体会如何“满十进一”,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重构,也能够对“数”形成明确的概念。

(2)类推和归纳进行融合。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知识结构进行拓展,数感需要立足于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有效积累,可以利用方块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完整地呈现知识结构逐步推进的过程;还要对规则进行梳理、对意义进行归纳,使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拓展,把握其间的内在联系,这些都能够通过学情得以感知和把握,也能够以此为基础,明确教学的关键点。

二、基于学情研判,形成教学决策

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已有经验,也要能够把握其认知能力,这样才能更精准地了解学情,才能以此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

1. 基于学情研判,深挖教材内容

数学教学实践中,教材在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开展教学的关键依据,也是学习的主要对象。开始教学预设之前,教师需要对教材展开深入解读以及发掘,也要精准把握编者意图,这样才能够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才能够设计和学情相匹配的教学预设,才能保障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之前,笔者设计了学情研判,从学情研判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基本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也已掌握“两位数乘十”的计算方式,其中仅有几名学生存在认知缺陷,于是笔者在教学预设中特别设计了对以上内容的回顾,重点提问了这几名把握不清晰的学生,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巩固认知,使其能力和水平与其他同学齐头并进;之后笔者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当然在学生实际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也及时予以点拨和启发,使学生可以明确正确的研究方向,高效把握算理。

2. 基于学情研判,优化教学预设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知能力有限,而且知识面相对狭窄,但是他们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所以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必然能够使数学课堂教学沿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根基。教学预设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把握合适的教学方式,必须以教学内容为根基,并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这样才能够灵活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有益交流。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者在教学预设中引入具体的实例:23×15。由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并将结果与他人进行分享。针对已经能够掌握正确计算方式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关注其他的计算方法,寻求更简便的解题方式;而针对暂时不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学生,需要强化针对性指导,助其了解正确的计算方式。可见,只有将课堂充分交还给学生,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基于学情研判,设计分层作业

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需要布置课后作业,作业的设计应当突显实践性以及科学性的特点,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但是即使置于相同的集体中,学生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个性化差异,所以作业的设计还应当突显层次性,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着眼中等生,考虑学困生,发展优等生。这样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课后作业顺利完成知识的巩固,还能从中发现参与学习的乐趣,作业的过程便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过程,而是基于学生内心生发的渴望和追求。针对学生的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这样才能把握其间暴露出的问题,才能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完成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学习之后,可以设计分层作业:针对最底层的C层学生可以要求自主完成房间地面面积的计算;针对中等的B层学生,不仅要求计算房间地面的面积,也要了解每一块地板砖的面积;针对学习能力更高的A层学生,需要在B层学生完成的基础上,了解房间地面所需要的地板砖的数量。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自信。作业的设计回归了现实生活,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助其获得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可见,课后作业的设计不仅要具有现实性、挑战性,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拓展性,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展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当然题目的样式也要更新颖,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的纵深拓展,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个性化见解融入其中,在不自觉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总之,在“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情研判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保障真实且丰富的原始素材,才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更具有針对性,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高效的生本化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优化教学
“学为中心”视角下学生阅读思维的导引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革故鼎新优化数学教学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