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要想让孩子多读书,就必须让孩子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通过预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增加学科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关键词:阅读;语文水平;预测
随着国家一系列教改措施的出台,语文学习水平被推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今后高考的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阶段,要想让孩子多读书,就必须让孩子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任何东西,有兴趣才能持久,才能深入,才有积极性。
小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第四单元专门用一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预测的基本方法,运用预测与猜想体会阅读的乐趣。我想,教材编写者们就是希望通过预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增加学科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预测,顾名思义,就是对故事如何继续发展的一种猜测,而预测的依据就是题目、插图、生活经验、阅读经验、故事内容、角色特点、作者的美好愿望等。预测最好玩的地方就在于猜!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小学生们的好奇心,特别是在自己运用一些方法进行猜测之后,那种十分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测跟原文作者是否一致的急切心情强势推动着学生继续阅读。这时候预测想要达到的效果就产生了,它不但锻炼了学生根据各种线索去思考的思维力,更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那么,如何运用预测抓住学生的好奇之心,继而生发阅读之趣呢?
一、基于学情,灵活选材教学
在讲授《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时,由于题目新奇,又是童话故事,很多学生在刚拿到新书或者刚学到这一单元时,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读完了全文。对于预测来说,它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了,学生也很可能因为读完了后面的内容,所以思维被固化了,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于是,我便努力思考如何真正让学生把预测的方法用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在预测过程中的好奇之心,进而生发阅读之趣。我选择对绘本《汉字树》中的一部分情节进行改编,使之既能与课文字词、文本内容等结合起来,又能达到本课时的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生发学习兴趣、学有所得。
二、融合绘本,激发好奇之心
课堂伊始,我便带领学生们复习了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里学到过的预测方法并板书,接着邀请学生运用预测方法跟我一起猜读绘本《汉字树》,在猜测的过程中运用句式“依据猜测法,我觉得”(故事会怎样发展)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强化预测方法的运用。同时,我将本课的生字词融入绘本当中,借助绘本的故事发展由字到词,再到句子,一步一步地学习文本、指导朗读,最后再自然而然地引入文本《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打破了绘本只能单独教学或者完全辅助(导入或者拓展)教材文本的局限,使之与文本教材深度融合,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觉得这是本次教学的一个创新点。新鲜的绘本、有趣的故事、想要验证猜测的急切心情,都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之心。
三、运用预测,生发阅读之趣
经过第一部分的带领学习,学生们已然了解了如何充分运用预测方法阅读文本,在第二部分学习教材文本《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我便放手先让学生运用预测方法自主阅读,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用以检测阅读成果的学习单,再进行展示汇报。至此,本课的学习目标基本完成。但给人惊喜的总是学生的最后所得。在谈及通过学习、运用预测进行阅读带给自己的收获或者感受时,学生的反应以及回答精彩至极,从他们的话语中,我能真切感受到学习的生发和被激起的盎然的阅读兴趣。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令我最为欣慰和鼓舞的。
四、延展课外,培养阅读习惯
在第三部分的拓展中,除了将文本延伸至主题丛书中的故事的后续发展阅读,我再一次将推荐阅读的书目用《汉字树》加以串联,让学生通过题目预测法猜测书中可能会讲的故事,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至课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本节课,绘本贯穿始终,整节课完整而有效。
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同时提倡用教材教,教材就是例子,聚焦目标,一课一得。在这节课上,我觉得有两点完成得较好:一是将绘本与教材深入融合,充分发挥了绘本的优势,做到了创新;二是真正激发了学生乐于阅读的盎然兴趣,做到了一课一得。当然,本节课并非完美,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比如是否可以给学生留些时间,抓住文本反复的特点进行续写小练笔,是否可以有更好更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等。
最后,统编教材采用双线模式按单元组织课程内容,尝试构建语文学科训练体系。这一单元就是通过学习运用预测方法的阅读策略,训练学生成为阅读的主动参与者。预测也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之心,让学生有理有据地发挥想象,对故事进行猜测,在不断地预测与验证预测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而阅读习惯的养成才是真正学好语文的根本!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