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绘本阅读之于幼儿能力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将绘本阅读融入区域活动中可以收获演示性、体验性和转换性效果。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应注重于从环境的营造入手,强调了二者的联系性;秉持多元化.原则,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活动需要;重视节点把控,审时度势实现活动转换;及时鼓励评价,在总结中提升幼儿阅读成效。
[关键词]区域活动;绘本阅读;做中学
绘本,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幼儿读物,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内容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语言能力的发展、社会情感的萌芽具有重要意义。幼儿也乐于翻阅绘本,欣赏其精美的画面,但传统的静坐着阅读的模式却与幼儿贪玩好动、喜欢游戏的天性不付。因此我们又经常看见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就如一条拋物线,短暂上升后就出现翻转急剧下降,就算老师明确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也鲜少有幼儿真正践行,只把阅读当做任务来完成,更别提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了。因此,教师要探索适合幼儿天性的绘本阅读形式,让幼儿可以乐在其中,快乐阅读,本文重在探索在区角活动中开展趣味性的绘本阅读活动,提高幼儿绘本阅读效果。
一、绘本阅读与区角活动融合的价值分析
绘本阅读是幼儿园语言领域的主要活动,因画面生动,情节有趣而受到幼儿的喜爱。但单一的阅读模式容易让幼儿走神、失去阅读兴趣。幼儿贪玩好动,即使是在阅读活动中,也不可避免的展现出他们的天性,因此顺应天性,将绘本阅读与区角活动相结合,具有重要价值。
(一)具有演示性效果
绘本的知识承载量是丰富的,幼儿在阅读中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幼儿好动,崇尚实践,当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地步时,他们就渴望实践,渴望把自己的所知所学表现出来。区域活动正好迎合了孩子们的这一愿望。
例如在阅读《我是“蝶形”》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到美工区根据绘本中的内容进行操作还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演示活动让幼儿对绘本内容有了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印象深刻。
(二)具有体验性效果
通过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绘本情节,从而是幼儿的阅读过程更加真切而实在,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绘本内容的真实存在。
如绘本阅读《和甘伯伯去游河》后,我们在角色区就安排幼儿们分角色进行体验,在人物的对话和表演中,真实体会了各个角色的行为与语言的反差。
二、利用区域活动开展幼儿绘本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环境营造,强调内在联系
阅读,需要安静整洁的环境,幼儿阶段的阅读活动更需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起幼儿的阅读愿望。阅读环境包括外在的客观环境,也包括幼儿的心理环境。在外在环境创设上,教师可以将绘本中的人物张贴在班级墙面、走廊、楼道等散点空间,打造书香环境,使绘本真正在幼儿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与实践。另外,我们还可以将阅读区域布置的舒适整洁,幼儿们来到这里后,可以坐小桌,也可以坐在软垫上,靠着靠枕,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绘本。每个班级利用低结构材料和形象生动的卡通人物“小猪佩奇”制作书袋,即丰富了环境,也使环境更有“书”味。
如在《猴子捞月》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我们一起阅读了这个精彩的故事后,就开始开展绘本有关的故事表演活动。我们在美工区用直筒做树干,插上一些枝条,在枝条上挂上用报纸揉起来的小球做果子。有了这棵果树,幼儿们就有了捞月的基本道具,活动的情境自然就成功了一半。此外,我们还用纸箱做了一个水井,井中的月亮和墙上的月亮遥相呼应,环境创设完毕,我让幼儿们自由选择角色,分角色表演。幼儿们自主商量,分配角色,讨论了表演情节,活动就开始了。只见猴子一来到了水井边,不经意的往里一看:“噢,天哪,井水有个月亮,月亮怎么掉井里啦,不好啦,不好啦!”他绕着井转着圈,呼喊着,把小伙伴们都逗笑了。第二只猴子来了,一脸不可置信的往井里去看,然后一起参与到呼喊中来,引起越来越多的猴子跑过来了。大家商量起怎么办,如何才能把月亮救出来。幼儿们讨论着,表演着,欢笑着,对绘本的内容理解更深刻了,同伴间的交流更丰富起来,拉近了同伴间的距离。
(二)秉持多元体验,尊重幼儿选择
在区域活动中开展绘本阅读,阅读的形式是多元的,过程也是多元的,这也适应了不同幼儿的需要。这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我选择绘本、自主设计绘本区域化,并在此过程中观察幼儿,给出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完成阅读任务,提升阅读兴趣。
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阅读活动中,幼儿们都对故事的精彩有趣津津乐道,回味不已。对此,我在区域游戏中,组织幼儿们根据绘本内容自主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女孩子喜欢动手操作的,她们多选择在美工区用画笔绘画或用彩泥捏母鸡和大灰狼的形象,男孩子则喜欢跑动,他们则到表演区去表演了。男生们根据绘本设计了一个场景:母鸡萝丝翻山带着小鸡们去散步,但是路上有一只大灰狼时刻盯着,小鸡们必须牢牢跟着母鸡不掉队,并快速的通过才能不被大灰狼吃掉。母鸡散步的路我们主要用教室里的桌椅、呼啦圈等设置成可钻可爬、可跳可跑的路径,满足幼儿全方面动作发展的需要。游戏开始后,一个小朋友扮演大灰狼,隐蔽在道路的一旁,伺机而动;另外五个幼儿一组扮演母鸡和小鸡,出发去散步,幼儿们必须迅速有序的闯关,才能不被大灰狼抓住。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男孩子用自身贪玩好动的特点将绘本玩出了新花样,并释放了幼儿的天性与创造性,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满足。
(三)及时鼓励评价,总结阅读成效
孩子们的荣誉感都是很强的,对于孩子们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幼师要及时予以肯定,要多鼓励孩子们活动中的创新想法和表现,激发孩子们活动的积极主动欲望。对于孩子们活动的行为要做到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相结合,引导孩子们进行自评、互评或是混评,在互相的交流总结中获取基于活动实践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指导自己的绘本阅读或是活动实践,促成自身理解和认识能力的升华。
例如:在以绘本《三只山羊嘎啦嘎啦》为蓝本的表演游戏中,对于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冷静、机智、灵敏的表现,我给予了肯定性的表扬。对绘本《小猪威比》活动中,孩子们自我探索威比的世界,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在给予肯定的同时,鼓励孩子们放开思维的翅膀,尽情翱翔于威比的世界,孩子们在我的鼓励下,创造了更多绚丽多姿的想象作品,进一步丰富了威比的世界。在绘本《成长的烦恼》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就小兔多多的两种表现进行讨论,小朋友们认为多多直接去找陌生的裁缝是危险的,应该先找妈妈,让妈妈帮忙才是最安全的。在鼓励和评价中,孩子们建立了对绘本内容的正确认识,其对绘本的理解程度也得到了加深,立足于绘本的自我想象和创造能力也在评价的不同阶段鞭策中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结语
综上,从我们实践研究情况来看,利用区域活动推动幼儿的绘本阅读实践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首先透彻了幼儿针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认识程度;其次,借助于区域活动的实践,培养了孩子们知识经验的转化能力,提升了孩子们实际生活的应对能力,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社会生活;再次,区域活动的开展极大延伸了孩子们基于绘本阅读的视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源于绘本,却又高于绘本,活动的引入启迪了孩子们的智慧,对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现实的推动作用。不过,研究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区域活动和绘本阅读的主次问题,在研究中我们不止一次发现,区域活动有反客为主的情状,这和利用区域活动推动绘本阅读的研究初衷是相离的,需要我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予以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晓明.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建霞.谈幼儿绘本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3月.
[3]楊爱霞.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知识窗(教师版),2014年第03期.
作者简介:
马荣(1989.7-),女,东乡族,甘肃康乐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