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男,曹梦远,白 谕
1.联保部队第961医院普外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2.联保部队第961医院整形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肛瘘是常见的肛肠外科疾病,治愈肛瘘的有效方法仍以手术为主[1]。经括约肌肛瘘的瘘管累及或穿过肛门括约肌,手术常引起括约肌的损伤,术后易并发肛门功能不全或肛门失禁且复发率高[2]。肛瘘的手术治疗从传统的瘘管切开术、挂线术、皮瓣推移术、生物蛋白胶填充术等,逐渐发展到能较好保留肛门功能的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FT)术,但LIFT 术后形成的创腔开放引流,容易污染,创面愈合时间长。2017 年7 月—2019 年6 月,我们对60 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行LIFT 术,其中30 例患者在切除过程中形成的创腔联合应用负压球超细管引流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本组60 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入选标准:经肛周彩超、MRI 检查诊断为肛瘘Parks 分类标准中单纯性经括约肌肛瘘,病史3 个月以上且首次接受手术。排除标准:复发性、复杂性肛瘘,急性炎症期,非肛腺源性(如克罗恩病、结核、肿瘤)肛瘘,肛周手术史或肛门功能受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LIFT 手术后常规开放伤口,观察组采用LIFT手术后联合负压球超细管引流,封闭伤口。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肠道准备,采用骶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取折刀位或截石位,由外口注入双氧水及美兰颜色剂并根据条索状瘘管走行确定内口,球头探针由外口探入,内口探出。于瘘管相应内口外肛缘弧形切开内外括约肌间沟皮肤,长约1.5~2.0 cm,经内、外括约肌间隙分离,暴露并分离出纤维化瘘管,切断后近内口处瘘管残端可吸收线缝扎。继续沿探针切开肛瘘外口部位,隧道式潜行切除染色瘘管至近肛门内括约肌处并将远端染色区瘘管完整切除,括约肌间沟处切口间断缝合。对照组剔除瘘管形成的创腔予开放引流,常规换药至伤口愈合。观察组于肛瘘外口切口处置入适当型号剪有侧孔的超细引流管达剔除瘘管创腔最深处,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关闭肌间瘘管外口侧括约肌缺损及肛瘘外口,超细引流管接负压球持续负压吸引,1~2周左右逐渐外移引流管,引流液基本消失后拔除引流装置,常规换药至伤口愈合。两组术后均应用广谱抗生素72小时。
(1)术后24小时创面疼痛评分:VAS测量法评分,0~10 分,0 分为无疼痛,10 分为极度疼痛。(2)伤口愈合时间:手术日到切口完全愈合的时间。(3)疗效判定:根据肛瘘疗效标准[3]判定。痊愈:症状消失,肛瘘愈合。未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仍有分泌物溢出。(4)并发症情况:术后半年内复诊、随访,记录两组患者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排便困难、顽固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5)住院费用。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创面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LIFT 由泰国学者Rojanasakul 于2007 年设计,因其由括约肌间入路,此部位为正常生理解剖间隙,无血管、神经走行,手术操作对血管、神经的损伤降到最低,减轻了术后局部的疼痛和水肿。同时不破坏肛周肌肉组织,保留了肛门括约肌,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4-5]。LIFT术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非常有效的手术,但由于手术需要在内外括约肌间沟处取切口,该切口距离肛门较近,容易污染。寻找瘘管及处理内口造成的小而深的创腔也容易引起积血、积液。这些使得括约肌间的间隙容易继发感染,导致手术失败、肛瘘复发。相关研究汇总数据也显示LIFT术的复发率较高,治疗成功率约66.7%~71%[4、6-7]。
本研究中单纯LIFT 组的治愈率为66.67%,LIFT 术后联合负压球超细管引流组的治愈率达到90.00%,伤口愈合时间也快于单纯LIFT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肛瘘创面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预防和治疗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显著效果。负压封闭引流的应用闭合了开放创面,避免创面再次污染,且负压下形成持续广泛创面引流,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可以及时、彻底清除;负压封闭引流的应用也有利于减轻创周组织水肿和缩小创腔[8-9]。负压封闭引流对创面的持续吸引还可以增加创面血流,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创面新生血管形成,加速伤口愈合[10]。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术后创面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LIFT术后联合负压球超细管引流,同时缝合关闭了肌间瘘管外口侧括约肌缺损及肛瘘外口,避免了创面受污染,减少了创面裸露及受移位、摩擦等机械刺激引起的疼痛。对位缝闭的切口较开放自然愈合的切口,形成的瘢痕组织更小,瘢痕引起的肛门局部顽固性疼痛、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由于应用的超细引流管较传统的引流管管径细,管壁柔软,减轻了对周围组织压迫引起的疼痛和明显异物、不适感。超细引流管拔管后遗留的创腔较小,更容易愈合。超细引流管为硅胶材质,管腔内壁经抗凝处理且极为光滑,具有很强的引流能力和抗拉、抗裂能力,保证引流的通畅性和拔管的安全性[11]。在负压球的作用下持续负压吸引,提高引流效果,方便患者调整舒适体位和早期离床活动。超细引流导管和负压球在临床逐渐广泛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细引流导管和负压球的应用并没有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LIFT术联合负压球超细管引流治疗经括约肌肛瘘可提高临床疗效,术后创面疼痛轻、伤口愈合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治疗费用无增加,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