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10-21 21:11袁增冰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袁增冰

【摘 要】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归结起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具备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历史的目的。因此,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力求从根本上找到提升学生历史素养、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以下资源、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巧用教材资源,培养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既是历史观,又是方法论,它指的是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变化历程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需要以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真实案例分析作为基础。而教材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素材。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教材资源,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唯物史观。

例如,在學习《早期殖民掠夺》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对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地讲解,则学生只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了解早期殖民掠夺的过程及结果。相反,教师如果能够对于教材资源进行巧妙运用,则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目的:首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料,要求学生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了解早期进行殖民掠夺活动的国家在殖民地犯下的罪行,使学生体会到侵略与掠夺给殖民地人民造成的伤害与痛苦,使学生认识到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充满血腥与暴力的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其次,要求学生对于书中列举的史料进行分析与整合,发现史料与史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从而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使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发现殖民掠夺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清殖民掠夺与资本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认识历史和剖析历史的方法。

教师通过对于教材资源的巧妙运用,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对于“客观”史料的“主观”阅读,赋予抽象的史料文字以“温度”,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了解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对于理论内容的进一步剖析与讨论,探索出历史现象背后隐含的历史发展规律,使学生掌握了认识历史和剖析历史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方法论。二者相互结合,促进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重视对比分析,培养时空观念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历史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如果教师对于每个历史事件都进行孤立讲解,则学生显然难以形成时空观念。相反,教师如果能够通过不同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站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来观察和解读历史,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学会从微观和宏观的双重视角来审视历史事件、探索历史规律。

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较大跨度,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于二者的起因、经过、内容、成就、影响等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所发生的两件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学会以发展的、系统的、辩证的眼光来学习历史、认识历史。

通过对于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的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学生跳出时间和空间带给他们的思维和眼界上的限制,使他们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和解读历史,促进他们时空观念的发展。

三、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通过对于史料的搜集、甄别、筛选与分类,能够帮助我们还原历史情境,了解历史真相。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独立进行史料实证,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沟通的过程中掌握史料实证的方法、形成史料实证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首先,要求学生上网搜集跟鸦片战争有关的史料;其次,开展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来源、内容、质量等标准,对于史料的真伪进行鉴别;然后,再次进行小组讨论,以可用性和典型性为标准,对史料进行筛选;最后,将筛选出来的史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

教师以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模式,通过史料的搜集、甄别、筛选与分类四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发展。

四、组织课堂活动,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史料解释能力,是对于史料进行解读、评判与整合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历史素养。为了培养学生史料解释能力,教师应该善于组织各类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形成这种能力。

例如,在学习《盛唐气象》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共同搜集史料,并在对于史料进行解读、评判、加工与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历史剧剧本创作和剧情表演。

学生历史剧剧本创作和剧情表演的过程,就是史料解释的过程,也是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五、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本身就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而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停留在口头或书面,而是应该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因此,教师应该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由古代的“丝绸之路”联想到现代的“一带一路”,使学生不仅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更理解“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实现“古今相映”,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指导下的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巧用教材资源、重视对比分析、开展小组讨论、组织课堂活动、联系现实生活”等途径,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12).

[2]王燕飞.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02).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