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舟
摘 要:历史课程是初中阶段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历史认知、家国情怀方面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中学的历史教育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基于此,本文旨在介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有效措施,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参考意见
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学生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课程是否真正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要表现。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初中阶段历史高效课堂的建设。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准备要求教师从被动历史知识教育过渡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教师需要了解当前教学方式的利弊,优化教学内容,并且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进行相互结合。以此,在中学阶段创建一个高效的历史课堂。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历史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便科学地设定立体化教育目标,合理地设定课程目标。然后,教师便需要能够依据学生的发展现状来指导教学。在此前提下,教师应能够在课堂准备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出发点,并针对每种情况进行适当的备课,以便所有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才能。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中华民国的创建”这一节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导入,以此方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教师可以将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结合到课前导入之中,让学生能够对于课程内容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找一些趣味性的历史短视频讲解,结合图像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让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开展变得更加方便与高效,以此实现初中阶段高效历史课堂的建设。
二、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思维
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而言,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更需要能够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初中历史学习方式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有一个良好的认知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展的时候,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促进思维方式从片面到立体的转变,实现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的有效引导为途径,实现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设。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节课程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开展课程的时候,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对学生开展教学,通过对时间线或者事件的梳理,让学生对于整体的过程以及前因后果都进行有效的理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具有条理性,以此形成框架式的学习。这样学生在课程中能够逐步地掌握学习的方法,逐步促进其学习思维的强化,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构建高效历史课程的必要过程。
三、构建情景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包含了很多趣味性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开展课程的时候需要能够注意到这些内容,结合相应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构建情景化的教学,以此激发出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参与到初中历史课程中来。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开展中深入到课程中去,对于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发掘,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有效的情景构建,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此能够最大限度地促進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需要能够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结合实际,大胆地进行创新,以此实现学生在当前阶段的有效学习与进步,推动初中历史的有效发展与提升。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这一节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对这一节课程进行情景化的模拟,教师将《马关条约》的签订进行情景化的演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日方与清政府的谈判人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扮演清政府人员的学生进行诸多方面的限制,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时代下的无奈,以及课程的含义,同时激发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有效发展与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能够在课程中及时地帮助学生在当前阶段进行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此促进学生在当前阶段的有效发展与进步,推动学生在当前阶段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达成历史高效课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蕾,王晓星.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4).
[2]范沿漪.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6).
[3]王亚娟.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