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及其操作流程

2020-10-30 04:10朱洪秋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

朱洪秋

摘要:“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自主建构统一规律与学生品德形成的知、情、意、行统一规律来建构的一种简约化、操作化、效能化的主题班会育人模型。为了提升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的实操性与实效性,本文在大量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建构了会前“三问”、会中“十策”和会后“三治”等微观操作工具。

关键词: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操作模型

“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自主建构统一规律和学生品德形成的知、情、意、行统一规律来建构的一种简约化、操作化、效能化的主题班会育人模型。由于整个班会组织环节包括三个阶段、四个环节,所以,简称“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

一、“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的基本结构

“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的“三阶段”是指主题班会包括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四环节”是指主题班会的三个环节又按照学生品德形成的知情意行统一规律划分为四个组织环节,这四个组织环节分别是会前阶段的“自我认知”环节、会中阶段的“分享互动”环节和“达成共识”环节,以及会后的“落实行动”环节。“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的基本结构见图1。

二、“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的流程与工具

1.    会前“三问”操作模型

会前“三问”操作模型是指,在“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的会前自我认知环节中,班主任结合主题班会的主题和目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的模式给学生提出问题,供学生在自我认知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

比如,关于责任教育的主题,可以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请结合自己的理解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什么是责任?请根据班级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指出1~2个班级中存在的不负责任的现象?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负责任的现象?请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提升班级同学的责任感。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过程。

2.    会中“十策”操作模型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互动对话过程和达成共识过程中的十个微型操作工具,称为会中“十策”,也就是班会会中阶段的十大育人策略。

(1)     设问与追问

设问和追问是“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互动对话环节中的重要操作工具。通过设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追问可以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通过追问可以唤醒学生主体性,活跃学生上课状态,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通过追问可以实现价值引领,引导师生达成共识,促进目标达成。

(2)     握手与问好

“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特别注重班会开始的热身与氛围营造,这样有利于打破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在我国,表达友好问候的肢体方式是握手,握手比较适合中学生,男女生之间也适合。握手的同时也向对方问好。“你真好,谢谢你……”握手与问好适合在不熟悉的情况下,适合在解决特殊问题或突发事件时打破凝重的情境。

(3)     鼓掌与鼓励

“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需要营造良好的、积极的、安全的团体氛围,需要唤醒主体性和传递正能量。因此,鼓掌就成为此班会模型重要的工具之一。班会开始时要鼓掌,班会结束时要鼓掌,学生发言时要鼓掌,承认错误时要鼓掌……随时都要鼓掌。鼓掌就是鼓励,鼓掌就是激励,鼓掌就是奖励。鼓掌可以创设积极的氛围,鼓掌可以激发团体动力,鼓掌可以很好地组织教学……

主题班会的会中阶段也特别倡导鼓励,因为鼓励可以给人以力量、给人以自信。班主任要有一颗愿意鼓励、善于鼓励之心,还要学会从成长的视角、动机的视角、发展的视角、多元的视角进行鼓励。鼓励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夸奖、赏识、表扬、激励与鼓励之间的关系,恰到好处地使用鼓励。

(4)     优势与优点

“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坚持的信念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优势,挖掘孩子的优点与长处,这是打破传统教育魔咒和培养学生自信的制胜法宝。因此“,三阶段四阶段”主题班会模型的前期,经常需要通过寻找和分享班级优势、问题学生的优势和优点来唤醒班级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以利于后续各种活动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

优势和优点的激活与分享不仅适合于学生个人,也适合于班级或小组。寻找优势和优点符合人性对尊重、认可、肯定、表扬的本能需要,符合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精神,是与鼓励和鼓掌相配套的唤醒主体性、传递正能量的有效工具。

(5)分享与对话

主导主体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教育过程是教师价值引领与学生自主建构过程的统一,因此,“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的会中阶段主要的内容是分享与对话。学生即资源、展示即学习、对话即教学,这是此班会模型会中阶段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技巧。

分享就是表达,通过表达想法,思想得到交流、压力得到释放、问题得到理解、困惑产生共鸣;分享就是民主,同学们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分享就是自我实现,学生通过分享,满足自己表达的需要、展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师生对话过程就是有效沟通过程、师生沟通过程就是问题解决过程、相互理解信任過程、达成共识和目标过程。在整个班会过程中,还存在着学生和自己的对话与沟通,同伴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学科老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全体同学之间立体的、全方位的、多视角的全息沟通。

(6)     树立榜样与直面问题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道德是在榜样的模仿中学习和成长的,因此,“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某些方面做得最好的同学,并让同学们指出他们具体的先进事迹。这一环节非常有效,既是对被推荐者的激励,又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还可以传递正能量。

学生教育过程既需要榜样的引领作用,也需要对问题及问题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问题学生往往是班级问题的焦点和关键,直面问题和问题学生才是解决问题和促进问题学生成长的最好方法。为了能够让问题学生自身和同伴都能接受和接纳学生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进行定位“,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问题。”“问题即资源,问题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7)     具体化与操作化

具体化和操作化是解决中小学德育假大空、高大全的最重要方法。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进行具体化和操作化。比如,某高中在学生自习管理问题的探讨过程中,让所有学生利用一个表格自我管理班级自习中的问题,突出解决外出厕所、喝水、说话、聊天、问问题等,这样的具体化、操作化使得问题有针对性,还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8)     鞠躬与感谢

在班会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直接面对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因为,他们的转变才是班级转变的关键。除了对问题和问题学生进行接受和接纳之外,笔者还在实践中创造了一个直面问题学生,并帮助问题学生改进的有效工具即“需要成长和帮助的人”“鞠躬与感谢”。

笔者把存在问题的学生称为“需要成长和帮助的人”,用“最需要成长的人”来代替“问题最严重的人”。这样的称呼站在了成长的视角,而不是责怪的视角、批评的视角,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指出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之前,教师需要在团体中做好心理疏导与铺垫工作,说明对问题和问题学生的态度,说明“最需要成长和帮助的人”的成长意义与价值。然后让“最需要成长或帮助的人”自己承认,或者让同学们提出“最需要成长和帮助的人”,还可以通过投票器不记名投票的办法产生“最需要成长和帮助的人”。

当学生给“最需要成长和帮助的人”提出问题的时候,鼓励感恩就非常重要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真诚指出“最需要成长和帮助的人”的同学就是真正为“最需要成长和帮助的人”好的人,就是最需要感谢和感恩的人,而不是需要记恨和报复的人。因此,引出“鞠躬和感谢”的工具和仪式。在老师的主持之下,请“最需要成长和帮助的同学”给提出问题和问题学生的同学“鞠躬致谢”,并用语言来表达。这一方式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它引导学生不再从恶意的视角看待学生提出问题,不再采取对抗和敌视的视角对待学生提出问题,而是以感恩、感谢、成长、改变的视角。

(9)     协同与共识

“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第三个环节是制定目标,这个目标既包括班级组织目标,也包括学生个人目标。通过主题班会的第一、二两个环节的思考、分享、对话过程,班级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解决的策略都充分展示出来了。在主题班会的第三个阶段,需要班主任迅速聚焦问题、归纳原因、提出策略,为主题班会第四个环节做好铺垫和达成共识。

问题、归因和策略都要聚焦,但不要过多过散,否则,课下落实阶段容易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和关键。无论多么大的班会主题,最终都要聚焦到班级具体的学生和具体的问题,然后从班级问题突破,达成班级共识。聚焦问题、协同关系、达成共識,这只是起点,聚焦班级问题的本质是从问题入手解决问题,最终的目的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建设班级文化,这才是班会的精华。北京某高中召开的学生突发事件解决主题班会就达到了这个目的,问题本身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同学们如何看待问题,是同学们如何树立正义感,是班级如何积极向上,是如何传递正能量。

(10)   点评与表态

点评是“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的重要工具之一,对学生的发言与分享,对同学们的不同观点,教师要及时回应与点评。回应与点评具有价值引领功能、激励鼓励功能、沟通协调功能、参与互动功能;回应与点评过程还是问题的回答与帮助过程、方向的把握与调整过程、思维的发散与聚焦过程。

“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实施过程中经常需要教师的表态。当学生发言或对话过程中出现歧义或矛盾的时候,当学生观点或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当学生出现问题困惑与价值迷茫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表态给予回应。表态就是表达教师的态度,是对积极分享的肯定,对消极情绪的调控,对是与非、对与错的观点表达。班会中的表态与生活中的表态是不一样的,是一种共识基础上的表态,是一种承诺式表态,是一种团体氛围中的表态,是一种多元多主体立体式的表态。这种表态具有很强的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

3.    会后“三治”操作模型

针对主题班会会后“落实行动”环节难落实、实效差的问题,笔者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总结探索出主题班会会后落实行动“三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班主任的困惑与问题。

主题班会会后落实行动的“三治”主要是指主题班会落实行动环节采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协同的方式来完成。“自治”是指成立主题班会落实行动“自治委员会”作为主题班会落实行动的学生自治管理主体,以实现主题班会行动落实环节的学生自主治理,“自治委员会”最好由学生自主申请、自主完善、自主治理;“法治”主要是指建立主题班会落实行动过程中的规则和流程,并通过学生自治“行为惯例表”实现每一位同学的自主治理;“德治”是指充分利用晨检、午捡、放学及班会时间,定期组织班级分享活动,分享“自治委员会”活动及每位同学的落实情况,使得班会落实行动过程不断得到集体力量与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支持和方向引导。

“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及其操作流程,为主题班会注入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操作工具,使得主题班会更加科学、更加有内涵、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
用主题班会引领学生走向高考
友善价值观在高三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提高初高中衔接期主题班会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高校主题班会的优化设计及其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在主题班会中的创新应用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巧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教育
将社会实践活动融于主题班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