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婷
【摘 要】教学历史,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建立辩证唯物史观,而且也应对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进行有效培养——“家国情怀”就是这样一个教育的目标。它是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初中历史的教学,就如何组织家国情怀素养的教学渗透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渗透
传统的历史教学,我们主要的目标是“应试”,教学的重心放在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史实上,当然,也有一部分历史唯物史观培养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开始关注素养教育,注重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去解决实践问题、去正确分析社会——培养社会需要的、国家需要的发展型、实践型人才,才是科学的教育观。
歷史学科的教育特征上分析,它除了能够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历史思维等产生影响之外,因为历史发展的政治性、思想性,还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有效培养——“家国情怀”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它归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价值观之中,是我们“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首要任务,也是“文化自信”国家战略的一个教育抓手。
下面,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就如何组织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教育进行探讨。
一、启动情感
其实我们现在很认同一个教育理念,就是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而不是知识的接收器。其一切学习、生活行为必都得会伴随着思想、情感,甚至就是以思想情感为驱动的。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否是积极的或者是与所学习的内容相对应的,才能保证其学习效率和质量——而家国情怀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就是对情感的引导,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然需要首先去抓住、启动学生的情感参与,然后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启动学生的情感,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定。如要引导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那么情感的基调应该是快乐、自豪、骄傲的;如果是要让学生不忘国耻,那么情感就要向悲愤、自强的方向上去引……比如在讲“北京人的发现”时,教师不仅是按着课本给学生讲北京人头盖骨是怎样发现的、有什么特征,而且给学生讲在二战时期侵略者试图将北京人头盖骨带出中国,而中国军政和史学家们为了保护这个珍贵史物而与侵略者斗智头勇的传奇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的感人情节把学生的责任感和家国感激发出来。
二、史实为据
初中学生建立某种思想情感和意识理念,大多不是基于理性思考(他们的社会经历和抽象思维能力还有相当的欠缺),而是基于感性的体悟。也就是通过直观的感受、见闻来达到思想情感的建设。根据学生的这个习得规律,我们在历史的教学中,特别是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目标的教学中,不要试图通过讲大道理的方式来完成教育,而是借力于历史的真实事件、人物,用呈现事实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稍微加上点教师的点拨、提示,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这也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抓手和优势所在——如果我们把历史课教成了政治课,就偏失了用力方向。
比如我们通过“中国是原始农业的发源地”这部分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家国自信,就不仅是要给学生讲我们发现了“半坡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的遗址,而且要向学生大量呈现相关的文物史证照片——这其实还不够力度,我们还需要将相近历史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类发展水平讲给学生听。让他们通过对照,确实认同“中国是原始农业的发源地”这个论点的可信性。这样,他们的自豪感才会是真实的、坚实的。
三、强调思辨
家国情怀是一种内源性的思想情感,它的建立生成与知识不同,需要经过学生的内心认同才可以。比如我们教学生“隋朝虽然短暂,但却是一个经济、文化大繁荣的高峰期”,我们只需要向学生陈列史实证据就可以未完成教学了——不需要学生思考。但是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不同了——因为初中学生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意识,特别是批判的思维开始产生。给他们讲一些理念、道理,他们虽然听了,但并不一定保证认同,我们还需要给他们一个思考、辨析的过程,通过自己独立的或与他人交流的方式,触动内心并实现深度接受。这才能达到目的。
比如,“鸦片战争时,多国侵略者只用了少量的兵力投入就能够在拥有几亿人口的中国横行。除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优势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大家想一想,我们新中国在建国之后,其实在很长时间里仍然是个农业大国,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加快了向工业化转型的进程,但我们却能够多次击败了外国的侵略企图,这是为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辨来发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科学性,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由政治认同的角度来促进家国情怀的发展。
以上是结合初中历史的教学,就如何有效进行家国情怀素养教育的渗透探讨了三个策略。总的来说,家国情怀作为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得到历史教师的关注。在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启动情感入手,以史料实证为抓手,同时注意培养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
参考文献:
[1]丁超.“激活”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J].新校园(中旬刊),2016(01).
[2]谢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