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展示:畅说勇教,善思会辩

2020-11-06 04:16冯梦窈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旧知笔算两位数

冯梦窈

摘  要:基于学习素养视角下的“成长型课堂”是当下流行的课堂模式之一,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展示正是体现其思维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个体展示能力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个体展示能力需發展其“材料呈现”“汇报说明”“互动交流”三方面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材料呈现”过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汇报说明”和“互动交流”的深度展示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引导学生畅“说”、勇“教”、善“思”、会“辩”。

关键词:个体展示;说;教;思;辩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而当前教育中,学生思维未完全得以体现,表现出的是学生不太会表达,表达的其他人听不懂。因此,基于学习素养视角下的“成长型课堂”对学生提出了“五自主”的要求:自主定向、自主探究、自主展示、自主交流、自主应向。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定向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得以发展。本文将重点借助《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的教学案例和研究,总结和归纳出学生在自主展示环节中个体展示的有效“汇报说明”和“互动交流”的培养途径。

初步开展个体展示能力培养研究时,学生的初始状态表现在会写,不会说;会说,不会教;会听,不会思;会思,不会辩。

一、借助模板,我畅说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指导,给予学生表达的模板,让学生从复杂的语言表达转变到较为精练的语言表述,从描述知识表征到借助已有的经验、概念、算理、法则等对展示材料中内容的相关含义、理由加以说明与分析。

[片段1]

在自主定向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清题意,明确列式为32×30。

接着出示探究要求:(1)估一估:32×30的积大约是多少?

(2)算一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32×30的积?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组织学生反馈估算方法和情况。随后,让学生自主展示,表达自己对32×30计算方法的理解。

生1:请大家看我这里,我是这样想的,32×3得96,32×30就是960。你们听明白了吗?有不同的想法吗?(图1)

汇报说明和互动交流是自主展示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它俩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自主展示中,教师将汇报说明和互动交流作为最关键的任务,在汇报说明时要关注展示的学生能否有条理地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其他学生的倾听也为后面的互动交流做铺垫。在此片段中,生1在表达前说“请大家看我这里”,正是他在发现其他同学没有抬头看材料单时,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的表现,同时他能够根据自己的作业单,借助“我是这样想的……”这样的句式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让大家了解了答案得来的过程,这是汇报说明层级一的表现。该生能用比较机械的方式主动征询大家的意见,也是互动交流层级一的表现。

二、紧抓要点,我勇教

要让学生具备会讲解的能力,就要通过平时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讲解中要对探究活动中涉及的知识要点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解释和说明。知识要点包括难懂的知识点、易错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知识间的联系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以往的学习经验、解决问题策略的提炼、对比、分析。

[片段2]

生2:我明白了你的方法,但我还有一些补充。我是这样想的,32×3得96个一,是96,类推出32×30得96个十,是960,这与我们之前学习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类似的。你觉得我说的更容易懂吗?(图2)

生1:你说得更详细,我听懂了,大家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在该片段中,生2的补充明显是对该题的思考达到了理解水平,甚至是讲解的程度,充分说清了自己的思路。他指出:“32×3得96个一,是96,类推出32×30得96个十,是960。”这就是对32×3的算理进行了解释,同时联系旧知,联系整十数的含义,借助“类推”的方法对“32×30可以根据96个一类推到96个十”加以说明与分析。明显生2更好地将自己的思维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听明白。

三、明确方向,我善思

不少学生在倾听他人汇报的时候不会思考,或是思考的方向不明确。因此,在互动交流时,大部分学生只能简单地对同学的汇报进行简单的复述,或是只会一句“我听懂了”,至于懂什么,说不出所以然!而新时期的成长型课堂需要培养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必须要会思考,思考是开放的、变化的。教师要告知他们对他人的发言要从汇报内容本身的正误、汇报内容与自己想法的联系和区别、汇报内容与旧知或未来知识的链接等进行思考、补充和评价。

[片段3]

在汇报说明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生3:我是把32元分成30元和2元,先算30个30元是900元,再算30个2元是60元,最后900+60=960元。我的方法你们听懂了吗?(图3)

生4:我听懂了,你是把32元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去计算的,就是先拆再口算的,但是我认为你的方法虽然可以却有点麻烦,需要写三步,刚才xxx同学只需要两步就行了,也更好理解。我还想到了列竖式的方法,我是这样列的。你对我的方法认同吗?(图4)

生3:我认同你的写法,这是之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要把末尾对齐,从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上,最后相加,只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这么笔算。

在片段3中,生3在倾听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想法和同学的想法进行对比,发现想法虽不一致但结果相同,由此识别出自己想法的有效性。生3能大胆地互动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积极主动征询其他同学的意见。

生4更是在倾听和思考多名同学发言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表达自己对汇报内容的具体看法,总结归纳出该同学使用的是先拆后口算的方法,明確表达此方法虽然正确但相对比较麻烦,进而提出自己的笔算方法,直接与发言的同学进行讨论,在两个人之间进行多回合的互动交流。生4笔算的方法唤醒了同学们对旧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记忆,全体如梦初醒,生3也表示对其方法的肯定,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明确表达,并帮助同学回忆相关旧知,总结归纳出:虽然这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点特殊,但只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就都可以用这样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

四、关注过程,我会辩

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不敢说、不会辩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表达。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不经意地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汇报内容的结果,而忽视了汇报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就同学汇报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肯定其优势,补充其不足,聚焦学生努力的过程,激发学生思辨的能力。

[片段4]

在学生指出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求出32×30的结果时,一名学生提出了质疑和新的想法。

师:他的想法怎么样?你对他解题的方法、过程、结果有什么想说的?

生5:我认为他的这种方法是可以的,是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的,但第一步0乘32就等于0,那这一步是不是可以不写,当成32×3来列竖式,“3”与“32”中的“2”对齐,再计算,算完了以后再添上1个0,列出了这样的竖式。你们听明白了吗?(图5)

生6:你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可以联想之前生2说的口算方法,先算32×3,再根据整十数的含义,得到96个十,就给末尾添上1个0。你是这个意思吗?

其他学生对生6的补充表示赞同,但同时指出,两位同学计算的算理虽然相同,但一个是口算,一个是笔算,形式不同。

师:通过我们的观察和比较,你认为这两种笔算方法哪个更简便一些呢?说说你选这种方法的理由。

生7: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最简单,虽然第三种方法也可以,但是最后一种方法的计算步骤变少了,计算更简单了,不容易出错。

教师小结,回顾32×30的简便笔算方法,指出这样的笔算方法是生2口算方法的外显形式,只要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的算理,就能掌握笔算的方法。

在片段4中,教师的提问指向性地鼓励学生从方法、思路、结果等方面对同学进行评价,让学生有目标地去思考“他用的方法是否可行,他的解题过程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等”。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学生思辨的线索,引导其能从多方面展开辩论。因此生5在评价同学的做法时,先对其结果和方法表示了肯定,让该生对自己的汇报自我赞同,接着对其笔算的书写形式进行反驳,抛出自己的新观点,并通过询问“你们听明白了吗”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来,进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而生6的反馈,更是引发了更多同学的思考,让大家加入“辩”中,形成多向互动,拓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思路。

总之,相信人人的思维都是可以成长的,他们的天赋、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相信通过培养学生畅说勇教、善思会辩来提高其个体展示能力,定能让教师看到学生的个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思考是开放的、变化的,通过自主展示的平台将想法表达出来是需要勇气的,相信通过反复尝试来学习,思维定能得以发展和成长。

猜你喜欢
旧知笔算两位数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巧算两位数加法
口算 笔算 估算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岁末
两位数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