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实行分流教育模式研究

2020-10-30 04:10张卓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因材施教

张卓

摘要:普通高中分流教育是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方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格局的教育模式。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在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分流观念、分流选择、分流结构以及分流衔接四个方面。笔者建议:以平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观念偏差为基础,以倡导“校内分流”与“校外分流”相结合为行动方针,以努力缩小普职教育结构差距、提高普职教育衔接度为保障,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普通高中分流教育模式。

关键词:普通高中;分流教育;因材施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促进高中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普通高中分流教育模式正是顺应国家教育政策及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趋势,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

一、分流教育模式的内在诉求

普通高中实施分流教育模式体现了国家所提倡的高职教育渗透融合理念,是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以及推动高中阶段办学体制多样化的集中反映。

1.    分流教育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体系完善的选择

社会发展离不开各种人才的贡献,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的重要时期。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往往是学生面临的困惑。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各种类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产生“招工难”“技工荒”“专业不对口”等现象[1],所以,如果普通高中仅仅只是按照传统升学教育模式已经很难维持社会人力供需关系的平衡,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分流教育模式既符合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也切合了差异性教学的理论,又使处于困惑迷茫的学生能够有效准确找到适合的位置,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

2.    分流教育模式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体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分流教育模式很好地满足了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为社会解决对各阶层人才急需的难题、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2]。

3.    世界普通高中教育提倡普职分流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渗透融合,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不断探索普职分流教育。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实行“精英淘汰分流模式”[3],该模式是以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内完成的学业成绩优劣为依据,经过严格的选拔制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进入不同的教育分流当中;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实行“自愿化的选择分流模式”,该模式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意愿倾向以及实际需求为基础,学生自己选择分流轨迹[3];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国家实行“统一化培养的分流模式”,该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各种课程过程中逐渐发掘适合自身的研究或者职业倾向。因此,我国也顺应国际普职教育分流发展的趋势,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

4.    分流教育模式是回归高中教育本质的基本诉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面临就业与升学选择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阶段教育需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改变原有以升学为目标的单一教育模式,制定多方位、各层面的综合培养计划。而分流教育模式正是符合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成为社会各界的人才。其模式突出了最大限度整合教育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更多的自主選择机会,让学生激发自身的兴趣成为学习上的主动者,让学生更容易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才,并能够达到人才使用最大化的效果[4]。

二、分流教育模式面临的困境

1.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观念的价值冲突

“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念对教育认识只是停留在普通教育模式层面,认为学习好才有升迁机会,淡化了职业教育模式的培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育观强调学历越高越重要,导致人们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观念在本质上就存在着冲突,普通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职业教育产生于社会发展需求,强调服务劳动技术的应用以及社会价值的创造。这两种教育存在着阶级差异性,学生继续读普通教育实质上不仅体现了学生个人能力,同时也是家庭背景、家长学历、教育投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当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方向发展时,就已经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5]。这使得很多爱面子的学生宁愿在普通教育中做“垫底”也不选择职业教育。

2“.校内分流”还是“跨校分流”的抉择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些教育资源优厚的学校有能力在本校内实行教育分流模式,而有些薄弱学校却很难进行分流教育,只能将学生送到职业学校进行教育。而不同实力的高中设置专业也有所不同,有些学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缺乏分流教育设计,使学生很难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兴趣作出理性的选择,只是盲目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学生往往困惑于是选择专业普通的校内分流还是选择专业优势突出的职业学校的分流[5]。不同学校领导有不同的意见:有些高中校长认为校内分流可以将分流学生负责到底,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环境并学到真正的技能;而有些校长不重视分流学生的培养,将分流学生安排到毕业班或者不同专业的班级,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辍学这些因素都会左右学生如何进行选择。

3.    分流教育结构失衡

分流教育模式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普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02万所,比上年减少331所;招生559.41万人,比上年下降3.95%;在校生1551.84万人,比上年下降2.55%。相反,全国普通高中1.37万所,比上年增加1.34%,在校生比上年增加0.0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不均衡。2019年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再次重申“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职业教育被重视时间较晚,使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普通教育。从分流教育模式中不难发现,学生可以将普通教育作为重点基础性内容进行学习,对职业教育内容进行短暂学习。由于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育经费不足、不同类型学校间软件和硬件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等[6],导致职业学校发展缓慢以及实力不足。

4.    分流教育衔接性不足

教育模式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往往独立分开教学,两者之间缺乏关联性。由于不同类型教育中的课程设计、培养目标以及考核方式不尽相同,导致各类教育间的沟通与衔接不足。而学校与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以及对口岗位信息交流不畅通,相互联系互动较少,导致学生所学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施展[7]。课程教育之间关系不紧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普通教育注重重复的理论知识学习,而学生已经适应该学习方法与规律,如果让学生突然接触操作性学习会产生不适[7]。教育教学与就业工作之间存在“距离”,即教育教学不能很好符合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从而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职业的流动性。而综合型老师对不同类型教育内容的认识还存在着严重的不系统性,如何有效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理论相融合、相联系是对教师的重大考验。

三、分流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发展出路

分流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种种的困境和难题,使人们对该模式实施的效果产生质疑。但笔者认为,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成熟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须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善待它。当该模式遇到困境时,不是一味退缩而是要勇于迎接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

1.    平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观念偏差

两种教育制度观念偏差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产物,导致分流教育模式中职业教育的选擇往往处于次要地位。人的价值判断和观念选择是在社会认知中形成的,所以须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改进:国家要制定岗位对接、学历认证、资源配置等相关政策法规,保护职业教育发展地位,通过优惠补贴、校企合作、专项资助等财政形式[8],为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创造优势环境。社会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信息渠道改变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偏见;社会须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办学的资金吸引力度,通过优惠政策、税收补贴、社会美誉等调动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学生要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规划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择业观念,真正认识到无论选择哪种教育都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2.    提倡“校内分流”与“校外分流”相结合

“校内分流”和“校外分流”是分流教育的两种形式,而校内分流较校外分流更具有优势:校内分流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降低培养学生的成本,减轻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在本校内进行分流方便学生多次选择,如果学生在进行职业教育阶段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可以再转向普通教育来实现升学意愿。也可以使学校中一些“奇才”、“怪才”等某一方面突出的人才通过本校保送资格升学,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校内分流中的学校可以将普通教学与职业教育课程相互渗透,既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也提高了普通教育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便于两者的优势互补。学校根据当前社会急需人才的需求,可以及时制定热门专业课程,把热门职业技术课程作为普通教育中的选修课。在校内分流还便于学生户籍管理[8]。

3.    努力缩小普教与职教结构差距

分流教育模式中教育资源严重倾向于普通教育,导致学校办学定位、教师择业方向、学生学业选择更热衷于普通教育,使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令人担忧。所以要从师资力量、学生生源、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来改善分流教育结构失衡的现象,缩短两种教育之间的差距。需要各级政府对实行分流教育模式的学校在政策、资金和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及必要的倾斜。职业教育目标不仅要着眼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面向社会,突出实用性和独特性,让学生感受到“一技之长可以立足社会”[9]。教育主管部门给职业教师更多的照顾,降低职业教育教师聘用门槛、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开展普职教师双向流动任职的模式以及教师深造交流互动,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知度,使职业教育岗位更具有吸引力,同时让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形象有全新的认识。

4.    提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度

分流教育模式中的突出问题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衔接性,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普教向职教的转变。学校在确定实施该模式之前需要把这两种教育思想理念融合穿插作为教学大纲;让两种类型教育的教师进行合作备课;教材制定及课程进度需要以基础知识为主,课外实践活动贯穿整个过程;在考试设置上可以采取综合知识以及技能考察相结合;定期开展教育咨询和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职业规划的意识。将学生所学的职业技术专业纳入到职业培训当中,将职业技术生源与市场、部门、社会等用人单位相挂钩。要注重分流教育模式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相连、相互融通、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刘春风.分流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5(01).

[2]   许庆豫,卢乃桂.我国教育分流分析[J].教育研究,2001(03).

[3]   赵杰.新加坡、德国、美国的普职分流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29).

[4]   董泽芳.教育分流的理论探析与模式构建[J].中国教育科学,2014(04).

[5]   张凌洋.我国教育分流制度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6).

[6]   孙善学.教育分流要向职业教育加大倾斜力度[J].职业技术教育,2010(27).

[7]   何杨勇,祝巧.教育公平视角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与融合[J].江苏高教,2019(06).

[8]   杜文军,曲杰娟.普职教育衔接贯通:现实判断、可行性和发展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34).

[9]   朱新生.试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因材施教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卷首语
财政部下拨46.3亿元普通高中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