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华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033)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病症,致病因素主要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1]。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增长趋势,患者的临床表征主要为子宫出血、疼痛、流产、白带异常、腹部包块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2]。以往,临床上通常将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作为子宫肌瘤病症的主要治疗方案,该术式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手术视野较为狭窄、模糊,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致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该次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样本,着重观察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在中年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术后康复及性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参照组病例共计100例,年龄32~49岁,均数为(43.28±3.28)岁,子宫肌瘤直径均数为(5.78±1.27)cm;观察组组病例共计100例,年龄32~50岁,均数为(42.65±2.87)岁,子宫肌瘤直径均数为(5.93±1.3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组采取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予以患者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对两侧小阴唇实施固定处理。缓慢牵开阴道前后壁,夹持宫颈,促使子宫颈充分暴露。将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入阴道黏膜,以扩张阴道。随后环形切开宫颈,对直肠宫颈间隙、膀胱宫颈间隙实施分离处理,离断主韧带、宫骶韧带及膀胱宫颈韧带,钝性分离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同时予以膜中血管适当的处理。将圆韧带、卵巢及输卵管的固有韧带切断,对子宫实施剥离处理后将其取出。确认无残留、出血等情况后,对切口实施缝合处理。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予以患者全麻处理,取膀胱截石位,创建人工气腹,确保压力保持在10~15 mmHg。在脐上缘位置做一手术切口,切口长度约为1 cm,置入10 mm Trocar及腹腔镜,创建观察孔。在双侧髂前上棘内4cm位置处做一手术切口,切口长度约为0.5 cm,置入5 mm Trocar及手术器械,创建操作孔。经由阴道将子宫牵引至腹腔,对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峡部、子宫圆韧带等实施离断处理,同时使用金属钛夹对双侧子宫动静脉血流实施阻断处理,随后开展阴道手术。横行剪开阴道前穹隆处黏膜,将膀胱牵引至盆腔,并将子宫体缓慢牵出。若患者的子宫肌瘤较大,应先予以肌瘤剔除处理再进行牵出。对子宫两侧动静脉实施缝扎处理,将宫体切除后再缝扎止血。对宫颈实施复位处理,随后对阴道黏膜、盆腔腹膜、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1)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长、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
(2)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长、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3)观察、对比治疗期间两组的疼痛评分。疼痛程度的评价标准为视觉模拟量表[3],评分区间为0~10,疼痛的剧烈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关系。
(4)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发症:尿潴留、输尿管受损、膀胱受损。
(5)对两组患者的性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性功能评价指标包括性心理、性行为异常、性高潮、性欲等,性功能的优良性与评分分值呈正相关关系。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数据的表现形式为百分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长、术中出血量依次为(78.78±12.39)min、(118.39±28.48)mL, 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依次为(58.78±10.23)min、(84.45±22.34)mL。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长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898、7.377,P=0.001、0.001)。
参照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长、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依次为(6.39±1.29)d、(29.89±4.47)h、(23.38±3.77)h,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依次为(4.23±1.28)d、(21.29±3.37)h、(17.23±2.38)h。 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长、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93、7.887、8.485,P=0.001、0.001、0.001)。
治疗前,参照组的疼痛评分为(4.94±0.89)分,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4.87±0.83)分;治疗后,参照组的疼痛评分为(2.65±1.26)分,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1.45±0.67)分。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3,P=0.1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0,P=0.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性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性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性心理治疗前 治疗后性行为异常治疗前 治疗后性高潮治疗前 治疗后性欲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1 0 0)观察组(n=1 0 0)t值P值1 4 0.2 3±1 1.8 3 1 4 1.8 7±1 1.8 8 0.3 8 2 0.0 9 4 1 5 1.2 3±1 3.2 7 1 5 9.9 3±1 6.3 3 8.8 9 8 0.0 0 1 1 4 4.3 4±1 2.3 3 1 4 5.3 8±1 3.0 2 0.8 2 2 0.0 7 9 1 5 8.8 9±1 2.0 3 1 6 8.4 5±1 5.4 8 9.0 4 1 0.0 0 1 1 2 9.4 4±1 2.8 3 1 3 0.2 8±1 2.7 8 0.2 9 3 0.1 0 2 1 5 0.3 8±1 4.3 7 1 5 9.3 4±1 5.4 2 7.4 8 3 0.0 0 1 1 3 2.3 2±1 4.3 4 1 3 3.9 2±1 3.7 8 0.7 3 4 0.0 8 2 1 5 1.2 3±1 4.8 2 1 6 4.3 4±1 7.7 8 6.6 8 6 0.0 0 1
参照组中,尿潴留、输尿管受损、膀胱受损等术后并发症的病例数依次为7例、2例、3例,发生率依次为7.00%、2.00%、3.00%,总发生率为 12.00%;观察组中上述并发症的病例数依次为3例、0例、0例,发生率依次为3.00%、0.00%、0.00%。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3,P=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心理、性行为异常、性高潮、性欲等性功能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性心理、性行为异常、性高潮、性欲等性功能指标评分均表现为明显的提升趋势,且观察组患者的提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临床上通常将子宫全切术作为中年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常规开腹手术极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应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较,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无需侵入腹部,能够经由阴道以最小切口将腹膜打开,因此不会对机体造成太大创伤,且不会遗留瘢痕[4]。但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操作空间存在一定局限性,术中子宫附件的处理难度相对较高,故对医师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5]。随着医疗技术及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逐渐在中年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普及。有研究指出[6],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无需切除宫颈,能够保留患者子宫的部分生理功能,对患者术后性功能的恢复及性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该次研究发现,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长、住院治疗时长、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两组患者的性功能指标评分均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且观察组患者的提升幅度更大。由于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中能够保留宫颈,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治疗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从而有利于从主观层面上改善患者的术后性功能。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在中年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对患者性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