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词汇是英语表达的基础,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掌握和理解常用英语词汇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在词汇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是以机械记忆和阅读中的词汇积累为主要手段,然而,对于高中英语的词汇学习来说,这些方法不仅耗时,而且对于需要每天高效学习的高中生来说,太过于无聊,难以坚持下去,效果也十分有限。
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核心思想是:人类的认知基于对客观事物的体验,起始于范畴化,通过范畴化获得范畴,形成概念(王寅,2006)。原型理论和基本层次理论作为范畴化理论发展的成果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让词汇教学回归语义本位,在英语词汇学习中,教师以原型词汇作为参照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一词多义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将英语词汇中的基本层次词汇优先教授。两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为传统词汇教学诠释新的理论,提供新的启示,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扩大词汇量,增强英语词汇学习自信。
关键词:范畴化;原型范畴;层次理论;词汇教学
作为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足够的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首先,词汇是语言输入和输出必不可少的能力,例如高中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取决于所掌握的词汇量。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就可以轻松地在听力测试中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在阅读中快速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在写作中使用好词佳句也可以为作文添砖加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词汇量远比结构精确度重要:尽管掌握的句子结构不多,但是如果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单词,他们就能够用第二语言理解和说出相当多的内容。如果没有结构,语言表达可能不精确,但如果没有词汇,语言根本无法表达。因此,大量的英语词汇量对英语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钱观连(2001)认为:“范畴化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人们可以从世界各个实体中发现相似性,然后对这些实体进行分类,这个过程就是范畴化。”在实践中,范畴化是以经验为基础,以主客观相互作用为出发点,对外部实体进行主观概括和类属分类的心理过程。因此,从家族相似性的角度出发,范畴化的目的是使同一类别成员之间的相似性最大化,同时使不同类别成员之间的相似性最小化。
范畴化不仅存在于认知结构中,而且存在于语言结构中,语言结构与概念结构都基于相似的认知机制,而语言范畴应该与我们概念系统中的其他范畴类型相同。Lakoff(1987)认为,标记性是语言学家用来描述一种原型效应的术语,相应地,当类别中只有一个成员可以出现且所有其他条件相等时出现的类别的成员时,没有标记的成员是默认值(default value)。原型效应也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包括音韵学、形态学和语义学。Ross(1973)在一系列广泛涉及英语句法的研究中发现,语言中的每一个句法类别都表现出原型效应,这些范畴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分句、介词、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
原型理论是由Rosch(1975)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范畴化理论。当提到某一个范畴时,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原型范例。因此,原型可以看作是“范畴概念核心的图式表示”(Taylor,1995,59),这意味着中心特征与所涉范疇的成员有关。原型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同类成员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成员可以凭借不同的情况划分成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中央成员被视为典型成员,这些核心成员与其他成员有更多共同特征,其他成员便被视为非原型成员或边缘成员。
范畴化是人类的认知过程,也是其他认知活动的基础,但是范畴化的基本层次应该优先于其他层次,因为正是在这一层次上,儿童首先学习的是类别术语,它们往往是层次结构中最短但使用最频繁的(Brown 1958,1965)。此外,一词多义的条目之间也存在家族相似性。原型范畴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发现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反映规律(戴杰,2013,153)。因此,原型范畴理论有助于英语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分析所教授词汇的现状,同时围绕基本层次的项目构建新的词汇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属性和基本层次词汇之间的现实关联性,最大限度地将现实按类别切分为信息。原型理论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概念意义和引申意义(Houling,2010,49)。
通过对实验各个阶段的回顾和对实验主要发现的反思,笔者对词汇教学还有一些想说的。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鱼”,教师应该指导词汇教学方法,而不是逐字逐句地讲解。对于新事物,教师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供资源协助他们理解。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与机械学习相比,有意义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词汇的内在联系,使之变得有意义,这种记忆词汇的方式比传统机械的方式更好。
参考文献
[1] Bernt Berlin,Paul Kay,1969. Basic Color Terms:Their University and Evolution [M]. The David Hums Series DSLI Publications.
[2] Bates,Elizabeth,Brian MacWhinney. 1982.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to Grammar. In L. Gleitman and E. Wanner,eds. Language Acquisition:The State of the Ar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73-218
[3] Cruse,D. A. 1990. Prototype Theory and Lexical Semantics [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 ledge.
[4] Carol Brown.2006. Cognitive Psychology [M]. London:SAGE Publication.
[5]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本社,2001.
作者简介:周娟,女,汉族,重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