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高级中学 王晓铭
从实际出发,精心安排课堂导入,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兴趣,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埋设引线。
任何知识都是整体网络上的一个点,只有将其放置到整个知识网络体系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和认识新知识时,常常需要将新内容、新知识与已有认知和经验联系起来。”挖掘旧知,导入新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拉近新知与学生的距离感,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知。
“温故而知新。”从学生大脑内部已有经验出发,建立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不仅能起到复习的作用,还能顺理成章地引出新课。以“对数函数”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通过前面一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为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学习对数函数。在课堂导入时,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对数函数的相关性质,包括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周期性和单调性等。除了指数函数,我们前面还学习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对于这些函数,也都是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可见,这五个方面是研究函数的“关键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于是,教师将学生分组,类比指数函数的研究方法来攻克对数函数这个堡垒。在此导入环节中,由于函数的研究具有很多共同点,从学生的旧知出发研究新知,学生接受比较容易,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在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趣味性的故事。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新课导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实验通过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一方面可将空洞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分析和计算等过程,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因此,实验导入所提供的学习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使其在从实验向结论的归纳总结过程中获得思想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学实验进行导入,是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函数的奇偶性”一课教学为例,函数奇偶性是函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研究三角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基础。在课堂导入中,利用数学实验,让学生画出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列表法,但所列出来的点也是有限的,如何判断自变量变化时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想一想列表中数据的特征,结果发现,f(1)=f(-1),f(2)=f(-2),f(3)=f(-3),转化为图形语言就是点(-1,1)和(1,1)、(-2,4)和(2,4)、(-3,9)和(3,9)都是关于y 轴对称。那别的点是否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呢?有没有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呢?由此引出了本节课新知——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疑问的设置能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以问题进行课堂导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究,这样获得知识才更加深刻。
疑问式的导入,让学生陷于其中,容易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以“随机事件及概率”的教学为例,首先让学生观看《刻舟求剑》的视频动画,说道:我们知道这个成语中的主人公将剑掉入河中后,想通过在船上做标记的方式找回剑。你们觉得他能找回来吗?继续提问:你每天几点起床?每天食堂用餐的人数有多少?你买的福利彩票能中奖吗?可以说上述几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确定的,学生难以给出十分准确的答案。可见,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带有偶然性的。但在我们的客观世界中,还有一些事件的发生是具有必然性的,如生命的消逝、日出日落等。这种问题式的导入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前奏曲。”在教学中抓好导入环节,能起到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作用,并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知识的殿堂,从而开启学生数学探究和学习的热望,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