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帆,赵 婧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 450000
心肌梗死是由于长时间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病理分为凝固性坏死和收缩带坏死。心梗患者临床常见的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向左肩左臂放射,导致上腹部疼痛,且胸骨后不适,疼痛时间长,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1-2]。心肌损伤为心血管中常见的多发病,易导致心衰,严重者甚至引发猝死的心血管事件。心梗具有发病急、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故心梗早期正确判断并有效评估心梗后心肌损伤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3]。心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高效检查方式,具有较高分辨率和良好对比度,临床应用广泛,是诊断心肌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4]。为此,本研究探讨了功能磁共振成像对心梗患者心肌损伤的评估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 年4 月—2019年4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57.31±11.08)岁。纳入标准:经心电图诊断[5-6]为心肌梗死,伴有胸痛、胸闷症状者;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左室节段性异常运动者。排除标准:心律失常且患有严重心率衰竭者;合并心血管外的其他严重疾病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疾病者;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者。同期选取30例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50~72 岁,平均年龄(57.83±11.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试验,告知其相关检查内容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磁共振扫描仪(Siemens,型号:Avanto1.5 T),心脏八通道接通相控阵线圈。磁共振成像平扫:使用T2TSE序列从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等方向进行扫描,使用FI⁃EST 序列进行电影序列对二腔心、四腔心、心脏短轴和左室流入流出层面部位扫描,用黑血序列对心脏轴位扫描。磁共振灌注扫描:注入造影剂进行心脏短轴位扫描,采集3~5 层,每层40 周期;再次注射造影剂对左室短轴、两腔心、三腔心及四腔心等层面进行扫描,通过扫描获取段周围MRI成像、左心室和右心室长轴四腔心位及二腔心位成像情况[7]。
选择2 位专业且有经验的影像学医师采用盲法进行分析,判定标准为两者意见一致,当结果不一致时共同商讨达成相同结果。采用美国心脏学会左室分段标准,分析左心室(LV)、右心室(RV)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全部影像的心外膜及心内膜轮廓连续手动记录。统计两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心肌质量(MMI)、舒张末期容积(EDV)、射血分数(EF)、搏出量(SV)、收缩末期容积(ESV)、心输出量(CO)。计算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勾画感兴趣区,计算MPA在一个西东周期的正向峰值流速、最大截面积及最小截面积。MPA 顺应性=(最大截面积-最小截面积)/最小截面积×100%。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左右心室心脏磁共振(CMR)指标及肺主动脉(MPA)血流动力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LVMMI、LVEDV、LVSV、LVESV、LVC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左心室CMR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左心室CMR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组(n=50)t P LVMMI(g/m2)135.26±13.57 106.59±23.53 10.590<0.001 LVEDV(ml/m2)170.58±31.27 125.96±17.23 81.443<0.001 LVSV(ml/m2)43.59±1.69 30.61±1.63 34.011<0.001 LVESV(ml/m2)119.68±6.26 103.57±9.28 65.023<0.001 LVCO(min.m2)3.15±0.21 1.57±0.26 28.191<0.001
表2 两组右心室CMR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右心室CMR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组(n=50)t P RVMMI(g/m2)118.26±23.56 121.51±23.51 3.988<0.001 RVEDV(ml/m2)55.56±14.69 168.59±71.65 28.686<0.001 RVSV(ml/m2)80.74±36.24 35.69±3.22 6.631<0.001 RVESV(ml/m2)135.26±22.36 84.57±26.37 6.752<0.001 RVCO(min.m2)1.15±0.21 3.57±0.26 43.191<0.001
研究组RVMMI、RVEDV、RVCO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的心肌损伤为心血管常见疾病,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衰、猝死等不良后果,故对心梗患者早期诊断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表3 MPA血流动力参数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组(n=50)t P MPA峰值速度(cm/s)82.69±1.69 45.74±1.62 97.182<0.001 MPA膨胀性(%)62.87±2.63 20.18±2.61 70.487<0.001
目前临床上评估心梗患者心肌损伤情况主要有超声、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和磁共振成像等方式,随着磁共振的技术逐渐成熟,该技术评估心肌情况具有独特优势。心脏磁共振成像可在任何角度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能描述心脏的整体及局部舒缩功能,通过多种参数加权成像而区分不同组织,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延迟增强技术,可在不同心肌病变时呈现特征性表现,是目前影像学上诊断心肌损伤的首选检查方式[10-1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左心室CMR 指标较差,提示心梗患者左心室功能较健康人群差,说明功能磁共振成像能通过反映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全部影像反映患者心肌功能[12]。结果中心梗患者右心室仍比健康人群差,说明功能磁共振成像能通过反映右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全部影像反映患者心肌功能[13]。分析血流动力参数情况发现,病理患者心室血流情况不佳,流速较慢,收缩能力下降,提示功能磁共振成像能较好的反映心肌血流动力及收缩能力,有利于筛查危险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SV、RVESV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MPA 峰值速度,MPA 膨胀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随着人口老龄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及其继发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增加。心梗患者主要症状为持久性的胸骨后疼痛,典型患者表现为胸骨后挤压或压榨性疼痛,放射至颈部和左上肢,疼痛时间较长且剧烈[8-9]。心梗后例,提示临床重视这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与心脏相关的不良事件[14-15]。
综上所述,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辐射、无创伤,软组织对比度较高的检查方式,对评估心梗患者心肌损伤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