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摘 要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对于教学的视线已经逐渐从单一的纸质、课本学习转化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式的学习,这正是一种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作为小学教师需要把握住的教学方向。在小学的授课中,新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方式,在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中,本文通过明确课程的主题、丰富课程的内容、创造新的课程形式这三个方面的提升,希望提升课堂质量,做到让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个体。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196-02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的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充分发挥课程的作用,帮助学生继续发展好奇心、培养探索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和生活之间的关联,还能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學习中更注重学习和实践之间的关联,这样高质量的综合实践课程正是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达到的理想效果。
一、明确课程主题
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时候,需要注意课程需要面向全体。在小学阶段,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处于一个激发状态,而且心灵是最为纯洁的,如果在开展课程时,没有注意课程的全面性,导致学生因为课程的开展出现了消极情绪,那就是教师不正确的一种行为。课程的全面性需要考虑很多方面,例如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背景、学生的文化背景、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兴趣等。如果学生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于一些高科技的工具不具备适当的操作水平,当要求学生使用某些工具时,较慢的掌握能力会打击学生使用这些工具的热情,造成自卑的心理,影响学生的成长。根据学生的性格不同,不一样的实践活动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擅长交际的学生会更倾向于人际关系式的实践课程,同时这种实践方式也是对缺乏交际能力同学的一种新突破。因此,在选择综合实践的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的全面性,确定课程可适用性。
小学生作为最有探究能力的群体,探索能力是最需要被挖掘的。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在选择主题时,需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意义,不能让学生拘泥于已知的事实,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科学观念的影响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的结论。例如,在研究性实践过程中,对于蚂蚁爱吃什么食物这样的研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养蚂蚁,再对蚂蚁进行研究,通过自己对蚂蚁的喂食,观察蚂蚁对什么类型的食物有更大的兴趣。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实践的乐趣,同时也能轻松地得出结论,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探索能力,在结束蚂蚁对食物的感兴趣程度的实践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蚂蚁的其他特性进行研究,比如蚂蚁的生活特性、外观特性,同时多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丰富课程内容
在教师进行课程规划的时候,需要对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设计,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到兴趣,不断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更要在保证合适的内容输出的同时,结合生活,让学生发现其实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在生活中的收获往往就是最大的。
在明确课程主题的全面性和探究性之后,教师就需要在内容上实现新的结合,帮助课程更好地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在技术性的实践教育中,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这时候有表演天赋和喜欢热闹的学生更容易得到表现的机会。例如在手工课上,学生的实践任务就是做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展示出来。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过这对于有想法但是缺少动手能力的学生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想法很好,但是会因为不能表达出来而让想法流失,从而打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不能很好地继续发展灵活的思维。教师在表扬有动手能力的学生的同时,还需要多关心缺乏动手能力的同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能,愿意去做一些尝试,得到不一样的突破和收获。
除此之外,让综合实践课程更好地结合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生活其实就是最好的课堂”这种理念,综合实践课程的生活性也是很好的体验。社区服务类型的实践活动就是学生接触生活最好的方式,在社区公益性的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很多在家庭中没有感受。例如,为社区打扫卫生,为社区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艰辛,就会更加珍惜现在的优质环境,为之后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充实自己的生活。从小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学生来说收获颇丰。
三、创造课程形式
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一般的形式都是实地的实践模式,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取得的实践成果才是综合实践活动所带来的最大的意义。但是实践课程需要明确主题、丰富内容,在满足吸引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课程的形式更趋向于生活化、具备探究能力,也可以将课程的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实现成长。
人类是一个合作类型的团体,因此在生活的方式中更加需要注意合作的生活方式,即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合理的小组分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小组合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师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分工的形式,进行形式上的突破。例如,在技术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有表现力的学生和缺乏表现力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感染,在保证完成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的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除此之外,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小组分工,在开展看望老人的公益性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让有表现力的孩子和乖巧的孩子进行组队,这样在陪伴老人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丰富老人的体验,另一方面可以让不同性格的学生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为之后的人生体验奠定基础。
除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还需要注重自己的引导部分,教师作为一个权威的声音,所传递的思想往往会被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因此,通过自己的表达将一些理念传达给学生也是教师需要十分注意的一点。例如,在进行社区时间服务的时候教师需要积极参与进去,也需要对公益性实践付出自己的真心,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真心之后,也更加投入到实践的服务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更高质量地完成公益实践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就会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在研究性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平时的课程,帮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再通过实践的方法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最终的结果,这个过程还需要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研究一个植物的一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养育一颗自己的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并作记录,这样的过程教师可以随时提供指导,学生的收获会更大。同时,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科技技术的使用,可以是在实践过程中去探究科技技术,也可以是在实践的对象上选择科技技术,这样的学习,会帮助学生更加适应现代的潮流。
四、结语
因此,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课程的时候需要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兴趣,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展自身的能力,不仅可以去探索生活中的事物,还可以发展自己的合作探索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在提升课堂质量的同时给予学生展现和提升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有更进一步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何云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力培养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8.
[2]马军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95+128.
[3]范颖.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20(03):97+107.
[4]赵雅珺.浅谈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J].学周刊,2020(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