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道魁
摘要:“六化”模式的建立,提高了校企合作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深度融合体现出人员培养的实践性、共享性、应用性等特点。但是两者融合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效益的实现,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稳定。本文首先阐述了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及其内涵,其次提出了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及其内涵,其次阐述了“六化”模式作用下校企合作机制体制融合的特点,最后对校企合作体制深度融合的体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六化”模式;校企合作;体制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8-0162-02
高校为了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充分为各大型企业输送技术人才,由各方面的企业加入,弥补了校内为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补充了学生除了理论知识以外的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的平台。随着各大小企业的兴起,对各项人才需求量增加,校企合作便是实现共赢的好机会,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将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需要重视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的优化和改进,在现存的校企合作机制存在过于封闭和刚性,师资力量的不足均导致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佳。高校需要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将“六化”模式应用进人才教育培养中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出色的人才,进而发挥校企合作的社会效益。
1 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及其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市场逐渐扩大,包括正在运行或是即将运行的企业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多数企业都会选择和高校进行合作,达到满足人才需求,技术支持等目的。高校可以更好的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局限于教程理论层面的学习,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校企合作模式极大程度的满足了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情况,为学生的未来就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了双向双赢。高校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1],均会选择与企业合作,以定向培养的模式,即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又促进了高校的发展,增加就业率。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便是实现共同管理、共同培养、成效共享共用以及责任分担等事项的保障,是支持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关键。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深度融合是有效培养专业人才的前提,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六化”模式作用下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深度融合的特点
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深度融合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内在潜能。“六化”模式主要体现在将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学习化、学习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思想化和思想内容实践化[2],六部分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理论性基本素养与就业能力同步提升,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成长。
2.1应用性。高校的本质就是培养高素质全能人才,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行业最重要的内容,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深度融合便是有效将学生的业务能力和技能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创造出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切实做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者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达到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2.2开放性。社会的发展需要较多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便是为社会培养栋梁的过程,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时代的进步更是对高素质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融合有效的保证多元化教学[3],形成开放办学,经过高校和社会多元合作,整合内外部资源,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3实践性。“六化”模式突破了传统常规的教学模式,而是着重与学生的思考和实践,高校给予学生充足的理论性知识不算是最终目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高效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合作,创造出各种灵活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其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了市场经济规则,将社会资源引入高校,强调实践教学,弥补学生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提供适应职业的机会,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深度融合的体现
校企合作机制体制融合,为学生提供全能培养的平台,同时代表着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学生的理论培养已经不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是为两者的相互关系形成具备有约束力的有效协议,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共同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是一种商业合作关系,有效将培养人才的过程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形成一种合作育人、共同发展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内在品质的过程中,完善学生的就业思想,满足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共同发展。
3.1校企合作机制互利共赢,调动企业培养动力。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融合在于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增加企业的参与力度,对学生的教育提供有力的帮助,发挥出校企合作的实际意义。校企合作机制体制融合关键可以激发企业动力,提高企业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4],传输给学生社会资源信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进生活和社会,强化理解度,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经济性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学校和企业是独立运行的个体又是密切联系的整体,都是市场主体,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融合对于高校来说便是实现多元化教学,拓宽办学路径,“六化”模式的构建,更是提高了教学质量。对于企业来讲,便是保证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内部需求量,达到提升竞争力,完善企业内部结构等目的。以市场为纽带,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创造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3.2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六化”模式突破了传统了教育模式,常规的教育模式局限于课程讲授,在学生处理实际问题层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课程的单一和固定,将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惫,不易保证学习质量。针对这一现象高校需要结合企业力量,扩展教学资源,引进不同层面的资源优势,突破常规教育的刚性教育,由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加以弥补,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便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六化”模式的構建转变了“垂直化封闭式管理”,使学生的思想不再被系统固定,有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的融合实现学生明确认识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企业提供的资源可以让学生充分将理论知识生活化、实践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将自己的固定思维打开,充分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社会各类企业的人才要求。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促进多种文化的结合,克服常规教育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效能。
3.3彰显多样性课程教学体系。高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课程体系作为教学导向,课程体系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校企合作机制体制融合完善了课程体系的构建,常规教育课程通常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只实现了学生理论知识单方面的培养,校企合作对构建课程体系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企业在对课程体系配置过程中,结合了社会需要和变化,重视学生的个体综合性发展,同时根据教育规律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教育现状和社会需要的培养模式、模块结构,将企业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密切联系学科专业教育,发挥出育人体系价值的最大化。校企合作机制体制融合将教育课程模块设计的更加立体和全面[5],构建“六化”模式将知识和技术有效转换。校企合作突出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弥补了常规课程体系的单一、枯燥,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战演练“六化”模式的教育课程体系,企业深度参与实现将教材结合实际生活导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出实际内容反射出来的问题,由学生进行发现,实现互动学习,合作解决疑问。教师将学习内容引入真实案例,学生进行模仿操作,逐渐将应用知识植入学生的思想,实现互评探讨,最后在校企合作的孵化园、产学研基地等平台实现实践培养。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深度融合建立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是实现教育和实践的相互融通,更系统的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3.4重视实战演练,构建实践活动体系。校企合作机制便是突出实战演练,企业将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提供给学生实战演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考虑到学生将知识吸收并学会应用的程度,只有经过实战演练才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体现,并将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让抽象的知识便的可感化。企业可以充分为学生提供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课程和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实战进行规范的指导,或者有高级管理者对学生的构建模拟与实战的教育管理机制,科学有序的制定培养流程,利用符合现代化的学徒制进行实战演练。利用“六化”模式完善了实践活动体系,以灵活多样的现实模拟为主,促进学生创新研究。企业可以提供学科项目由学生参与合作完成,切实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战中去,感受到学科教育的真实性,拉近学生和课程中理论知识之间的距离。以多元化指标体系实体入手,不断让学生进行探索,实施个性化课程学分奖励,企业对实战中有高质量成效的加以奖励,满足学生的成就感,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3.5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的发展,密切将理论知识联系现实,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培养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是教育行业的核心目标,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所参与的企业需要符合高校的合作标准,高校不可盲目选择合作企业,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深度融合需要充分结合教育宏观运行和微观过程,对企业的文化,教育培养模式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结合“六化”模式,对企业进行教育质量的判断,通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要对学生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学生的评定数据可以间接分析出企业的教育培训质量,同时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效的依据。高校教育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教育行业涉及到的学科较多,教育目标不固定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等条件的约束,导致评价机制不明确、不统一。校企合作模式下需要全面考虑双渠道的评价环节,对外部和内部指标,包括不同期限及其他条件,构建不同模块或多元模块化指标体系,保证体系建立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通过对校企的广泛调研和分析,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方案,保证双渠道切实可行。在实施评价机制需要严格遵循评价机制内容,重视学生的技能的培养,在校企融合教育模式下,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评价,设计一定的评价指标,作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向导,包括学生技能培养的参与率、成功率。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让校企明确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然后进行针对性培养,可以结合培养现状制定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体系,同时将企业、社会深度介入与高校有机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对提高教育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3.6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的融合是一项复杂的项目,需要明确合作的组织构架,双方具备平等的选择权,在保证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实现实现双赢同时,需要不断强化学生实践所应用到的技术。需要结合时代共同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高效的教育平台。学校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进生活和社会,但是学校资金不足应该能够实现创建基地实战。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下,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学校合作将学生引进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企业需要保证培训内容和应用的技术要达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技术达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技能,建立高效技术平台体系,有效资源实现共享,保证技术的创新,实现相互培养的价值。
结论:高校教育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必然发展趋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的深度融合,对培养高素质人员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校企合作关系和教育质量的保障,并且突破了常规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弥补学生知识层面的不足,达到高效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晓雪.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20,8(1):5-7.
[2]何立波,贺炜.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12):4.
[3]王慧玲.職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J].河北农机,2019,(3):63.
[4]边昊.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2):128-130.
[5]吴倩,吴尘.基于价值认同的高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探索[J].职教通讯,2018,(20):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