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静
摘 要:我国教师职业适应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聚焦于教师职业适应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影响教师职业适应的因素研究以及如何提升教师职业适应水平研究三个方面。
关键词:教师;职业适应;角色转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是提高整个国家教育质量的关键。而今,我国又正处于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投入到教育行业的大潮流中,已然形成一种新教师占比越来越大的局面。而入职初期是教师职业成长阶段的起始期,教师能否在此阶段尽快适应本职工作,快速完成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进而对国家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教师职业适应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一)教师职业适应文献年度分布
通过对所选文献的计量分析,我们发现教师职业适应进入我国学者视野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约有近三十年的历程。第一篇教师职业适应文献是1997年汤晓玲、程敬宝合著的《青年教师角色转换与职业适应中的心理矛盾分析》一文。结合相关研究主题与发展脉络图,我们将教师职业适应研究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7年—2006年,研究的萌芽探索期;第二阶段为2007年—2013年,是其研究的平稳发展期;第三阶段为2014至今,教師职业适应研究发文量快速攀升,尤其到2018年附近步入了研究的繁荣期。
二、教师职业适应文献研究对象分布
根据相关文献来看,教师职业适应的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新教师,也称新手教师、初任教师。后经过人工整理和分析发现,教师职业适应研究的对象涵盖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各个级别,其中尤以幼儿园新教师与中小学新教师为重,占相关研究的80%左右。从横向方面看,研究包揽各科教师、各专业毕业教师、特岗教师、转岗教师、男性教师、社区教师各种,甚至还有各个时代、各地区教师,可谓是种类繁多,但是对于近些年较为热门的卓越教师、中职高职院校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研究较少。
三、教师职业适应研究内容分布
(一)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不论何种类型的教师在入职初期多少都会遇到职业适应问题,虽然不同的学者对此问题的描述不一或者研究侧重点不同,但从整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其中涵盖教师与学生、同事、领导、学生家长等各种相关人员的交流沟通问题。第二,课堂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中学者描述最多的则为课堂纪律问题。例如,课堂纪律难以把控、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缺。[1]第三,教学方面的问题,大致围绕着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掌控不到位、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评价较为片面等方面展开论述。第四,职业信念和职业价值观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人选择教师职业是无奈下的被动抉择,或者仅仅作为临时“站点”,对教师职业普遍缺乏热爱和坚定信念[2]。
(二)教师职业适应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这类研究,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教师自身因素出发进行探讨,主要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专业背景、任教年级、任教学科、任教区域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和教师的性格特征、职业认知、职业态度、专业素养、实习经验等个体层面;另一方面是来自除教师自身因素以外的外部影响因素,其涵盖范围较广,既有职业本身的影响,也有家庭、学校(任职学校和培养单位)、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影响。另外,有研究表明职前培养类型和教育实习期间教师的指导以及实习时间长短都与教师职业适应水平息息相关。社会支持、社会经济地位、朋友职业好坏的对比参照、社会公众对新教师的态度、国家教师政策等也会深深影响新教师的职业适应。
(三)教师职业适应提升策略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沿着如下三条路径展开论述:第一,从微观层面出发,教师自身首先要不断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3];要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够做好自我调适[4],坦然面对工作中的得失。第二,从中观层面看,相关研究表明任职学校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打造多样化的职前培训形式,给予教师多方面的支持,为其更好地适应工作提供保障;培养单位要加强对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以及实习制度的改革。第三,从宏观层面来说,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公众对教师的看法,形成全社会尊重、理解教师的新局面[5];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让其有坚定的物质保障[6];政府应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健全教师的入职教育制度,构建教师职业适应支持体系,为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奠定制度基础[7]。
结语
我国教师职业适应研究虽然比国外涉入晚,但在研究内容方面已然有很多硕果,研究方法方面也兼具定量和定性研究,研究对象方面也横跨各级各类教师的研究。当然,我国教师职业适应研究还有进一步优化的地方:首先,在研究对象上应进一步加大高校新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等的研究;其次,在研究方法上,要多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最后,在研究内容上,应多加强与信息化时代等现代前沿思想的结合,将研究视域进一步拓展到更广深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107.
[2]冯健榕.高中新教师职业适应性的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张彩霞.新教师入职初期适应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王燕媚.新任职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08):33-34.
[5]田蕊敏.农村新入职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的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8.
[6]王静.幼儿园新教师职业适应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7]朱雯珊.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2):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