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梅
摘;要: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造成了教师对体育的忽视,而且大大削弱了学生的体育素质意识和体育运动意识。体育教学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规划和教学拓展训练方面,体育往往落后于其他学科。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的呼唤,使体育教育向素质教育迈进,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起点,也是他们接触知识、感知实践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要以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观念,涉及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使体育教学质量水平从小学一开始就得到提高和巩固。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培养;运动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是素质教育最基本、最初步的组成部分,真正良好的教育发展早已走过“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多年来一直在呼唤。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经常在学校操场上打出“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大标语,已经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实践习惯和意识,而不仅仅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是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 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让学生真正了解体育运动的益处
学校要改变目前重智育轻体育的教学现状,减轻学生的整体学业压力,腾出足够的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和兴趣培养;此外,学校还需要帮助家长摆脱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过度报名参加小学生兴趣班和学习班的情况时有发生。学校需要深入每个孩子的教育环境,帮助家长找到真正适合孩子兴趣的活动,同时加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身体健康不仅是发挥自身价值的前提,也是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条件。如果小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这一点,就需要加强教学实践,让孩子们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向往体育活动的快乐。学校可以增加学生集体体育课外活动,如季节性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还可以为学生搭建有效的体育活动平台,提供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比例和课外时间。它还可以注重体育活动,增加更多的亲子交流活动,从家庭和学校面对面的教育环境中传达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使学生自然树立健康体育意识,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二、兴趣是所有教育的起点,找寻体育兴趣教学的方法是关键
首先,体育教学不同于知识理论教学,其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对体育运动的定义也很丰富,教师可以抛弃传统高强度而乏味的体育教学活动,转而带领学生进行趣味运动项目,跳绳、拔河等简单有趣、方便的趣味活动兼具娱乐性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其次,时代的发展深化了全民运动的文化理念,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对平民的门槛变低,对孩子的影响也更深入,随着电视频道、网络平台的发展,小学生具有条件探索并发展一项符合自己天赋的体育活动,教师要秉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孩子的兴趣运动入手,开设丰富的教学项目,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体育特长,既增强了学生的运动热情,也增长了其成长过程中建立的自信心。
三、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科学运动,健康运动
1.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运动
体育活动有很多种,运动方式也很丰富,但不是每种活动都适于小学生的身体运动,培养小学生运动身体的习惯不仅仅是从意识方面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还需要科学地指导学生以最适合身体发育、对身体无损害的方式方法践行运动的习惯,这也常常容易被忽视。体育课堂不单单是一门实践活动课,体育课也要有理论教学,体育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小学生认识身体活动的机制,使其具备检测身体健康的能力,并深化其对身体机能强化与控制的认知,除此外,体育课应是指导小学生认识自己、保护自己和完善自己的历程,体育课课纲还应设置生理卫生常识、人体系统与器官运行原理与身体变化的感知内容,让学生在实践运动活动前初步了解身体机能情况,这样才能让体育运动的安全系数与效果达到最高,才能使小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坚持进行体育运动,让小学生在活动的同时分辨什么是正确的运动方式;另外,体育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也是体育课必须要讲授并严格履行的内容,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设置不同强度、难度和运动量的不同种类体育项目活动,促使小学生养成真正正确的运动习惯。
2.指导学生养成自主运动的品质和精神力量
体育运动的不断重复巩固为身体带来强化的同时,也会对运动者的心理精神产生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在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时,要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建设,一是推动小学生在身体生理上产生对体育运动的正常需求,二是培养小学生自律的习惯和坚定运动的信念意志,運动不是让学生一味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其更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压力的释放、意志的磨砺、自律的性格,以达到成长过程中身心的自由良好发展,这就需要体育教学者结合实践与语言教学进行循循善诱的指导,还有学校对体育文化精神与学习竞技精神融合建设,只有先进的人文教学才能推动促进素质教育的达成。
结语
教育是一项持久而灵活的工程,体育教育如同教育的地基,是支撑起教学精神与知识力量的躯干,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以兴趣教学为起点,培养体育运动意识,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体育运动教育,是提升素质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建明.浅析小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J].学周刊,2013(35):113.
[2]唐永丰.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1):109.
[3]张东明.试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J].学周刊,2014(07):226.
[4]陆文强.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