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芹
摘 要:《幼儿卫生学》课程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本专业学生考取保育员的重要课程,但目前《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成效显著提升。本文就中职学校《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问题,进行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幼儿卫生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的适应性作为中职《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传统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能满足新的教学目标和岗位的业能力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教学探讨问题。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幼儿卫生学》学习兴趣
《幼儿卫生学》教材中“婴幼儿身体特点”以理论为主,有少量的平面图,在常规教学中只用“平面图”学习人体的部解剖特点,学生要全面认识人体的各部位及相关腔体立体结构存在困难,再加之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弱,很难掌握全部知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幼儿卫生学》积极性及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因此要打破过去的教学模式,创建适合本课程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1、整合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幼儿卫生学》教学内容包括“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婴幼儿的营养、婴幼儿的身体保健以及集团儿童保健”四方面的内容。在婴幼儿的身体特点中大到每个系统在体內的运作过程,小到细胞的结构及分类,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制具有颜色、声音、图像、文字、立体动、动态过程,生动具体的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教师清晰准确传授与表达,也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2、采用自主合作与直观教学相结合方法
课前让学生明确每学习目标与任务,带着问题进入每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制作的课件按照学生探究的学习的速度逐步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完成目标任务。
立体与色彩、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全面掌握了幼儿身体生理特点与保育依据,自主合作与直观教学的结合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加专业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缺乏《幼儿卫生学》实训,导致《幼儿卫生学》中的相关知识点掌握比较浅显,记忆不够深刻,例如“幼儿骨折的处理”、“溺水幼儿的处置”以及“人工呼吸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制约着学生岗位适应性与岗位能力的提高,为此应建立全面的模拟实训室可以实现以上知识的模拟实训。为此基础上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1、把《幼儿卫生学》知识点细化成实训项目
《幼儿卫生学》知识面宽,涉及的内容较多,许多知识在掌握过程中难以形成知识链,尤其是幼儿的各种保育与常见病预防的学习成为本课程全面掌握的影响因素。为此应将知识点转化成实训项目,让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落实到实训的每个项目之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2、按计划进行实训
教师把教材知识点与幼儿的保育知识有机结合,把“幼儿实践教学活动的”与实际应用点相结合,细化成学生实训内容,并且将实训内容编成可操作性的实训指南,供学生使用,让学生依据实训指南能模拟训练形成对应关系,让知识无死角,让学生技能得到全面提升。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学生学习对本课程学习的为难情绪,为提高学生对婴幼儿的保育知识水平提供依据和方法。
三、借助保育员考证促进《幼儿卫生学》专业实践的学习
1.依考促学
保育员考核内容是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学校、幼儿园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保育员考试,是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保育员等级证书是中职生进入幼儿教育机构的敲门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是否取得直接影响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所以要抓住保育员证考取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技能训练。
2.将技能证书考取计入学分,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将探索专业课教学与实践“学分银行”制度,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激励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可以考取相应的多个证书。
四、创新《幼儿卫生学》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课程掌握情况的具体手段,一般《幼儿卫生学》考试多采用理论考核方式,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社会办学要求的逐年提高,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例如:“幼儿的手足口病”的判断,如果不能把好入园关,让生病的幼儿进入幼儿园就会造成大面积疾病传播,给幼儿及家庭带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婴幼儿出现异常想象的时候,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幼儿的状态,准确做出判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学生保育能力的提高对保护幼儿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在考试过程中依据每学期设立不同的技能考试内容,把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引导转向实践操作相结合。为学生进入社会适应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职学校的《幼儿卫生学》是一门重要的复杂的课程,只有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因此专业教师应重视学生实践学习与专业的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需要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