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从这一刻开始

2020-10-26 06:45邹小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味平等对话语文味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同完成,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关键词:语文味 生活味 文化味 情思味 平等对话

一、这是一堂有语文味的课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具备语文味。” 个人理解的语文味应该具备“三味”:生活味、文化味、情思味。

生活味:这堂课通过将自己的姓名引入课堂,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姓名的意思,需要学生运用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来解答问题,整个课堂提问、举例、表扬、反馈中都散发出浓浓的生活味,在课堂上渗透生活,让学生感悟生活,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知识,陶冶情趣。课后的小练笔,还将语文学习延伸到家庭,孩子和父母一起探究姓名的来历,和谐了亲子关系。

文化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堂课中提到了“梅兰竹菊”,经典的《沁園春·长沙》,以及学生朗读的《论语》中的句子,让丰富多样、博大精深的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渗入学生认知,如一缕清泉,沁入心田,滋养心灵。课后的练笔,有的学生还查阅了《百家姓》,了解自己姓氏来历,接触到我国传统文化。

情思味:情思的熏陶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老师用简笔画勾勒出兰的雅致、飘逸,朗诵描绘长沙深秋的诗句,学生由姓名引出的亲子之情,无不浸润着深深的情思,这样的教学一则丰富了学生情感,二则使学生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整堂课学生陶醉在这种深情厚谊之中。

“三味”中,“生活味”体现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老师要善于把握。“文化味”体现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好的语文老师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文化品位。“情思味”体现了语文课程还应该是审美的活动,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教育于细微处生发,实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有人说:“老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可能会扼杀一个天才!”如果学生嘲笑教师的名字时,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选择生硬地批评甚至训斥,课堂也许会很快安静下来,但师生之间会隔着一道“师道尊严”的墙。学生对新来的老师肯定充满好奇,长期以来可能很多教师忌讳在学生面前提自己的名字,所以老师要做的是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直言不讳地介绍自己名字,和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近。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学校共同度过的时光,是师生生命活动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有学者指出:教学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也就是说,教学要顺应生命成长的规律,顺应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学中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内在的生命力与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用外在的压力限制学生。只有将这一理念深深植入每位教师心中,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准师生互动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情感活动,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教学案例

以几年前接教的一个六年级作文培训班教学为例,任教前听说这个班因几易语文教师,学生纪律散漫。因此精心备课更为必要,决心让这节语文课一定要上得绘声绘色,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新老师。

走进教室,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名字。哪晓得台下一片喧哗。接下来,一男生拖腔拉调:“邹小兰,太麻烦!”这下更引起一阵哄笑。在懵的一瞬间却又立马想到后面的作文训练中有抓住人物特征小练笔,于是,索性放下教科书,不但没有迁怒那个学生,反而面带微笑地说:“你们知道我名字的意思吗?”这下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于是指着黑板上的名字随口介绍:邹,是我的姓,古代有位名人叫邹忌,近代辛亥革命有位志士叫邹容,现代还有外交部部长叫邹家华,这是我邹氏家人的骄傲。“兰”,是古代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兰”是高雅,幽香的象征,这是父亲给我取的,希望我如兰花一样高雅。不仅如此还随手在黑板上画了简笔画吊兰、龙舌兰等图样,学生都听得聚精会神,连那个嘲笑的学生也专注地看着。之后继续介绍:世界上的兰花有两千多种,其中在海南兴隆植物园看到的芳草兰提取的香精,价格比黄金还贵。学生们的情绪完全被黑板上飘逸的兰花图和我的话语描述深深感染。然后补充道:这个“小”字是我妈给我加的,因为我生下来只有5斤多重,“小兰,小兰”,读起来顺口亲切,更体现了父母对我的疼爱。自从我知道名字的意思后,便勉励自己要多学习,做一个高雅的人,更希望自己这朵小小兰花能给教坛生涯带来一缕清香。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掌声。这正是话题一转的好时机:同学们,你们了解到我的名字了,今天第一次见面,我好想与你们做朋友,能不能也说说你们名字的意思?这下可热闹了,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姓名、含义,甚至写法告诉我,其中,学生黄林染(化名)只知道她爸爸姓黄,妈妈姓林,于是侧面引导学生理解:“染”,可组词“感染” “耳濡目染”,她的父母希望两人的美好品格可以影响到她,并告诉她:你的名字取得太好了,你的生日是在秋天吗?那个女孩兴奋地点头,说罢朗诵起《沁园春·长沙》,还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写在黑板上,这里描绘了一幅被冬霜染红的枫叶,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多美啊!你父母真了不起!从“层林尽染”中选取“林染”,给了你这个意蕴深远的名字!学生都默不作声,陶醉在诗句所描写的美好意境中。接下来,小组合作探究并汇报自己名字的来历,学生思维的闸门仿佛被打开,课堂上热闹非凡。

有一个学生最有趣,他叫毛子曰(化名)。为了将自己的名字讲清楚,他到黑板前来板书,将曰写得扁扁的,还解释道,这个字读yue,子曰,就是孔子说的话。我的名字来源于《论语》,《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学生的对话,爸妈希望我记住孔子说的话,有出息。说完,还拖腔拉调地读着: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的一本正经,摇头晃脑的神态让我们捧腹大笑。一节课,我们就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指名道姓”和“咬文嚼字”中结束了。

下课了,学生们意犹未尽,纷纷围了上来,我们的距离感一下拉近了……当天还布置学生写了《我的名字》一文,学生不仅写得生動、具体,还可以引经据典,赋予名字很多积极向上的意义。如:

毛子曰:我的名字最后一个字读yue,不读ri,我的名字来源于孔子的《论语》,里面有很多“子曰”,是孔子说的意思,父母大概是要我记住圣人说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平常最喜欢在家摇头晃脑读:“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王偕成(化名):我爸爸姓王,妈妈姓成,他们结婚时要和谐到老,百年好合,所以后来给我取了这个吉利的名字。我希望爸妈永远幸福,我们一家是吉祥三宝。

李点点(化名):我出生时和邹老师一样,小小的,爸妈随口叫“点点”,上学后就成了我正式的名字。我天天勉励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就会有出息。

李骏楷(化名):爸爸希望我像一匹骏马,自由奔跑,“楷”是楷书的意思,端端正正,爸爸喜欢练楷书,大概是希望我堂堂正正,不走弯路,一路向前。

这些充满情趣的文字,不仅加快了对学生姓名的记忆速度,而且感受到浓浓的语文气息。当然,课后也收到了一张道歉便签:邹老师,对不起,我不该嘲笑你的名字,你不但不生气,反而让我知道姓名代表了父母美好的愿望,名字中还很有学问。你是个有趣的老师。

在教授这个班短短一年间,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浓厚,特别是喜欢上语文课,喜欢推荐的阅读书目,很大缘由是来自我们已建立民主、平等、信赖、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确立很大程度来源于第一堂语文课“非同寻常”,可以说,后来的种种美好都从这一刻开始……

这堂课在整个的教学生涯中也许不算最成功的一节课,但它在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上都具有创新精神,成了与学生美好的开始,许久以来,一个个鲜活的名字也总浮现眼前,李点点(化名),黄林染(化名),毛子曰(化名),不知这些学生可曾记得他们的语文老师邹小兰?

参考文献

[1]王勇忠.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的创新实践[J].学周刊,2020(09):77-78.

[2]任明雪,王艳.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80.

[3]孙涛.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的策略管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48.

作者简介

邹小兰(1966,8—),女,湖南浏阳人,大学本科汉语言专业,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校外教育。

猜你喜欢
生活味平等对话语文味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构思
创设富有“生活味”的初中英语课堂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浅论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实现师生的和谐互动
浅谈对讨论式教学的认识
让作文具有“生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