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摘;要:“绘本创作”作为一种美术教学方式,不仅多元化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从看画、读画、作画三方面综合提升孩子对美术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探索。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霍德华.加德纳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种不同的智慧:语言修辞的智慧、逻辑思维的智慧、肢体运动的智慧、视觉空间的智慧、音乐的智慧、人际关系的智慧、内省的智慧和自然观察者的智慧。在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小学的教育重在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学习,而绘本创作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
关键词:绘本创作;培养;多元智能
笔者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绘本创作,从让学生感受绘画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引导树立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建立自信三方面,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多元智慧。
一、感受绘画语言的魅力
绘本不同于纯文字的书籍,他有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以文字来表记的文章,另一个是绘画。实际上,所有的绘画都能作为语言被阅读。在绘本创作教学中,内容和形式不是单一的,绘画语言的表述也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在绘本创作中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明暗、肌理、形体等,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来表达情感、与人交流。例如:在指导孩子们创作《情绪小怪兽》的绘本过程中,我在最开始的教学设计上就侧重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色彩的情绪性语言的功能。第一课时通过体验式的游戏“色彩对印”,让学生自己动手调制颜料、用不同的媒材拓印出来的肌理视觉效果,从中感受和发现颜色的情绪性语言及表达方式。第二课时通过情境设置:今天快乐、害怕、喜欢、愤怒、平静、忧伤六个情绪小怪兽都想争着完全控制你的大脑而吵得不可开交,六个小怪兽打在了一起,变成一团乱麻。请你把他们用不同的颜色分别装进六个小瓶子里。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情绪性色彩表达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进一步加深个体对色彩表达的感受。最后让学生用自己设定好的情绪颜色结合场景描绘表达每一种情绪。三、四课时,学生自由创作。通过这个小绘本的创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发现色彩的情绪性语言,学会这种绘画语言表達方式。
并且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都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描绘属于他们自己心情的画作,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对着画纸发泄他们的不满,可以画好多的线、点,就像他们可以随意地挥洒自己的泪水一样。当然也可以用五彩斑斓的色彩,随意点击白色的画纸,由此抒发他们内心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学生创造才能的原动力,在绘本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小学美术绘本创作在与主题教学相融合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找到乐趣,产生兴趣。绘本创作就像带孩子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
通过图形联想绘本创作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创意绘本《洞》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对圆这个基本图形展开联想。1、玩头脑风暴(挑战游戏),限制20秒说出最多关于圆的联想。逼迫学生在短时间内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地对圆进行联想。2、联系生活,找找各种圆的事物。3、发给学生的画纸中间都已经挖出了一个大洞,要求学生结合画纸上的洞进行单页的情境创作。在绘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标准是鼓励学生趋同求异。最后整合所有的作品装订成本。这样不仅训练的学生的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教师通过多元化地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摆脱思维定式和传统的思维局限,最终整合的创意绘本不但具有思维的真实性,学生的创新元素更是跃然纸上。
改编经典绘本故事的情节或者续编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绘本改编时,可以从故事情节或者结局的方面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设想。改编绘本故事环节中,可以从绘本的标题、角色的翻转、故事情节续编等方面去假设与改编,通过设置“我的故事我做主”,“万万想不到”等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对改编绘本的兴趣,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引导学生感知绘本并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背景大胆的推测绘本的另一个发展结果,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通过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导图是把头脑中发散性思维的各种元素图形化,帮助人们进行深度思维的一种工具。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绘本文本创作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故事文本的创作本来对小学生而言就是有一定难度的,故事中心思想的确立,故事情节的选取和把控都容易碎片化,在孩子心中无法形成连续统一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出一个创作的核心元素,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围绕这个核心元素进行至少三个方面的一级联想,再对每一个一级联想进行纵向的故事创编,这样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引导发散作用。再者,相较以文字为主的故事梗概,思维导图是思维过程的形象化,学生乐于接受,画面感更强,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思维导图还可以是动态的,可以邀请同伴或者老师参与到你的创作中,起到进一步发散思维的作用。
三、引导树立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建立自信
我们都生活在群体之中,是社会的一员,孩子不仅要学会尊重他人,还要学会和其他人和平相处。美术绘本创作的过程是在帮助孩子找到他们自己的内在潜能,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发挥它,而非以我们成人的想法去强迫学生接受。因此在孩子创作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内化到教学过程中,同时也要为孩子们的行为做出规范。每个孩子首先都要欣赏并肯定自己,才能懂得欣赏别人,一个绘本的最终完成其实对孩子来真的是激动而充满成就感的,这不但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学会欣赏和肯定自己。同时也通过分享同伴的绘本达到欣赏别人优点的目的。绘本创作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学生得到鼓励和肯定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开朗自信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