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的深度教学研浅析

2020-10-20 10:58蔡开扬
读天下 2020年23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概念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概念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从培养数学思维入手,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重要性。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概念的讲解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们更容易学习好数学。深度教学并不是无限的增加知识点的教学难度,而是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深度的学习体验。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教学,通过活动、概念变式、数学故事等方式对小学数学概念的深度教学进行探究,旨在让学生理解数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深度教学

数学概念一般是指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构成数学知识的细胞。学生只有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获得和扩展数学概念,才能促进自身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基于深度手段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认识,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好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以活动为导向增加数学概念的直观性

数学概念普遍都存在抽象性特点,无法在文字中明白概念的含义,这时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活动元素,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通过肢体和观察更直观的感受概念,降低概念的理解难度。以《圆的概念》为例,若老师在介绍圆的概念时一直利用黑板进行板书教学,告诉学生圆就是圆心到所有相同距离定点的连线就叫作圆,学生会产生大量的疑惑。因此,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让学生体会圆的概念。又如在学习《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老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模具,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让学生测试这些模具的稳定性,学生通过实验后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强,这时老师再引出生活中的例子,如篮球架、太阳能热水器的底座、照相机三脚架、建筑物的房顶等等,这些设计都是应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如在学习“千克”时,若老师只介绍1000克等于1千克,学生只能够强行记忆公式。因此,老师在开展重量单位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拿着袋子装自己认为与1千克等值的沙子或石头,然后回到教室现场量袋子重量,有的学生装的重物比1千克多,有的学生装的重物比1千克少,还有的学生装的重物正好约等于1千克。学生对于“千克”单位有直观的感受,而不是平平淡淡的公式,当学生之后再学习其他质量单位时,仍会采取这种方式来探究其真实重量,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分别重量单位间的大小,提高了数学概念教学的深度。

二、 利用概念变式开展教学,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概念变式教学是深度教学的延伸,能够培养学生迁移数学概念的能力。简单来说,迁移能力就是学生对于空间立体结构的思维建模能力,即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思路及方式,分为正向迁移和反向迁移两种。正向迁移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反向迁移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而深刻的学习数学概念并不是仅仅的掌握数学概念的内容及符号,而是将内容和符号进行升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认知,继而达到学生抽象意识和逻辑思维的发展目标。以《角的认识》为例,老师在教学时首先需要把握角的特征: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度和位置没有关系。随后在引导学生对角的大小及方向进行深度探究,让学生感受到角的大小受两条边夹角的影响,当学生再遇到与角相关的同类型问题,将会灵活的运用角的特征解题,帮助学生领悟概念守恒。再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的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时,老师可以讓学生自主的对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特点进行测量,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后感受到这两种三角形的特点。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老师可以将其作为深入探究内容,引导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进行测量和计算。当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比较复杂的三角形问题,可以从特殊三角性的特征找到解题突破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运算能力。

三、 在数学故事中感受概念的文化内涵

想要深度感受数学概念,数学故事的有机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其即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家的心灵距离,还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上文已经说过,深度教学并不是对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层次解读,而是借助两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四边形的认识》为例,我们从字面上理解四边形就是四个边围成的封闭图形,但并不是所有的四边形都叫作长方形或正方形,还有不规则的四边形。又如在学习《自然数》的课程时,老师不仅要介绍书本上的概念:自然数就是像1、2、3、4……的整数,还要在教学中融合风趣幽默的数学故事。老师:虽然这些自然数对于我们很平常,但古人却认为“二”和“三”才是最成功的数字,古人觉得“一”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字,将“一万”与黑暗联系在一起。学生:古人的想法好奇怪。老师:古人认为“一”不吉祥,但对于我们来讲“一”就是一个普通的自然数。再如在学习《等量替换法》时,老师可以引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曹操称象》故事,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该典故的动画视频:曹聪先让大象站到船上,在船身标注船下沉的位置,然后再在船上放上能够达到相同下沉位置的石块,实现了以“大”换“小”,解决了难题。学生通过数学故事的背景能够感叹古人的智慧,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另外,老师也可以在课后举办一些活动,例如分角色演绎数学趣味故事、怎样快速记忆公式大赛等等,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由浅到深的锻炼,以便能够在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找到规律和逻辑。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生启蒙的重要阶段,与深度的教学资源联合优化,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继而达到智力开发和挖掘潜能的终极目标,让学生真真正正的爱上数学,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蒋萍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43-44.

[2]杨蕾.小学数学概念课中抛锚式教学的探讨: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J].科技视界,2018(30):213-215.

[3]陈兴平.“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8(28):59-60.

作者简介:

蔡开扬,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县马坑小学。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概念教学小学数学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