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天 付颖 郑昕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曾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说法,其中的“东柳”指的即为柳子戏。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提及的“东柳”并不仅仅指的是山东地域的柳子戏,而是指在中国东部的中原地区流布的弦索腔系统的剧种,跨有山东、河北、江苏、安徽交界的三十多县的面积。
一、柳子戏历史及名称界定
柳子戏是目前尚在流行的、属于弦索声腔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现存于世的完全古体的“曲牌体”戏曲剧种。关于柳子戏发展历史,目前公认的一种说法为:柳子戏形成于明代,盛行在明末清初,衰落时期在清中叶前后。
柳子戏如何定义?对于柳子戏名称的界定一直在学界存在分歧,各有观点。比如:“柳枝曲”说、“柳海轰”及“溜子”说、“东纽”说等,而本文对于柳子戏的定义以纪根垠先生对于柳子戏的定义为根据,即“柳子戏是在元、明以来“弦索”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古老剧种,以演唱用俗曲(包括“柳子调”)编成的剧目为主。另外,也承受了高腔、青阳、乱弹、昆曲、罗罗、皮簧等剧种的部分剧目与唱腔”。①柳子戏与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宗同源,均以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笙、笛辅之。柳子戏是弦索声腔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弦索腔”。
二、柳子戏在山东省的三大分支
柳子戏流布在中国东部的中原地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地区的柳子戏逐渐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同宗同源,却又各有特色。仅从流布在山东地区的柳子戏来说,虽同属一个省份,但对柳子的称呼却不尽相同,流行在运河以东的曲阜、泰安、临沂、莒南等地的柳子戏,群众习惯称其为“弦子戏”;黄河以北,称“北调子”、“糠窝窝”;在临清(旧清平县治),称为“吹腔”。从艺术流传的角度来看,柳子戏在山东发展成为三大派别,分布在山东的鲁西南、鲁南、鲁北三大地域。鲁西南的柳子戏主要是以山东省柳子剧团为代表,相较于其他两个地域的柳子戏来说,流布范围最大,影响也最为广泛。山东省柳子剧团成立于1959年6月,其前身为山东省郓城县工农剧社,郓城县属位于鲁西南的菏泽管辖。鲁西南濒临运河,又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承东接西,引南联北,地理位置优越,从而也使得各种艺术形式及不同风格在此处融汇交流,培养出了丰富的艺术土壤,柳子戏也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壮大。鲁西南的柳子戏群众基础深厚,在菏泽区域,历史上曾存在多个柳子戏的科班及剧团,这些剧团曾多次参加各种调演,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柳子戏人才,对柳子戏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87年,山东省戏曲学校设立柳子科,菏泽一带的许多柳子戏演员和乐队成员都考到这个学校,后来成为了山东省柳子剧团的中流砥柱。
地处鲁南的临沂地区也是柳子戏的主要流布地之一,当地群众习惯称柳子戏为“弦子戏”。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近百年来,鲁南地区的柳子戏的班社与其他地区的柳子戏剧团基本无交流,一直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发展也比较缓慢。因此,鲁南地区的柳子戏唱腔,更加原始、古朴。
魯北地区的临清田庄及德州夏津等地的吹腔也保留着柳子戏的原始风韵,是柳子戏的重要分支。以临清为例,临清地处鲁西北的平原地带,京杭大运河从城中穿过,因为水运交通的便利,临清成为了“通两京之咽喉”的要地,明代后期,临清曾一度成为了繁华的大都市。经济的兴盛促成了文化的繁荣,南来北往的艺术团体也在此驻足,造就了临清这座小城浓厚的艺术氛围。在临清松林镇的田庄,目前仍有在吹腔戏(柳子戏)的剧团,并且学者们曾在此收集到了清代柳子戏抄本,极为珍贵。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会吹腔者已经很少,吹腔传承后继乏人,田庄的吹腔剧团目前在艰难的维持中。
三、柳子戏五大曲牌
【黄莺儿】、【锁南枝】、【娃娃】、【驻云飞】、【山坡羊】是柳子戏最具代表性的五大曲牌,源头都较为久远,比如【娃娃】(【耍孩儿】)这支曲牌在金院本诸宫调中开始出现该曲牌名,为元、明曲牌名;【驻云飞】曲牌在南戏中大量出现,在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中都曾出现【驻云飞】的曲子,可以证明此曲牌在元代已经出现。这些曲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传播,同样的曲牌流传到不同的地域,与当地的方言、风俗、艺术形式等结合,碰撞出了各种变体的火花,而到了山东,柳子戏发展成了三大分支,在音乐本体上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柳子戏中五大曲牌的词格,有其严谨的唱词格式,每支曲牌的字数和每句曲词的字数都是固定的,落韵的平仄也有其规律。柳子戏传统曲牌的调性通常有四种:越调(D宫音系统)、平调(G宫音系统)、二八调(C宫音系统)、下调(F宫音系统),不同的调式调性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从而构成了柳子戏唱腔音乐丰富多彩的绚丽风格。柳子戏中的板式,是唱腔曲牌的一种节奏形态,大致分为原板(慢三眼板,按4/2记谱)、二格硬板(快三眼板,4/4节拍)、二板(一眼板,2/4节拍)、三板(无眼板,1/4节拍)等多种,可以通过不同的板式来刻画人物情感的变化。本文将从五大曲牌的词格、调式调性和板式三个方面探索柳子戏的音乐特征。
(一)【黄莺儿】
1.词格:有言道:“八句娃娃七句莺,二十四板一江风”,可见柳子戏中的【黄莺儿】每句唱词都有七句。虽然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会有变化句的出现,经常会有九句、十句的唱词出现。如在越调原板黄莺《董家岭》中唱词如下:
有老身,
泪两行。
想娇儿哭断肠。
大郎二郎把命丧。
马踏三郎失迷四郎。
五郎出家当和尚。
实可叹七郎他乱箭分屍。
八郎儿不还乡。
不还不还乡。
又如下调原板黄莺《双喜》中唱词:
听师父,
小金莲,
师父面前把茶献,
身在高山心在家园,
思爹盼母不得见,
泪涟涟背地里把泪行止住,
笑盈盈到面前,到面前。
2.调式调性:各种【黄莺儿】皆为宫调式,调性分为越调生腔、越调旦腔和下调旦腔三种。越调生腔【黄莺儿】各句的落音分别“do”、 “do”、 “do”、 “do”、 “do”、 “sol”、“la”。【黄莺儿】 总体来说旋律风格较为统一,整个曲牌听起来委婉曲折、优美动听。
3.板式:【黄莺儿】的板式类型是原板到底,此外还有一种以原板、二格硬板、二板、三板等不同板式组合而成的越调【黄莺儿】。它们节奏变化丰富,非常悦耳。
谱例:
越调原、二、三板黄莺
《白云洞》[生、旦]
(二)【锁南枝】
1.词格:【锁南枝】是柳子戏中运用较多的曲牌。它的唱词形式是七句,第一、二句各是三字,第三、四、五、六、七各句一般是七字一句,或多或少些均可。如在平调原板、二格硬、二板锁南枝《游西湖》中唱词如下:
听谯楼,
自盘桓。
我替大哥来拜访。
天降大雨隔这边。
我只得穿衣睡连衣眠。
穿衣睡连衣眠。
头上自有龙天现。
又如《龙宝寺奖香》中的一段锁南枝唱词:
丈夫死,
换上白。
白绫衫来白绫裙。
头顶一根白绫帕。
白绫手帕窧乌云。
俺在那银盆洗脸照颜色。
掐一朵玉珍花压鬓边赛雪里梅。
在这两段唱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字数以及词格虽然是有规定的,但是,在传统的剧目中唱词并非固定每句七言,一般偶有变化,并没有太大差异。
2.调式调性:柳子戏中的【锁南枝】是平调,无其他调性的运用。【锁南枝】的唱腔有生腔和旦腔之分,但是它们的声腔皆是以同宫同调的G 宫为主并且句尾落音基本相同。各句的落音分别为“la”、“sol”、“do”、 “sol”、“sol”、“la”、“re”、“do”。旦腔的音域比生腔更为宽广,曲调更加绵延委婉,带有更多的情绪。
3.板式:【锁南枝】 的板式结构前五句为原板节拍,从第六句的三字短句开始变为二板节拍,直至全曲结束。“二板”的加入,更加突出了曲牌的人物形象和表现力,使鲜明的情感和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三)【娃娃】
1.词格:柳子戏中曲牌【娃娃】的唱词格式较为严谨。它的唱词由八句构成,也就是所谓的“八句娃娃”,【娃娃】前两个六字句必须是“三、三”结构,第三至六句是四个前四后三的七字句,最后两个七字句必须是前三后四结构。第四、七句的最后一个字通常需要跳韵,如原板娃娃《包公错断》中:
柳金蝉,泪淅淅,
思家乡,在哪里?
举家不得,重相遇。
正月十五,把灯观。
大风三阵,俺失迷,
黑夜漆漆,哪里去。
我这里,正往前走,
见柴门,紧关紧闭。
2.调式调性:【娃娃】调性通常有两种:平调和越调。调式分为越调(D 宫)和平调(G 宫)两种。宫音起唱,每句落音都在“do”音上,最后结束音也是落于“do”音。
3.板式:【娃娃】的板式变化更加丰富,在原板、二板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板,还有以打击乐作为间奏的【八吹八打娃娃】、【武打娃娃】、【乱弹娃娃】等,它不仅作为柳子戏唱腔曲牌使用,通常还与其他曲牌穿插使用,有时也作为独立曲牌在剧目中被使用。
谱例:
平調原板娃娃
《挂龙灯》[外]
(四)【山坡羊】
1.词格:【山坡羊】是柳子戏的核心曲牌之一,曲牌唱词的格式一般为十一句或是十二句。其中前九句的词格一般为七字句,大都是以“三,四”分句模式进行划分。第十句和第十一句一般采用“鱼咬尾”手法,即第十句的最后四句话为第十一句的前四句。如越调原、二板山坡羊《双喜》:
二徒儿两旁落座,
听老师一言相送,
你家住在西黄庄上,
双龙观有你的住居。
李公道是你的父亲,
老红龙是你的长兄,
我把您送下高山,
下得高山勤王保主,
您与罗章原配的夫妻,
双阳岔道各自分离,
各自分离。
2.调式调性:越调生腔、旦腔【山坡羊】,生腔【山坡羊】属于 D 宫调式,各句尾音皆落“do”,只有在最后的终止时通过尾转落入“la”音。旦腔【山坡羊】调式变为 D 宫系统中的 A 徵调式。全曲除第三句和第五句落“do”外,其余各句皆 落“sol”音,最后尾转亦终止于“la”音上。
3.板式:由原板和二板两种板式组合而成,此外还有独立成段的二板【山坡羊】和三板【山坡羊】。柳子戏中不仅有越调【山坡羊】,还有平调【山坡羊】,艺人们习惯将其称为【平调羊】,其唱词定格与唱腔的句式结构和越调基本相同。
(五)【驻云飞】
1.词格:【驻云飞】的唱词格式是七句,第一句四字,第二句七字,为四、三格式。第三、四、五句都是六字,为三、三格式。在第四句结尾处,必加一个“呀”字,就是艺人通常所说的无“呀”不成“飞”。第六是十字(可加衬词),第七句为七字,是一句重复句。如越调三板驻云飞《游西湖》:
心高妄想,
骂声丑鬼太张狂,
您站在船头上,
不象个人模样呀,
似夜叉离东洋,(似夜叉离东洋)
巧手丹青难画您丑模样,
观罢西湖早还乡,
观罢西湖早还乡。
2.调式调性:【驻云飞】的唱腔,分为越二八调和下调两种。越二八调以 D 为宫, 整个唱腔中贯穿了 D 宫和 G 宫两个宫音系统的交替转换。越二八调原板【驻云飞】各句的落音分别为、“sol”、“sol”、 “do”、 “re” “sol”、“sol”、“re”、 “sol”、“do”,无论生腔或旦腔大都如此。下调与越二八调相比,由于宫音系统的改变而使其有了较大的变化,每句的句尾落音也各不相同。下调【驻云飞】的句尾落音分别为“re”、“re”、“sol”、“sol”、“re”、“la”、“sol”、“re” “la”。
3.板式:越二八调【驻云飞】,除原板和二板两种类型外,也有三板唱腔,三板【驻云飞】的第一句和第三句为紧打散唱的形式,第六句的十字句唱念结合,句尾入腔落于“re”音,其余各句多为垛唱形式。由于三板【驻云飞】有板无眼,演唱速度较快,字多腔简,垛唱部分多为一字一音,加之击乐的包打,更增加了该唱腔的紧张度,所以擅于表现人物急切惊恐的情绪。下调【驻云飞】的结构形式与越二八调原板【驻云飞】基本相同,只是在唱腔的开始变为散起而后上板。
注释:
①段雨强,张云生,刘元贞:《柳子戏史料汇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第20页。
(作者简介:赵新天,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付颖,山东省文化馆,助理馆员;郑昕,山东省文化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