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恩
【摘要】 “效率”模块的复习中,它包括八年级下册的机械效率和九年级的热机效率,在中考备考教学中,效率类型的题目形式多样,有時让学生很难把握好,本人从滑轮组机械效率、斜面机械效率、热机效率三个方面论述,希望能够提高复习效率,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
【关键词】 滑轮组机械效率 斜面机械效率 热机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069-03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平等的,尤其对于面对中考的初三学生来说,时间非常重要,为此,提高复习的效率尤为重要。“效率”模块的复习中,它包括八年级下册的机械效率和九年级的热机效率,在中考备考教学中,效率类型的题目形式多样,有时让学生好难把握好,本人从滑轮组机械效率、斜面机械效率、热机效率三个复习模块来论述,希望能够提高复习效率,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
一、充分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各物理量的意义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中考以填空、选择、作图、实验、综合等形式出现,能充分理解滑轮组的各物理量显得十分重要。
1.W有,W总,W额的理解
如右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匀速提升一定高度,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量出距离,计算出克服钩码重力做的功。即W有=G物h.乙图中,利用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量出绳子移动的距离,计算出拉力所做的功。即W总=Fs.结果表明,乙图中拉力做的功多一些,即W总〉W有。即使用了滑轮所做的功W总既包括了克服物体自身重力所做的功W有,也包括了克服动滑轮自身重力所做的额外功W额,根据机械效率η=W有/W总,可知,η总小于1.
2.滑轮组公式的运用
机械效率η=W有/W总,其中W有=Gh,G指被提升的重力,h指物体上升的距离;W总=Fs,F指拉力的大小,s指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若有n条线经过动滑轮,则s=nh.
例题: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3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2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
解:因为有2条绳子经过动滑轮,则绳子自由端被拉下的距离s=2h=2×1m=2m,则拉力做的功W总=Fs=200N×2m=400J,而W有=Gh=300N×1m=300J,则机械效率η=W有/W总=75%.
2.1公式的变形
若有n条绳子经过动滑轮,如果不算G动,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n×G物,如果要算G动,则拉力F=1/n×(G物+G动)。
2.1.1求G动
例: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8N把重G=12N的物体匀速提起,则动滑轮重为N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解:因为有2条绳子经过动滑轮,根据公式拉力F=1/n×(G物+G动),变形得:G动=n×F-G物=2×8N-12N=4N,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2h,分式上下约掉h,所以η等于75%.
2.1.2求F拉
例:如图3所示,已知物体A重100N,动滑轮重为20N,当物体A匀速上升高度为1m时,绳子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___m,人对绳子的拉力为____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J.(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解:因为有2条绳子经过动滑轮,所以绳子移动的距离s=2×h=2×1m=2m,则拉力F拉=1/2(G物+G动)=1/2(100N+20N)=60N,那么拉力做的功W总=Fs=60N×2m=120J
2.1.3、求G物
如图用一个动滑轮将重为0.8N物体匀速提升1m,则:拉力N,克服重物做的功J,机械效率。
解:弹簧测力计可知F拉=2.4N,根据公式拉力F=1/n×(G物+G动),变形得:
G物=n×F拉-G动=2×2.4N-0.8N=4N,W有=Gh=4N×1m=4J,W总=Fs=2.4N×2m=4.8J,则η=W有/W总=4J/4.8J=83.3%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机械效率各物理量的概念、基本公式应用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掌握,现在再把“苹果”抬高一点,让学生蹬一蹬。
1.滑轮组条数的绕线
例:小华做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时,其中钩码上升高度为0.1m,绳子移动距离为0.3m,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解:依题意,h=0.1m,s=0.3m,根据s=nh可知n=3,即有3条绳经过动滑轮,根据口决“奇动偶定”,所以饶线的起点动滑轮出发。
解:如图
2.求滑轮组平放时的机械效率
若滑轮组平放时,引导学生先对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一个向前的拉力向前运动,则向后受到一个摩擦力,把图顺时针转过90度,竖起来看过去,学生就可以看到技巧: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看成”上面公式中G物,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例:如图所示,在15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重3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38N,物体向左前进了1m,克服摩擦力做功__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
解:克服摩擦力做功,W有=F摩×h=38N×1m=38J,因为经过动滑轮的条数n=3,所以绳子(即拉力)移动的距离s=3h=3×1m=3m,所以拉力做的功W总=Fs=15N×3m=45J,所以η=W有/W总=84.4%。
3.滑轮组的实验题:
例:某同学在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滑轮组的连线如右下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拉力应沿___________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1次实验是用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少(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绳端移动距离s=___________m,机械效率η=___________ 。
(5)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被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解:(1)竖直方向(2)第1次实验中,h=0.1m,s=0.3m,则经过动滑轮的条数n=3,所以是甲图。(3)因为动滑轮的个数越少,即额外功越少,所以机械效率越高。(4)绳端移动距离s=3h=3×0.1m=0.3m.W有=Gh=6N×0.1m=0.6J,W总=Fs=2.4N×0.3m=0.72J,则机械效率η=W有/W总=83.3%。(5)高。
4.滑轮组的综合应用
例1:如图,用滑轮组将重200N的物体从底面积为4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提起,容器中水面由90cm降到70cm。已知每个滑轮重均为20N(不计绳重、及滑轮与中心轴间的摩擦)。求:(1)所提起物体的密度(2)物体完全出水后继续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1)m=G/g=200N/10N·kg-1=20Kg=2×104g
V=Sh=400cm2×(90-70)cm=8000cm3
ρ=m/V=2×104g/(8×103cm3)=2.5g/cm3=2.5×103kg/m3
(2)、因为有3条绳子经过动滑轮,所以F拉=1/3(G物+G动)=220/3N,所以机械效率η=W有/W总=G物h/F拉3h=90.9%。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复习
它一般以填空、实验出现。首先让学生明白“借助”斜面有什么作用,即能够省力,用斜面搬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把東西搬到高处,即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即W有=Gh,接着,让学生理解什么力让物体搬到高处,是人的拉力,沿着斜面拉物体的力,既把东西搬到高处,同时也包括克服斜面的摩擦力等的额外功,即是总功,W总=Fs.
如例题1:如图所示为斜面长1m,高0.2m的斜面,现将重10N的物体A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需要的拉力2.5N。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摩擦力___________N
解:(1)物体的有用功:W有=Gh=10N×0.2m=2J;总功:W总=FS=2.5N×1m=2.5J,所以,所以机械效率η=W有/W总=80%
(2)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W额外=W总-W有用=2.5J-2J=0.5J,f摩=W额/s=0.5N
三、热机效率的复习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热效率问题比较熟悉,那从生活中的热效率再过渡到热机效率,相对学生比较容易接收。如:用煤气烧水,装水的容器会吸收一部分能量,高温的烟气也带走一部分能量,还有一部分能量直接散失到空气中等,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只占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一部分,只有水吸收的热量才是有效利用的。解这类题的关键要教会学生从“目的”出发,确定有用功,从谁提供能量,确定总功。
例:某电水壶铭牌上标有“220V1000W”等字样,一同学用这种电水壶将水温是40℃的1kg水烧开(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时300秒,在电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求:该电水壶的效率。
解:这题的目的是烧开水,那有用功即是水吸收的热量即Q吸,Q吸=c水m△t=4.2×103J/(kg℃)×1kg×(100℃-40℃)=2.52×105J。能量是电热水壶提供,即它消耗的电能是总功,即W总=Pt=1000W×300s=3×105J。则电水壶的效率为:η=Q吸/W总×100%=2.52×105J/3×105J×100%=84%。
热机也有类似的情况,汽油在汽缸内因不能完全燃烧,以此损失了一部分能量,废气带走了一部分能量,克服摩擦也消耗一部分能量等,而对外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只占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解这题的关键也要先教会学生从“目的”出发,确定有用功,从谁提供能量,确定总功,从而解决热机效率的有关问题。
例: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8000N,匀速行驶15Km,耗油4Kg,求:汽油热机的效率?(q油=4.48×107J/Kg)
解:题目的“目的”是汽车公路上行驶,又因为汽车做匀速行驶,所以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有用功,W有=fs=8000N×15000m=1.2×108J。能量是燃烧汽油提供的,即Q总=mq=4Kg×4.48×107J/Kg=1.792J×108J,则汽油机的机械效率η=W有/Q总×100%=67%
还有一些其它效率如太阳能热水器效率类型的题目,这类题“目的”是给水加热,故水吸收的热量即为有用能量,即Q吸=c水m△t,太阳能提供能量,即太阳辐射的能量即为总能量,即W总,则太阳能热水器的加热效率为η=Q吸/W总。
以上是本人从滑轮组机械效率、斜面的机械效率、热机的机械效率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高效学习效率模块的几点看法。我相信:我们教师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找到切入口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从题目的“目的”出发,从而确定有用功、从谁提供能量,从而确定总功。这样,他们会对“效率”模块的复习更有信心,从而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定能取得理想的物理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中学物理》2016年第11期P24-26.
[2]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P155-158.
[3]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4月P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