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0-11-03 05:45苏星一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苏星一

[摘  要:德育教育应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始终,因此,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学科之中也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地理科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主动挖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德育環境。本文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入手,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分析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教学设计;渗透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明确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基于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把握自然学科特点,通过教学指导促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深刻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另一方面还应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品味,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在地理学科熏陶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讲,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实现德育教育渗透。

一、立足德育渗透,优化教学设计

在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有意识地将地理学科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中接受思想道德的培养与熏陶;其次,做好教学设计,分析地理课程中,与德育教育相契合的关键点,把握德育培养契机,引导学生在地理探究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熏陶;最后,优化课堂建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创设情境,以保证德育教育效果。

二、挖掘德育元素,展开德育教育

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教师需要依托地理教材,挖掘德育元素,为德育教育找到准确恰当的落脚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德育教育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指标上包括政治立场与思想观念,如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法制意识等;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与科学的方法论;还包括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如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等。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结合以上指标,将德育教育有意识地渗透到地理学科教学中来。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经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挖掘德育元素,渗透德育教育。

1.结合国家地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地理学科通过呈现祖国的各种地貌特征,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疆域》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疆域的东、南、西、北四端点,了解我国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通过比较分析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并由此激发学生关心我国地理国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发展学生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爱国主义情感。

2.结合地理景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大自然的造物之功,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幅绝美的自然风光。我国疆域辽阔,各地风光迥异,北方有一马平川的平原,南方有丘陵起伏的山川,东方浩瀚澎湃的大海,西方有一望无际的沙海。这些美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素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认知,提升欣赏、辨析自然美的能力,产生保护自然美景的意识。

3.根据地理规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古语云“沧海桑田”,地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有着深刻的规律性。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基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地理环境形成背后的原因,分析人类社会运用地理知识不断发展的过程。例如我们家乡新泰市地处山东丘陵,地理环境复杂,地理知识丰富。地理课上我经常联系乡土地理学习新课。如学习海陆变迁时我让学生观察我从家乡的云山上采集的三叶虫化石,从而分析得出海洋变陆地的规律。再如,我经常让学生分析家乡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人类社会中工业、农业、交通发展对地理规律的依从等等。这样联系学生身边地理知识学生学习新课,既能够学以致用,又能够从辩证的角度思考地理规律的应用,进而深化理性思考,提升思维品质。

4.根据人地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地关系紧张的问题也不断突出,如果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成为现代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从人地关系入手,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深入分析人类行为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从而认识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加深理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远意义。

5.组织实践探索,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在“地图的阅读”相关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组实践,在当地选择某一地块进行测量,并绘制地图。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实践提供了机会,让学生在实地测量、绘制地图中发展实事求是、严谨客观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加强教学评价,巩固德育效果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指导作用,利用评价方法,呈现德育培养效果,提高学生在地理学科中培养思想道德素养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德育评语,全面描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以规范自身行为,体现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特点,设计德育教育策略,引导学生在探究自然地理与人文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彩玲.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的行动研究[J].读与写,2019(02):211.

[2]杜志浩.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模式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8):27.

[3]黄筱莉.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19(59).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