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冈玉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衡量一个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江苏省射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新思想开拓新境界,以新理论指导新实践,牢固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等多项指标增幅位列盐城全市第一,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和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围绕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创新引领的产业体系、协调联动的区域协调体系、资源节约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的全面开放体系。
在发展理念上,要突出与时俱进。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对于一个地区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至关重要。新发展理念是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正确判断提出的。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由追求速度、规模向追求发展质量转变,由单一的追求经济发展向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转变。国家珍禽丹顶鹤保护区位于射阳县境内,是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发展模式无法在射阳复制,“生态约束”也一度成为射阳难以跨越的门槛。“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射阳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才是射阳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开始把生态作为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高端产业,培育壮大生态型经济,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富民效益的“叠加双赢”。
在目标追求上,要注重效益统一。协调性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产业发展目标,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尤其是在当前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生态环保压力持续不减的背景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尤为重要。2000年前后,全国大上化工项目,射阳也在赶海弄潮中建设了临海化工园区。事实证明,发展零散的小化工虽然暂时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对生态效益和人民生命健康带了严重损害。2006年“7·28”爆炸事故发生后,射阳县委、县政府深刻吸取教训,多家化工企业先后关闭,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建了高端纺织产业区。
在产业定位上,要立足县域优势。构建县域产业体系必须基于对县域实际的正确判断,产业发展也必须以创新引领和协同发展为核心。县域经济特有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决定了其所能承载的项目类型。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层次高,但对电能的需求极大,射阳虽然电力供应充足,但相比贵州等西部地区在电价上并没有优势。射阳立足县域优势,选择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定位。基于103公里海岸线和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立足厚实的传统纺织产业基础,发展高端纺织产业;借助盐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的龙头带动作用和探伤设备、纺织机械等已有基础,发展机械电子产业。
在项目招引上,要着眼长远。县域发展资源相对有限,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带动产业发展是一门大学问。2010年前后,射阳引进了当时风电整机巨头华锐风电,并在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启动建设风机制造项目。但由于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加上经营不善,项目很快停滞,产业未能迅速崛起。2018年,射阳选择与拥有强大研发能力和行业领军地位的远景能源合作,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正是因為远景能源强大研发能力的吸引,华能、龙源等央企和采埃孚、埃尔姆、西门子等外资企业接踵而至。射阳产业招引的经验教训证明,项目招引除了看项目自身的资金实力,更重要的是项目的长远发展和行业带动能力。
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射阳实践
在近年来的产业发展实践中,射阳县始终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协调为内生特点,以绿色发展为普遍形态,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以共享为根本目的,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用科学定位锁定发展优势。在综合考虑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射阳已初步形成由“高端纺织、机械电子、健康食品”三个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及其装备、航空装备”三个新兴产业构成的“3+3”现代产业体系。射阳是传统纺织大县,拥有双山集团、振阳毛绒等一批传统骨干企业,也是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和印染行业创新型示范园区,发展高端纺织业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承载能力,并已初步形成“织造—印染—后整理—家纺”的产业链条。射阳的海陆风光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千万千瓦以上风能开发潜力,县委、县政府因此将新能源装备产业确立为三大新兴产业之一,举全县之力快速推进,先后吸引远景能源、中车时代新材、长风海工等16家央企和上市企业落户。同时,抢抓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空域开放步伐加快的机遇,获批建设江苏省“十三五”时期首个A1类仪表导航通用机场,成功招引中澳航空、宇鹏飞机消声器等通航装备制造项目。
让绿色发展成为鲜明底色。近年来,射阳坚持“生态+特色”的发展新思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逐步实施“淘汰关闭一批、转型发展一批、外迁转移一批”计划,老旧工业企业全部“退城进区”,多家化工企业先后关闭。随着传统纺织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昔日棉纺大县正向绿色纺织强县嬗变。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不断提速,射阳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盐城染整工业园区被评为“中国绿色染整研发生产基地”,并初步构建起“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工业中循环—经济社会大循环”的循环经济空间格局。做足陆海联动、生态开发大文章,坚持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发电、火电、热电“五电齐上”,大力引进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建成全省新能源及其装备集聚示范基地。绿色农业是重要的富民产业,射阳着力通过发展“三品一标”来做大生态农业,创立了射阳大米、临海白蒜、洋马苏菊、特庸蚕桑等一批驰名全国的高产优质生态新型农产品品牌。同时利用独特的湿地自然风光优势和沿海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建设了日月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安徒生童话乐园等一批既有区域文化内涵,又有射阳生态特色的旅游精品项目。
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创新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射阳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出台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实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51个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苏北首家实行“非工作日办证”模式,征地保障不见面审批系统在全省推广。通过设立射阳科创投资基金,依托36个科技专项基金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落户远景大数据中心、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院、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载体,87%以上规上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2019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由中国科学院刘必前研究员领衔创办的盐城海普润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与摩根士丹利、淡马锡等国际知名投行合作,成为资本与技术结合的典范,并获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纳米黑金海水淡化装置等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新元机械、华特纺机等企业获批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项目,金大纺机、景中景涂装等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赛福探伤、杰力纺机等一批企业的重大技术创新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以区域统筹推动协调共进。射阳拥有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专业园区以及数个工业重点镇特色园区。射阳经济开发区突出“高新”特色,围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做强航空装备、机械电子、健康食品等特色产业,集聚电子信息、航空装备、智能终端等高精尖产业项目,推进南京大学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航空科技城建设,打造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立足“高大”特点,围绕建成千亿级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做大新能源、新型建材、健康食品等特色产业,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推进海上风电新城、健康食品、膜科技等“区中园”建设,打造全国一流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际风电产业港。纺织服装产业区聚焦“高端”品牌,围绕争创省级高新区,全面植入“绿色智慧”元素,推动纺织产业向高档家纺、品牌成衣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建成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基地。
将对外开放视为必由之路。射阳县牢固树立“沿海兴则射阳兴”的理念,先后投入25亿元,建成3.5万吨级进港航道、5万吨级码头以及40万平方米后方堆场等重点工程,获批建设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射阳港与丹麦埃斯比约港、英国赫尔绿色能源港等欧洲海上风电港形成战略合作,规划打造面向国际的海上风电产业新城,建设享誉世界的东方海上风电之都。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优化服务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发展对外贸易。2019年射阳共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26家,其中农垦、海越、捷康等出口大户对外贸易额同比增幅都在10%以上。同时,射阳成立了首家营商环境办公室,从法治环境、服务质量和政商关系等方面,为外商投资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实现“四大转变”,推动射阳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到严重破坏,国内投资、消费需求下滑,金融及基层财政风险积聚,这些变化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疫情冲击,从中央到地方围绕“六稳”“六保”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经济社会运行已逐步趋于正常。重构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集群,提升区域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打造优良区域营商环境,汇集各类高层次人才,将成为经济发展领域的重点。射阳将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实现技术创新、要素统筹、产业集聚、营商环境的四大转变。
由项目招引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受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的双重制约,长期以来射阳主要通过项目招引来引进技术。远景能源是全球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的技术领跑者,拥有低风速风机、EcoSwing超导风机等行业顶尖技术,但技术都来自丹麦等国;题桥纺织、沙印集团等国内知名纺织印染企业,设备绝大部分依赖国外进口,导致产业技术更新处于跟随状态。射阳将抓住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机遇,加快实现由单一的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模式转变。一是打造创新环境。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积极鼓励创新,依法保障创新主体权益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二是加大创新投入。加强科创投资基金的运用,对接省内高等院校和研发团队,积极引入市场前景好、应用广泛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鼓励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在研发费用方面给予财政资金支持。三是鼓励技术转化。一方面鼓励本地企业和研发平台的技术成果转化,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产业技术,通过技术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予以资金、场地扶持。四是引进高端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依托现有“鹤乡英才”等人才引进计划,重点面向主导产业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由传统要素集聚向高端要素市场化配置转变。在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迈向中高端产业的过程中,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变为高技术人才、先进技术、现代管理模式的比拼。要素配置方面的改革,必然涉及基础性制度的改革。射阳县将从解决行政干预过多、市场化运作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着手,在事关各类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改革上发力,抢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积极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引进更多的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建立面向实体企业的各类基金,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积极引导企业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围绕企业需求引进所需人才;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盘活现有利用率低下的工业用地,促进腾笼换鸟、转型升级,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抢抓全国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投入机遇,积极推动5G基站、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结合打造国际海上风电新城和新能源产业港,加大海上智慧风场和能源物联网小镇建设,积极打造面向未来能源革命的样板县区。
由产业链中低端向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转变。当前,射阳县纺织项目仍处于产业链中下游,高端服装制造、营销等高利润环节仍是短板;新能源的上下游产业链还没有足够集聚,需要形成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两头在外、高度依赖国际供应链的项目复工复产困难重重,也要求向集群化生产模式转变,从而降低全球采购带来的风险。射阳将利用这段窗口期实现制造业上中下游集群的整合,推动同类产品、同类企业形成集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形成集群。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将以远景能源为依托,围绕核心零部件、科技研发、安装运维等领域,大力推进远景二期、华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艾尔姆风电叶片、采埃孚齿轮箱等关键项目建设,同步招引产业链、供应链关联配套企业。在发展健康产业方面,将以多业态为方向,重点拓展生物科技、营养保健、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在发展高端纺织业方面,将以题桥纺织、康平纳智能工厂为龙头,重点推动海汇服饰、菲利克斯毛纺建成投产,跟踪推进福汇纺织、嘉诺纤维等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
推动营商环境向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转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射阳企业承受重压,需要及时出台措施亲商安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长远看,我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全球贸易格局的决心和方向不会变,在非常时期各地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会变,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仍是各级政府面临的共同任务。从射阳情况看,全县上下将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抓紧推进射阳港5万吨级航道和射阳港保税区建设,积极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努力提升射阳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二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以规则公平确保公平竞争。当前疫情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创新成果希望到中国转化,而只有知识产权保护有力的地方才能赢得创新成果和竞争资本的青睐。三是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依托射阳商港、空港、渔港叠加的优势,形成高效便捷的集疏运体系。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使“一网一门一次”成为常态。积极拓宽招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推动实现从基础服务、企业服务、生活服务到产业服务的转变。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射阳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