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要分析自我管理对学生的实际作用,着重讨论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形成途径,包括自我意识、集体活动,联合培养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阶段;班主任;自我管理
引言:
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较为关键的角色。对于学生个体发展而言,需借助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的自控水平。而学生具备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能够创设规范化、多元化的班集体。
一、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任何阶段的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其日常的生活中也有所体现。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但其自控能力较弱,做事情往往依据自身的喜好进行,此种现象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起到负面影响。在此阶段,学生应学会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例如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其学习思维方式仍处于小學阶段,而初中教师的讲课方式以及日常管理模式都发生变化。若学生无法进行自我管理,会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仅能在教师以及家长的监督下学习,长时间处于该种情况下的学生,难以培养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影响学习的效率。而拥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可以合理规划学习生活,为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且部分学生仍存有小学的思维方式,缺少自我约束的意识,造成其在学习以及生活方面都缺少自控能力,长此以往,无法形成良好的举止习惯。作为班主任,应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指导作用,借助多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另外,初中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因此,班主任的引导作用极为重要,不仅要在常规的管理期间加强培养,还应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逐渐形成自我管理意识。具体而言,班主任可将部分管理内容交由学生开展,让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例如,某中学的班级管理者采用的是轮岗制,每日更换学生进行班级管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还有助于其形成自我管理意识。为此,班主任需为学生创建和谐友爱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部分,激发其集体荣誉感,并对个人的生活以及学习都能够自觉进行约束,逐渐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此外,班主任应适当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经过实现自我管理产生的效果,给予赞赏,从而强化其自我管理的意识[1]。
(二)班主任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部分初中班主任由于学生较为顽劣,会采取硬性的管理模式,而该种管理方式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反作用。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采取更为柔和的管理形式,同时为培养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模式,需进一步实行师生共同管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可采用“一对多”的管理模式。结合学生的性格、兴趣等方面,开展合适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因个人喜好一票否决。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缺少自控能力是较为常见的,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做好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按照正确的轨道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不稳定,易受到周边事物的影响,但同时也是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因此,班主任在管理教育期间,需为其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并围绕学生展开管理工作。结合本班级学生的特征以及偏好等因素,制定并完善班级内部的管理机制,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和谐的班级环境,进一步促进其形成自我管理意识,实现培养发展的良性循环。例如,某中学班主任对于缺少自我约束意识的学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其值日次数,有助于学生自我反省,以形成自我管理模式。
(三)开展班级集体活动
班级是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场所,其内部的氛围环境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发展以及生活学习习惯,而学生本身是希望能够融入到和谐的班集体当中,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期间,应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合理安排,以为其提供较为适宜的班级环境,同时,借助集体活动,使其对个人具有准确的认识,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经过不断努力,使自己在班集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此来培养自身的自控能力。
通过开展集体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约束力,还有利于其在自我规范期间形成独有的管理模式。习惯、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班主任不应急功近利,由浅入深地进行培养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与集体的联系,提升自我管控能力。例如,某中学班主任根据季节以及节日开展集体活动,具体活动的内容由学生设计,并将设计方案在班级内进行评选,由胜出的学生进行具体的策划,由此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四)家庭学校联合培养
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方面的努力,家庭教育也极为重要,通过家庭与学校实现联合教育,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构建自我管理模式。作为班主任,一方面通过微信私聊或建立微信群的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使家长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班主任应向其他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表现,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调整教学教育方式。通过家庭与学校的联合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班主任可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的形式,强化与家长的交流,而家长直接来到学校,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其回忆最近的行为习惯,进行自我反思,以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日常管理期间,班主任应具备足够的耐心,将该项能力培养作为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引导学生规范管理自身的行为习惯,积极迎接各方面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萍.初中班级如何促进学生自我管理[J].教书育人,2019 (19):77.
[2]赵万兵.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策略分析[J].中学数学,2019 (02):87-88.
作者简介:周市会(1990.09-)男,民族:汉,籍贯:浙江省金华市,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