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交菊
摘 要: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学制度逐渐完善,其中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模式开展授课。体育游戏的有效应用将会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一些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落实体育教学游戏化,将会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因此,本文将围绕体育游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性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再提出促进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践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性研究
一、针对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价值和作用的研究
(一)激发学习热情
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采用体育游戏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才将会主动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小学时期的学生本身就具有活泼好动、对这一切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的特点,而教师则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各种特点和教学内容来灵活采用多样化手段进行授课。并且对于体育教学内容分析,大多都需要一定技巧,并注重反复训练才能够熟练掌握的,而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难免导致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以至于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实现将体育游戏融入其中将会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将注意力放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个性化需求,同时还将会确保体育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魅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接受专业学习,提升身体素质,但是身体素质训练本身就是具有时间长、强度大、过程枯燥的特点,小学时期的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存在懈怠心理,而如果教师采用体育游戏提升训练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会更容易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按时定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面对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时,往往会产生反感情绪或者消极心理。体育游戏的应用将会利用其具备的娱乐性来减轻学生的压力,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在开展游戏时也会实现和其他的同学之间团队合作,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影响[1]。
二、针对于促进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践可行性对策的研究
(一)注重准备环节
为了促进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和实践,教师应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在传统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一般都会采用传统手段来让学生集合上课,即使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全员集合,但是也很难集中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在第一时间进入到学习状态,还会导致体育教学在一开始过于沉闷。而在采用体育游戏的背景下,适当为学生开展各种热身运动和专项准备活动,将会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融入体育游戏的背景下,将热身慢跑转换成为“听数报团”以及“网鱼”等;在开展徒手操环节时,应为学生准备音乐伴奏,开展“跟我学做”这一体育游戏环节;而专项准备活动的开展,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身的肌肉和关节处于灵活状态,避免在体育学习中受到身体上的损伤,教师也可以利用体育游戏的方式完成教学工作,像当教师再让学生开展“运球”这一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们做“运球斗牛”这一体育游戏,通过这种手段来做好准备工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2]。
(二)在基本部分中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工作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让学生具备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体育游戏的融入不仅能够达到迎合新课改各项要求的目的,也同时还会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各种体育技巧和动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强学习。例如,当为学生开展“短跑”教学工作时,教师要采用“追逐跑”以及“接力跑”的形式来代替传统的短跑教学。除此之外,由于体育教学工作属于运动量较多的课程,在体育结束环节中也应适当融入体育游戏,让学生消除身体的疲惫感,放松心情,所以在体育课结束环节中选择轻松并且运动量较小的体育游戏来结束体育教学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3]。
结束语:
通过上述问题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落实采用体育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应当注重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将体育游戏的应用优势全面体现出来,实现利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身体素质。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培养其形成正确“三观”以及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而体育游戏的应用是最为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教师要将体育游戏贯穿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但鸽芳.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建议[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4):00033-00033.
[2]陈建新.新课标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71):114-114.
[3]刘昕.山西省农村初中体育游戏教育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太原市为例[J].山西农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