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
摘 要:小学时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通过交流,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与此同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下文着重分享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具体策略
数学对一个人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锻炼作用,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反映其思维过程的完整性。据此,教师也能够及时获取课堂的听课效率,及时改进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步要求学生以一个精准、精练、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时期教学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小学生性格活泼,兴趣广泛,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能够投入较大的精力,因此,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长时间的学习,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习圆的面积问题时,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僵硬地为学生灌输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但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整个数学教学课堂中。例如教师可以说:在空旷的牧场里,有一头被木桩拴着的牛,牛绕着木桩一圈一圈地走动,问牛共吃了多大面积的草?通过转换题目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也会清晰地发现,换了题目主体之后,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分析题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引入感兴趣的学习主体,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本身的趣味。通过创设题目,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应用题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每位学生都争先回答老师的问题,抢着表述自己的完整思路,整堂课程凝聚力较强,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创造空间
小学时期数学学习的时间紧凑,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核心知识的讲解,反而忽略了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设合理的表达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述自己的思路,锻炼自己的口才,在向他人分享自己思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例如,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许多应用题会出现相关的体积变化的问题。通过两种形状的互相变换来提问学生,求解相关几何图形的宽高。体积恒定这一原理始终贯穿小学这一学习阶段,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这类题目作为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去说出自己对这类题目的分析分解过程。通过学生之间思路的互相分享,学生的解题思路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开阔,使其对于这一类体积变化问题,能够以一个更加理性,清晰的思路去分析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做题效率。学生就在这样一个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既扩展延伸了自己的思维深度,又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两全其美。
教师要想真正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擦出与他人思想碰撞的火花。从这一层面上讲,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表达空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总结活动
小学时期数学知识点较多,小学生不能有序地理清知识的脉络,长期学习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对于知识点不能精准地提取,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这一学习状况开展阶段性的知识点总结活动。通过总结,锻炼学生的口才,同时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完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开展学生总结活动。活动中,挑选一名同学,让学生主动上台为大家介绍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共包含四节内容,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在表述这四方面内容时既要准确地阐述其概念以及计算公式,同时还要进行自我总结,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通过一节课的总结分享,学生的知识口袋又变得“满”了起来,总结的同学,对于这一单元的学习也变得更加清晰,有思路,在这样一组活动中,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为学生创设表达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总结某一单元的知识点内容,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使得学生的思维脉络变得更加清晰,教师用一节课堂同时锻炼了学生两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结语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既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思维脉络的体现。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相信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掘更多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逐步提升学生表达时的勇气,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