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文化层面有着特定的生成逻辑和文化基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又蕴含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强大文化基因。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基因;传统文化
当今世界,危机频发。全球气候变化、国家间贫富差距、能源资源安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公共卫生突发问题、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日益加剧。人类未来走向何处成为摆在各国面的严峻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利用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受其本国历史文化影响最为深厚和持久。中国的发展进步,深深刻下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印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文化基因是文化的无形传递和继承,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支撑。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天下观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胸怀天下,兼济苍生的胸襟与使命。中华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天下观”,“天下观”是中国人看待自己与世界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天下大同”是中国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历代仁人志士都已“以天下为己任”。中国很早就有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为了实现理想,中国人很早就用宏大的视野和格局观察和看待世界,并形成了一套与世界相处的思想观念,并孜孜追求建立天下为公的理想世界。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理想让历代的中国仁人志士为之努力奋斗。这样的天下观,已经根植于中国人们的文化基因中,决定我们以合作共赢的思维看待和解决国际问题。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习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國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全人类的视野高度,超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指出人类未来发展走向,谋求建立合作共赢的世界。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和合共生观
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独特的文化瑰宝。和合文化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和合思想是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理想,只有“道法自然”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协调,为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创造条件。传统的和合思想并不是说拒绝差异,“和而不同”就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探索和谐的共生,实现多样性的统一。不同文明之间凝聚着不同的智慧,不同的智慧对世界有着不同的贡献。不同文明相互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共同繁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性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义利观
义利观一直是传统文化倡导的重要内容。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言:“舍生取义”。注重信义、讲究情义、弘扬正义、坚守道义的正确的义利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要实现全世界的共同繁荣,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只有义利平衡才能实现义利兼得,使本国利益与他国利益协调平衡,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倡导合作共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积极发展本国的同时,帮助他国共享发展成果,模范地践行人类的大义与大利、道义责任与合作共赢的结合。面对新冠疫情,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责任担当。中国即时发布数版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与各国分享;派出医疗队赴多个国家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向世卫组织捐款,支持其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120多个国家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帮助他们提升应对疫情能力。中国勇于担当,言而有信为维护地区和国际卫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信义观
讲信重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坚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友谊、讲求信义。《论语》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传统的信义思想中,信中有义,义中有信。信义观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占据重要地位。只有讲信义,才能赢得信任获得尊重。它是个人修身立命的道德标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社会的重要基石,是国家间交往的重要原则。中华民族的诚信品格在国际交往中占据突出地位具有重要作用。讲信义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信条,也是国家间最好的粘合剂,不同文明要加强对话交流,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加深彼此间的理解和认同,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互信互敬。
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努力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利用其智慧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世界的未来、人类的命运、全球性挑战的出路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加强各文明对话,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共同维护和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1]王莹.儒家文化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06)28-30.
[2]贾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意蕴[N].经济日报,2019-09-05(03).
[3]杨建新,徐双俊,阎丽丽.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在逻辑[N].光明日报,2019-10-25(06).
[4]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旗帜携起手来战胜疫情[N].学习时报,2020-05-11(04).
作者简介:董庆强(1986-),男,汉族,山东滕州人,法学硕士,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生工作处(团委)管理岗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