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征
摘 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探讨和问卷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文化背景、调查群体的不同等,修订和编写适合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经统计检验表明,新编制的《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了解当代大学生在应对不同事件时采取何种方式,给予其适当情况下的指导,提高其面对复杂状况的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应对方式 信度 效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85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 Scale Based on Localization
RUAN Zheng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4)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aiming at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urvey groups, this study revised and compiled the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 scale suitable for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este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statistical test shows that the new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how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respond to different events, give them guidance under appropriate circumstance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dapt to complex situations.
Keywords coping style; reliability; validity
0引言
應对是当个体遭受外在或者内在压力时,为了减轻自身所受到的负性影响,而进行的内在认知过程与外在行为过程。它作为人体健康与外界刺激中的桥梁与纽带,在影响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该领域内的研究已不胜枚举,但是国内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并且欠缺成熟。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处在学校的大学生虽然尚未步入社会,但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当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在20%左右,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无法正确有效地应对学习、人际关系及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应对不同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价值。编制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了解当代大学生在应对不同事件时采取何种方式,给予其适当情况下的指导,提高其面对复杂状况的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应对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其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必定有所差异。我国拥有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观念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国内学者,如肖计划、解亚宁、姜乾、梁宝勇等已开发了不少测量应对方式的量表,但至今仍没有十分成熟权威的测量大学生应对方式的量表。而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应对方式与成人、与青少年之间的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目前国内尚无专门针对中国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应对方式问卷。因此,立足于中国文化背景,编制适合中国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应对方式量表是十分必要的。
1实证研究分析
1.1量表初测
本研究根据姜乾金(1993)、解亚宁(1998)、韦有华、汤盛钦(1997)、黄希庭、余华、郑涌等(2000)、肖计划(2004)的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面对问题时主要会采取调整心态、转移、解决问题、求助、抱怨、逃避、听之任之(妥协)、幻想这几种应对方式。编制的《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初稿共49个项目,八个维度。要求被试对自己面对压力、挫折或烦恼时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估。量表按“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四级评分,当项目描述的行为从不发生时赋予分值“1”,偶尔发生赋予分值“2”,经常发生赋予分值“3”,总是发生赋予分值“4”。即得分越高说明越常采用这种应对方式。
1.2正式取样施测
本研究对苏州市230名高校在校生进行施测,发放的问卷总数为230份,回收的具有统计学有效性的问卷数为195份,有效回收率84.8%。其中男生110人,56.4%,女生85人,43.6%;大二年级学生稍多,其他三个年级人数相当;理工科(56.9%)的大学生稍多于文科(42%);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基本各半。这些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72.8%);父母大多健在(父99.0%,母100.0%);大多未离异(96.4%);父母文化水平以高中(中专)、初中为主;大多来自民主和睦的家庭。
1.3项目分析
对前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首先计算每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若有相关较低的项目应予以剔除,结果显示各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另一方面,选取总分较高的项目作为高分组(前27%),总分较低的项目作为低分组(后27%),检验两者的平均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根据项目分析的结果,24、26、31、34、38、39、46题七个项目未达到显著水平,應予以删除。
1.4探索性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问卷的结构因子,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用主成分分析的提取方法对剩下的42个项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KMO指标(取样适当性)为0.828,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3412.011,p至小于0.001,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对该样本进行因素分析是有效的。
根据碎石图与方差解释的百分比,抽取了八个公共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1.28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得到旋转因子负荷矩阵。将负荷值小于0.40和荷值较接近还有因子归类不当的项目删除后,共保留了39个项目。第一个因子有6个项目,反映了个体通过想象的方法摆脱实际生活中的烦恼,可命名为“幻想”(F1);第二个因子包括5个项目,反映了个体面对问题不积极主动应对,采取放任其发展或妥协的态度,可命名为“听之任之(妥协)”(F2);第三个因子有6个项目,主要体现了个体采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面临的挫折和问题,可命名为“调整心态”(F3);第四个因子包括五个项目,主要体现了个体面对问题时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应对方式,可命名为“求助”(F4);第五个因子包括4个项目,主要涉及一些积极面对问题的行为,可命名为“解决问题”(F5);第六个因子的4个项目主要涉及了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忘却烦恼的一些行为,可命名为“转移”(F6);第七个因子有5个项目,主要反映了个体面对问题采取抱怨他人和外界因素的行为,可命名为“抱怨”(F7);第八个因子由4个项目构成,主要涉及个体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逃避行为,可命名为“逃避”(F8)。其中幻想(F1)、听之任之(妥协)(F2)、抱怨(F7)、逃避(F8)四个因子属于消极应对方式,调整心态(F3)、求助(F4)、解决问题(F5)、转移(F6)属于积极应对方式。
1.5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效度分析
1.5.1结构效度
根据结构效度检验标准,如果一个问卷各因素与问卷的相关度在0.30-0.80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度在0.10-0.60之间,则表明其结构良好。经检验,本量表均达到了该要求,说明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
各因素间相关在0.12-0.41之间,相关中等偏低,说明该量表的区分效度良好;各因素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43-0.68之间,相关中等偏高,且显著性水平良好(p<0.001),说明各因素均能较好地反映量表要测查的内容,有较好的聚合效度。
1.5.2内容效度
本量表在以往研究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参考了周围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了量表的各个项目。肖计划等人(2004)认为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六个维度,并将其归纳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合理化应对三种应对方式。这与本量表的内容基本一致。编制问卷期间,通过询问周围的大学生遇到困难、挫折事件时会如何应对,发现他们主要会通过寻求帮助,寻求解脱,不去理会烦恼、走一步算一步,暂时抛开烦恼、想办法解决问题,也可能会抱怨周围的人,将错误怪到他人或者环境等外界因素上。这与本量表的8个因素(幻想、听之任之(妥协)、调整心态、求助、解决问题、转移、抱怨、逃避)较为一致。另外,本研究分析了各项目与其相应的因子总分的相关,结果显示相关都较为显著(p<0.01),说明这些项目能较好地反映与其相应的因子所要测量的内容。以上都说明了本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1.6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同质信度和分半信度来考察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信度。整个问卷及各因素的信度系数均高于0.70,说明该量表是可信的。
2总结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应对研究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表现特征,构建了8个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维度,并初步编写了49个项目的应对方式量表初稿进行小样本预试。经项目分析和因子分析的严格筛选,最终形成了由39个项目组成,包括幻想、听之任之(妥协)、调整心态、求助、解决问题、转移、抱怨、逃避8个因子的正式量表。经统计检验表明,新编制的《大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用于后续研究的正式实测。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2018)课题编号:2018SJSZ292
参考文献
[1] 丁凤琴.国内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046-1049.
[2] 黄希庭,余华,郑涌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0.23(1):1-5.
[3] 姜乾金.“应对”研究近况.中国临床医学,1999.27(11):656-657.
[4] 梁宝勇等.关于应对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应刺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价.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3):188-190.
[5] 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心理学报,2002.6:643-650.
[6] 刘凤娥.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7] 李文静.大学生羞怯与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 韦有华,汤盛饮.大学生应付活动的研究.心理学报,1997.29(1):67-73.
[9] 韦有华等.大学生应对活动的测验研究.心理科学,1998.3:321-330.
[10] 肖计划,许秀峰.“应对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1):164-168.
[11]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