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毅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是数学的理性思维和数学课堂上所教学的数学知识还存在一定的区别,也就是解答问题和理解原理之间的区别,教师想要进一步的提高自己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数学的课堂上,更应该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数学思维渗透进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去。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小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接触到的相当重要的学科,学生通过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对于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也就是基础的数字以及基本的四则运算的认识,学生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数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他们进行必要的数学思维的渗透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
小学数学不同于中学数学那样理论性的原理非常的多,相反,小学数学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最好的写照,很多数学知识都是从生活当中衍生的,并且在生活当中可以被应用。简单的说,就是生活当中所要用的数学知识可以被作中学生在学校课堂当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的一个应用题目性质的检验。因此,小学的数学更多的要从基础出发,其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点。
1.全面性
数学学科所要学习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涵盖的内容也非常的多。并且数学实质上有基础性学科的性质,数学学科到了后期可以演化出很多其他学科,比如说物理和化学,这些学科虽然自成体系,但是仍然有很多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并且和数学的联系非常的紧密。从上面可以看出,数学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必备工具。
2.基础性
一栋高楼的稳固性需要看這一栋高楼的地基打的有多深,应用在数学的学习上,也是一样的,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大困难性的学科,如果学生在最初的基础性的数学学习当中就失败,那么以后的数学学习也一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学习成就,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学生要努力的打好自己学习数学的基础,增加自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在自己日常的教学当中渗透进去数学思想,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
3.启蒙性
加减乘除,图形等等都是小学数学需要学习的内容,这些也是数学这一门科目的基础性知识,较为简单,非常适合成为小学生的启蒙知识。在小学教学当中,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性,教师更应该利用教学渗透进去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数学思维简单的说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模式,数学学习的精髓,在国外的教育体系当中,对于数学思维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了,并且在实践的教学当中被广泛的应用,是目前主要的数学发展潮流。
1.无时无刻不缺席于教学之中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学习数学这一门科目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数学思维,学生根本没有办法去解决高深的数学题目。
数学思维的体现还是在数学日常的知识理论学习当中的,比如说数学的原理、概念以及题目的解答方式等等。教师要想在教学当中不断地培养数学思维就需要利用好这一特点。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核心也就是数学思维,那么在以后对于数学的理解和记忆性的学习就是非常的简单。教师在教学时不仅仅要重视数学思维的渗透,还需要结合数学思维无处不在的特点,结合数学教材和自己的经验,利用教材当中数学思维的体现使学生在无形当中受到数学思想熏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逐渐的形成自己对于数学思维的一个初步的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培养数学思维,是可以通过对数学教材的内容和课程编排来实现的。
比如说在进行数学教学当中的“合数”的学习的时候,让学生去判断两个素数是否为合数,并说明理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数-约数-素数-合数”这样的一个知识链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素数A乘以素数B得C,则C除了1和C两个约数外,A和B也是它的两个约数,所以C一定是一个合数。那么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就可以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富含数学内涵并且和其他相关知识具有较强联系性的内容当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知识引向概括,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形成知识体系,并让学生抓住题目本质、规律与内在联系进行高度概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直观与抽象、感知与思维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也要注意学生对于思维的接受程度,并不是说教师大量的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就可以了,而是要注重学生受否能够全部接受这些知识,从而保障学生学习的效果。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
小学生对于学习其实是有自己自主的思想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准备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小学生这一主观性的因素,思考怎样的教学规律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良好途径。
比如说在数学教学中,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直观与抽象、感知与思维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一年级在教“3”时用3根小木棒摆成三角形;教“4”时用4根小木棒摆成正方形等等,有助于学生通过直观抽象出数“3”和数“4”,加深对数的认识。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课程,教师应及时的认识到这一现状,并逐渐地将数学思维的教学融入到自己的课堂当中,从而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赖国元.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2]蔡健飞.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任丽华.数学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6(11):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