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分析

2020-10-20 12:15路荫
读天下 2020年23期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跨文化意识任务型教学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文化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的,两者不可分割。也正是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英语学习不能单纯地只注重语言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但现实问题是,由于长期的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对于训练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一直没有重视起来。对于初中生来说,此时其跨文化意识较为薄弱,对于西方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力,跨文化意识,还有很大的欠缺。尤其对于农村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文章的目的是探索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任务型教学;对话式教学

通过细致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初中生英语跨文化能力很弱,从教师层面来说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农村英语教师没有相应的跨文化意识,不理解跨文化意识的内涵。二是农村英语教师仍单一注重学生的英语分数,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相应的重视。而从大的环境问题来说,农村经济条件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落后,资源匮乏,农村初中生接触英语文化的机会少,接触的最多的只是英语教材。基本上谈不上英语教材之外的其他任何英语交流活动,也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我国农村初中生学不好英语。

一、 挖掘教材,任务型教学

英语教学离不开相应的教材,对于英语教学资源缺乏的农村来说更是如此。所以要在农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力,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必须要做的是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英语教材。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深入的研究教材,把英语教材中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知识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而想要让初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配合教师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而任务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其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比如,在学习《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一节中,主要涉及的是对以何种方式去学校的讨论,如骑自行车,by bike,坐公交车,take the bus等等。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课本,并不能让学生深入的学习了解英语文化对各种不同方式的表达。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为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如坐火车去学校可以用take the train,也可以用by train。骑自行车可以表示为by bike,也可以用ride a bike来表示等等。在汉语中用怎样去学校只有一种单一的表述方式,如骑自行车、走路等等,而在英语中即使是骑自行车也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而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对英语教材的深入挖掘,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种不同的表达,接受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用,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了解外国文化。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是大环境觉得的,个人无法改变,而教师能做的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将其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文化。

二、 实物化教学

语言承载着文化,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必然涉及外国文化。而文化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再加上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这无疑增加了农村初中生学习接受外国文化的难度。而对于教师来说其任务就是化难为易,把复杂的不易理解的外国文化简化成适合我国农村学生学习的形式,所以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把抽象化的英语文化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物,也就是实物化教学,这样能够直观地让学生学习英语文化,有利于学生接受、了解英语文化,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比如,在学习《I'd like some noodles》一節的过程中,主要学习的是点餐,自己想要吃哪种食物,如面条、可乐等,在这节中还可能涉及汉堡包、薯条、热狗。为了更深入地让学生了解外国英语文化,教师可以以实物来展现这些,对于农村来说或许不易买到这些东西,但可以用图片来代替。在讲到汉堡、热狗等词语时教师可以由图片扩展到这些词的由来、发展历史。如汉堡这类食物,一种说法是根据德国西北的一个名为汉堡的城市命名的。因为当地人喜欢将牛排捣碎并排列成一定的形状,而又因为他们是汉堡人所以把这类食物命名为汉堡。再比如热狗,hot dog一词最初来源于一张讹写的漫画。在美国有一种德西臣狗香肠,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下漫画家塔德-多尔根看到这种狗形香肠以及听到商贩们犬吠般的叫卖声后即兴作了一幅漫画,之后慢慢演化成了hot dog一词。这样通过把教材单纯的单词转化为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又通过图片延伸到外国文化,从而一步步地加深学生对外国英语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 英语对话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我们基本上都用汉语进行交流,这也就造成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在我国我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着一大弊端——没有相应的语言学习环境。所以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时,给学生创造英语交流环境,也就是需要教师用英语与学生对话,让学生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而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学生通过用英语进行交流,有利于给学生增强了解外国文化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Why do you like pandas》一节时,这节涉及的有为什么喜欢这种动物,还喜欢哪种动物。教师可以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提问,如“Which animals do you know? Which do you like? Why?”,同时也让学生用英语回答,甚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在用英语交流讨论。相比较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或者是让学生听读录音机,教师通过给学生创造英语对话环境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或者是小组讨论等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实践英语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由此可见,对话教学形式对于培养资源缺乏的农村初中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懵懵懂懂,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年关键时期。但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提高农村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加上农村教学资源缺乏,这对于农村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而对于农村英语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深入挖掘英语教材,在这些基础上最大化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我国培养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明燕,邸爱英,陈韵.英语课堂中的跨文化交际:一项对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的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2]刘家林.中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分析[J].才智,2010.

[3]周江愉.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4).

作者简介:

路荫,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宁夏中卫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对话式教学跨文化意识任务型教学
试论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对话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任务型教学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阅读量对初中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