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都有赖于思维,语言和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其英语的学习。本文从思维内容的七个角度解析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可采用的策略,以期让课堂充满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学会思维,学好英语。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英语;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凌俐,江苏省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总和。而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特征、规律及相互间联系、区别的认识过程,是人类大脑特有的一种机能。语言和思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不应忽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新基础教育”理论中,英语课堂教学价值追求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卞玉华,2009)。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却发现忽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赶教学进度,很多课堂里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去重复、模仿、记录、记忆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点,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久而久之,学生也养成了惰性,即使面对老师抛出的问题,也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只是在等答案。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是低效率的,缺乏思维火花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
思维内容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推断,这五个是学生需要学会和实践运用的基础思维技能。第二类是反思和创新,是高阶思维技能。下面,笔者从思维内容的七个角度来谈谈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可采用的策略。
一、 立足文本,深度解读,发展基础思维品质
1. 借助课本资源,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信息的知觉活动,观察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比较持久的行为。教师可以利用好手头现有资源,比如教材中的标题、配图,绘本的封面等,给学生布置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留有必要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获取信息。
例如,译林版英语教材4A Unit5 Our new home Story time 板块的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如果直接开始进入文本势必有些突兀。教师可以在读前环节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和标题,并设置思考问题: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在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搞清楚人物等基本要素后,教师继续追问:
T: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 Can you guess ?
S4: They are in the house. Maybe they are moving things.
通过有效观察,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得到了激发,这在导入文本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pre-reading读前环节加以运用,可以迅速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这是课堂教学前期的重要环节。
2. 整合语言现象,培养比较能力。比较是判断两种事务之间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英语的教学,都需要广泛加以运用。在遇到相似或相近的知识点时,常常会有同学犯错或是产生疑惑。这时候,教师可以不用着急去纠错或是解答,而是将这些语言现象整理罗列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比较异同从而发现规律。
学生通过自己的对比得出结论,印象一定要比老师直接教授要深刻。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也能最大程度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3. 梳理语篇脉络,培养分析能力。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特别是进入高年级的英语学习后,文本篇幅的大量增加,令不少学生觉得学习愈发吃力。这个时候,教师更需要引领学生从语境、信息、结构等层面分析文本,理清其中内在的错综复杂关系,更好地理解文本。
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得到增强。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的教学碎片化现象。
4. 课堂重心下移,培养归纳能力。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总结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结论的思维方式,经常会在语法教学板块涉及。如果教师先是将语法规律直接教授给学生,再布置一系列习题让学生操练巩固该语法点,这是演绎教学法,会让学生的逻辑思维缺少有效锻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反其道,适当重心下移,让学生在大量体验语言结构和功能意义的基础上,自己思考概括,寻找到规律。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归纳则是从个别到一般。
英语教材从五上开始每个单元都开始正式出现专门的语法知识板块,这个部分如果一直都是老师在讲,不仅课堂氛围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并且思维也难以得到有效训练。
5. 联系前后语境,培养推断能力。推断是指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理、判断的心智活动。有些时候,学生看到的只是文本字面的表层语言信息,而要精准理解其内在含义需要发挥学生的推断能力,可以是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理解推测,也可以是挖掘文本中的隐藏信息进行深入探究。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教材6A Unit2“ What a day! Story time”板块教学时,很多学生会对标题也是文章最后一句“What a day!”的意思产生困惑,难以把握。在课堂上处理时,教师可以在解决前文的基础上,进行提问:
T: If you are Yang Ling, are you happy? Why ?
学生在前面学过“What a big egg!”这种感叹句,但是该篇中“What a day!”却缺少了一个修饰的形容词,教师这时候的问题起到了积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揣摩人物情感的作用,答案并不唯一,在兼有开放性的同时也极具挑战性,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 挖掘教材,多维透视,建构高阶思维品质
1. 积极审视自我,培养反思能力。反思是对事物及现象、思想和观念的审辨性认知。曾参曰:“吾日三省吾身。”学生联系所学内容、方法、思想、态度等,进行自我观察和反复思考,这是一种高阶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既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当下的不足之处,也提升了学生自我认识和调控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大有裨益。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教材6B Unit2 Good habits Story time板块教学的post-reading读后环节,教师结合四下Unit3 My day学生已经学过的关于询问一日作息的知识进行提问:
When do you do your homework every day ? When do you go to bed at night ?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我作息进行反思,考查学生对于Good habits的理解是否到位,同时也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润物细无声。
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想法、观点或是见解和方法。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学校英语教育,创新能力都显得尤为重要。而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适应激烈竞争的人才,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加强渗透思维能力训练的意识,创设愉悦、平等、安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情境真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卞玉华.“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译林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