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一专多能”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20-10-27 05:44别凤兰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一专多能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一专多能”育人特色教学模式,通过对《家庭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一专多能”特色项目的可行性及适应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一专多能”;家庭线路;安装与调试

1 “一专多能”育人特色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技术技能人才日趋迫切的需求,我院在不断的进行课程改革和探索,打破了传统教学培养“千人一面”的问题,培育具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推出“一专多能”育人特色教学模式。

我院实施的“一专多能”特色项目,是指学生既要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具有至少一种特长或掌握一种以上本专业领域之外的技术技能。“一专”是指过硬的专业能力,与公认的行业资格认证、引领企业的技术标准相衔接;“多能”是指本专业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复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一专多能”育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专业+特长”的育人模式。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方式上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充分尊重人的“个性”才能为学生就业及其人生职业规划提供更多可能性。“一专多能”育人模式作为人才培养方式的补充,有其因材施教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合理性,在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探索多种方式及途径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也更加的灵活。因此,“一专多能”育人模式在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

2 《家庭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性质

《家庭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项目,可以做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项目,从而被选为全院的“一专多能”育人特色课程。《家庭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针对零基础的非电类专业学生来设计课程内容项目,以家庭电气线路安装、调试为载体,训练学生选择导线、家庭常用电气元器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设计和安装家庭照明线路;学会布置各类家用电器的电源;学会设计和安装插座线路;从而使学生能够安全规范地家庭用电并安装电气线路。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自身的职业规划,培育职业创造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细致严谨的职业素养。

3 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按照家庭用电的特点和工作情境,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来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学会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考核(课程各个学习项目的过程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4 課程目标

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具有个体的普适性、专业的普适性、岗位的普适性、时间的普适性,对学生职业人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4.1 知识目标:

(1)了解导线的种类和应用场合;(2)理解空气开关的工作原理;(3)理解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4)掌握家用电气线路的布置原则和方法;(5)掌握关于家用电气线路的国标和安全规范。

4.2 技能目标

(1)能选择导线;(2)能够规范连接导线;(3)能够选择常用家庭的电气设备;(4)能够规范布置家庭线路;(5)能够规范安装家庭电气设备;(6)能够设计和安装家庭照明电路;(7)能够设计和安装家庭各种电器电源接口;(8)能够设计和安装家庭网络接口;(9)能够安全用电。

4.3 态度目标

(1)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2)具有吃苦耐劳的劳动观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3)有一定的社交和应变能力;(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5)具有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5 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结合现代家庭电气线路实际应用,设计本课程设计的项目,具体分为:导线的选择、导线的连接、家庭常用电气元件的选择、家庭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厨房电气线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客厅电气线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六个项目。具体见下表:

每个项目设有相应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以2个课时为工作单元,共15个单元,30学时。

6 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

教学中采用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全程“教学做”一体化,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

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

(1)评价标准:成果(质量+数量)60%+过程(态度+合作+领导力+规范)30%+出勤10%。(2)评价方式: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经过几学期《家庭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可以体现出: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经过“一专多能”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更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更好的规划,也为今后的就业拓宽了途径。学生通过“一专多能”课程的学习后,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更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于志晶,刘海,岳金凤.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8.02.

[2]蒋毅.关于高校研究生育人模式的创新思考[J].文教资料,2015.

[3]吴舜荣.浅谈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和途径[J].三明学院学报,1999.

作者简介:别凤兰,女,汉族,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猜你喜欢
一专多能
职业院校学前专业“工学一体、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创新路径 培养“一专多能”幼师
浅谈音乐剧教育与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非艺术类大学中的运用
如何培养“一专多能”的旅游人才
全媒体融合下教学思路方式改良探讨与前瞻
学科融合背景下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演员一专多能促进戏曲发展
文化艺术学校要重视培养一专多能的戏曲人才
浅谈中职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向高职教师转型
小议大学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