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2020-10-23 04:43蒲红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颈性椎动脉动脉血

蒲红梅

(山东省淄川区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淄博 255100)

老年颈性眩晕通常是老年人的身体开始出现衰弱老化导致,由于患者本身具有颈椎病,在猛然扭头时就会压迫到椎动脉,从而给血管带来压力,导致大脑缺血,从而出现颈性眩晕[1]。可以通过给患者进行颈部按摩以活血化瘀,也可以使用针灸进行治疗。老年颈性眩晕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关。在出现类似症状时,必须要根据病情进行脑CT检查,尤其需要排除脑梗塞等脑血管病。针对这种眩晕症的并发症,一定要早期检查和治疗,预防高血压,积极地抗凝或增加脑供血[2]。该次研究通过选取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8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对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患者诊断均符合《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8版),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不同治疗措施通过电脑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年龄在62~74岁之间,平均(63.45±5.83)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在 63~75 岁之间,平均(66.32±5.0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对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年龄62~75岁间,且眩晕是主体表现,在晨起的时候发病比较多见;(3)伴随着耳鸣、耳聋、呕吐、恶心等问题;(4)在颈椎侧位进行X射线片的检查,能够见到颈椎间隙狭窄以及骨质增生等;(5)患者的精神处于正常状态、且意识清晰,不存在语言交流的相关障碍问题。

排除标准:(1)已接受同类型治疗并会影响研究结果患者;(2)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3)有精神病不能配合治疗患者;(4)恶性肿瘤患者;(5)年龄不足62岁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推拿进行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取仰卧位,通过点、按、压、推、揉的手法对其颈部、肩背部肌肉进行推拿,力度要适中,以患者的耐受能力为限[3]。对结节状肌肉痉挛压痛点进行重点的按揉,持续2 min。对百会穴,风池穴等局部穴位进行点压,持续1~2 min。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并根据情况对其做颈部向上静力拔伸,方法为:一只手托住下颌,另一只手扶于后颈,使其头略低后进行拔伸和左右旋转,持续15次。手法推拿治疗一次持续时间为30 min,2 d一次,连续2周进行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具体如下:让患者取俯卧位,肌肉放松,对穴位进行消毒。取百会穴、悬钟穴及风府穴,用30号1寸毫针进行针刺,进针方向要倾斜,确保深度可以达到 1.0~1.5 寸,15~25 min,留针 30 min,1 次/d,持续 2周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对比,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活工作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偶发但对工作生活无影响;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66%。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后,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2。

3 讨论

因为老年人的颈椎出现了程度不一的退行性变化,加上伴随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其小脑供血情况失调,形成血液瘀滞。椎动脉供应大脑的后循环,包括小脑和延髓,当小脑供血不足时会引起明显的眩晕[4]。因颈椎出现的退行性变化造成脊椎力学呈现失衡状态,这样一来,老年人一旦颈椎错位就会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导致血流量减少,也会造成颈性眩晕。血管壁产生炎性变化,进而增厚,对其内膜造成损伤,然后便会增加血液粘稠程度,加上血液瘀滞问题,便会形成反射性的内耳循环障碍,亦或因其颈椎关节以及肌肉本身的感受器承受一定的刺激,以此表现异常性的、向心性的冲动,最终形成了眩晕[5]。椎动脉颈椎病属于中医的“眩晕”范畴,是气血不足、脑失所养所致。按照患者的表现情况,当前普遍认为老年人机体是素体阳盛,再者,长时间的忧郁或是恼怒,导致肝阴暗耗,亦或是肾阴素亏以及肝失所养,均会使得肝阳上亢,肝阴不足,最终引发颈性眩晕。该病不仅存在着眩晕的主体症状,而且还掺杂肢体麻木、疼痛以及颈硬等症状。风寒湿邪等对颈部的经络或是肌肉造成阻滞[6],风痰瘀互结后形成健康隐患,所以,痰蒙于上就会加重眩晕表现,并且产生头重、肢体无力;其余如外感风寒等,也会诱发该疾病。在临床上,中医常使用手法推拿来解除患者局部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主要是对患者肩背部的肌肉群进行合理的按摩,以改变患者颈椎动力平衡问题,改善颈椎状态。针灸疗法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和手法推拿的原理比较接近,也是通过经络穴位的有效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作用。并且,针灸疗法联合手法治疗实现局部作用效果的增强,利于整体功能的调整,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

表2 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组别 基底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38_1147_387_1215_411.png左侧椎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38_1690_384_1758_407.png右侧椎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59)对照组(n=59)t值P值28.11±5.12 28.23±4.98 49.44±6.71 41.21±6.22 6.909 0.000 24.33±4.32 25.12±4.21 44.23±5.32 40.03±5.01 4.415 0.000 24.33±4.87 25.03±5.04 42.15±5.68 39.42±5.06 2.757 0.007

该研究中,在实施了不同的治疗措施后,实验组中治愈31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治愈22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79.66%。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后,实验组患者基底动脉为(49.44±6.71),左侧椎动脉为(44.23±5.32),右侧椎动脉为(42.15±5.68)。 对照组患者基底动脉为(41.21±6.22),左侧椎动脉为(40.03±5.01),右侧椎动脉为(39.42±5.06)。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和推拿是中医常见的治疗手段,在对老年颈性眩晕的治疗中,手法推拿联合针灸疗法的目的在于增加血氧供应,改善脑部代谢,并能缓解肌肉的痉挛,从而减少疼痛症状,同时还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等。在金坚、赵玲丹[3]《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常规组对应该文对照组,患者基底动脉为(49.72±6.87),左侧椎动脉为(42.67±5.23),右侧椎动脉为(41.74±5.70);研究组对应该研究实验组,患者基底动脉为(43.92±5.37),左侧椎动脉为(40.25±5.39),右侧椎动脉为(39.01±5.15),两组对比,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应数据具有相似性,其结论为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能提高老年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与该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治疗老年颈性眩晕,同时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患者症状,在临床上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颈性椎动脉动脉血
勘误声明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超声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