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正是三岁到七岁之间,多位心理学家也都认为幼儿时期的经历对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心理学家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理论的梳理,发现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而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心理;心理发展;家庭教育
一、幼儿心理发展理论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时也对儿童期、少年期乃至于成年期的心理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埃里克森个性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认为,学龄初期(3-7岁)的幼儿心理特质是有自信心、进取心、想象力、好奇心;发展顺序是有目的方向、能独立进取;发展障碍是畏惧退缩、无自我价值感、低自尊、自责、唯唯诺诺;这个阶段的主要影响者是家庭。
幼儿的心理发展任务是摆脱内疚感和获取主动感,体验目标感。经过婴儿期的成长和发育,幼儿可以独立自主地处理一些基本的生活事件,有了强烈的长大感,但是幼儿并不具备主动探索和完成任务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幼儿教育应该随着幼儿的成长协助其主动探索世界,获取主动感和目标感,积极探索各种限制以找到允许与不许可的范围。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特点,将幼儿的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定义为“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处于该阶段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特点,教育应该充分尊重他们在思维上的限制性条件,否则教育断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的研究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的幼儿时期处在前习俗水平阶段(幼儿园及到小学低中年级)。处于此水平阶段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与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两个阶段。科尔伯格的研究目的不在于了解儿童对行为是非的认知行为表现,而在于探讨儿童对道德判断的内在认知心理历程。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教育的关键是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规律,这个阶段的儿童因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十分迅速,生活范围也不短扩大,因此成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幼儿大脑及神经系统的特点
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尽管幼儿时期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但抑制机能还是相对较弱。因此,不要对儿童进行过高的抑制要求,如要求幼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等,这样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在此期间,幼儿听觉和言语器官和发育逐渐完善,幼儿时期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只有经常与人说话才能很好地掌握语言。因此,幼儿期语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三)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实现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其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3岁以后儿童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此时期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比较关注,也容易记忆,所以在游戏中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都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四)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
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很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而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喜怒哀乐。这是因为幼儿期孩子的大脑皮层兴奋容易扩散,抑制能力差,所以易受情境和他人情绪的感染。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美感等高级情感的发展是与孩子的认识水平和活动能力紧密相连的,家长应该有计划地培养与发展孩子的情感。
(五)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已有了明显的表现,如,他们有的好动、灵敏、反应快;有的沉静、稳重、反应慢;有的好哭,易激动;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有的则霸道、逞强。这期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长对幼儿不可娇惯与溺爱,要多创造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儿童接触的机会,指导孩子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正常发展。
三、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
(一)亲子绘本与动画片
亲子绘本就是家长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阅读图书的活动。亲子绘本对幼儿心理成长有很多益处,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但是开展亲子阅读要注意适当的时间和方式。
电视动画对于幼儿的身心、习惯、智力和语言以及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电视动画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丰富想象力,提高创造力。如何为幼儿选择适宜的动画片,如何控制看动画片的时间,让其对幼儿的身心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是家庭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亲子游戏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幼儿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情绪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家庭亲子游戏可以在家中,公园,游乐场,科技馆中进行,可以搭积木等,也可以绘本涂鸦。
(三)家庭的榜样力量与陪伴
根据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我们大部分经验的获得都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尤其在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还未成熟的幼儿时期,观察模仿成为了主要的行为来源。家长要在小孩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幼儿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给幼儿创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自由、宽松的环境,多与幼儿沟通,多引导孩子,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友好的家庭环境固然重要,但我们必须保证家人抽出尽可能多的時间来陪伴幼儿,即我们常说的陪伴是幼儿最好的成长方式。陪伴不只需要母亲、奶奶、外婆的陪伴,父亲、爷爷、外公的陪伴同样重要。
在我国,对于幼儿的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塑造良好心理品质当然离不开成功的家庭教育。从心理学家的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中总结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在家庭中实行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家长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同时也要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茹.家庭教育方式、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独立性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刘丽霞.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6).
[3]周亚.浅谈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
作者简介:任淑华(1990.02-),女,汉族,安徽,在读硕士研究生,宁波大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