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城镇薄弱学校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现状,论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
【关键词】城镇薄弱学校 教师队伍 专业成长 师德师风 常规管理 校本教研 考评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004-02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我校是一所城镇小学,大部分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学生家庭教育欠缺,学习基础差,教师专业素养低,学习、工作积极性不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在城区处于偏低水平。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持续性发展,近年来,我校结合党的十九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尤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
一、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
一所学校要发展,必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我校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原则,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政治方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首先,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教师坚定政治方向,规范从教行为,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进一步认识师德的内涵,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做一个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其次,我校实施“红烛引领·立德树人”工程,組织全体教师参加“红烛讲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观红色革命旧址、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培养教师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再次,我校在党员教师中开展“我是党员我率先”行动,开展唱红歌、演讲、征文、课堂教学比武等活动,让党员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红烛引领”精神。最后,我校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和聘期内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拒绝有偿补课,严守师德底线,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
教学常规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以往我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形式化、不够精细、实效性较差,教学、教研计划制订不切实际等。近年来,我校正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抓好教师的备课、作业布置、培优辅差、质量监测等常规工作,使教学常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一)加强备课管理
我校每周开展集体备课。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首先,我校明确规定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二进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每周三进行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每周四进行英语学科集体备课。其次,我校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前花时间研读教材,抓住教学主要问题初步进行教学设计。再次,我校要求各学科组安排好备课主题和发言人,增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对发言人的教学设计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我校在集体备课方面实行领导监督机制,分管领导须审阅教师集体备课后的教学详案,并由校长监督。
(二)注重作业布置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查找、纠正教学问题的重要依据。我校要求教师设计作业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并及时评讲学生的课堂作业,做到课堂作业全批全改。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灵活多样的课外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我校要求教师通过学习专栏、校园网站展示优秀的课后作业(含作文、试卷)样本,给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三)强化课外辅导
人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是“百战不殆”的关键。我校要求教师先弄清学生最需要什么样的课外辅导,再对症下药。学生的学情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应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找出各类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学优生的自学能力较强,思维较为敏捷,但他们往往马虎粗心、贪多图快,为了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应引导他们多挑战自己,寻找新解法,总结答题经验,克服骄躁心理,进一步提高其能力;对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首先应摸透学生的情况,找出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补课,为学生打好基础,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抓好质量监测
学校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监测能够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一方面,我校统一安排各年级的单元检测考试,要求教师在每次单元检测后都要进行讲评,既要重视“讲”——讲知识规律、解决方法等,也要重视“评”——评学生好与差的典型答案。另一方面,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普查4次教师的教案设计情况和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不定期抽查教师的上课、课后辅导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掌握各教师的教学状况,有效促进各教师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基本能力的提升,达到“以规范促提升”的目的。
三、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提高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渠道,我校一直把校本教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主阵地,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一)加强课题研究
我校每学期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开展教学专题研讨,进行课例研究、小课题研究等,其中每学期教研组开展的研究课就将近70多节。在各教研组的组织下,各教师通过磨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等,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领会课改理念,从而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打造了高效课堂。例如,我校开展“‘先学后教·助学共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注重课堂教学的目标引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生生互动,发挥“以兵带兵、以兵强兵”的作用,此课题已结题并获得玉林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重视结对帮扶
我校把“助学共进”理念渗透到教师培养工作中,努力打造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近年来,我校新进教师较多,这些新教师原来大多在乡村学校任教,不能快速适应城区学校的教学,对此,我校注重开展新、老教师的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新教师的执教水平。为了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我校以“青蓝工程”为平台,以师徒结对为基本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教育教学指导。我校还启动“未来名师”培养工程,精心规划“未来名师”培养对象的三年培养方案,遵循“总体布局、全程跟踪、专属定制、个性发展”的原则,开展专业发展行动策略研究。
(三)培养读书习惯
我校倡导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亲近书籍,在阅读中成长。一是要求每位教师每周都要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做好读书笔记,人人参与读书分享。二是每学期举办“教师读书分享会”,教师分批次进行分享,每位教师的分享时间为4~5分钟。这样的分享活动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锻炼了教师的胆量,增厚了教师的文化底蕴。教师因为分享读书心得而滔滔不絕,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亲近书籍成为教师的常态。
此外,我校聘请知名书法家开展书法培训,每学期组织“书法过关”“书法大赏”等活动,让教师认识到书法练习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教师的汉字书写能力,为教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离不开科学的考评机制,教师考评也是城镇薄弱学校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需要突破的瓶颈。为此,我校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评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创造力,增强教师的获得感。
(一)量化管理,为每位教师建立档案
我校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设立了教学管理档案柜,分别为每位教师设立档案盒或档案袋,校领导对各教师的每次检查都记录在案,作为教师考评的依据。学校教导处每学期、每学年采取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督查方式,对各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及时反馈、总结、评比。学校在检查评估之后表彰先进、批评后进,并将评比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从而督促教师切实抓好教学工作,提高工作成效。
教师工作过程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教师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存在客观的差异。我校在制订考评机制时既注重统一也重视差异,根据教师成长规律,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适当调整考评标准,使每一位教师既能遵守学校要求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又能充分挖掘潜能,使个人的能力得到施展、个人魅力得以体现。
(二)人文评价,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在严格要求教师、通过考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我校也注重人文评价,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校领导从来不随便批评人;评价教师时,会尽可能地听取教师的意见;同时,注重将对教师的关怀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教师体检、困难教师扶助、离退休教师慰问等活动,并常组织教职工进行气排球比赛、户外拓展、春游等,增进友谊,促进交流。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教师不仅享受到了育人的快乐,还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崇高与光荣。
城镇薄弱学校没有城市强校的师资优势、生源优势和资金优势,但只要积极应对、努力突破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也一定能走出一条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强校的办学之路。我校围绕“打造一流师资,铸就区域名校品牌”这个目标,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了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者简介:李绍坤(1976— ),广西博白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