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引导研究

2020-10-20 03:23刘潇雨
商情 2020年38期
关键词: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

刘潇雨

【摘要】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指大学生在求职时把某种价值作为择业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关系到能否成功择业及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研究和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的策略,有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并促进其成功就业择业,以便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扩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也呈逐渐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高职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就业是民生之本,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下,如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获得体面劳动,获得全面发展,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实现就业满意度提高,是高职院校要去思考和解决的。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

价值和价值取向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一对范畴。明确价值、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在本文中价值是指一种社会关系,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一种尺度,是人们对现实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是对事物评价的标准。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把某种价值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就业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在就业时,把某种价值作为自己就业的准则和就业的目标。主要体现在求职态度、就业目的、择业标准和求职方法等四个方面。

为了更好的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笔者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434名毕业生。通过此问卷,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以下特点:

1、就业价值取向总体趋向乐观

大部分同学从入校开始就关注就业的相关信息,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获取就业信息。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简单的规划。在学业方面,除了专业课程学习外,会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同时考取各种专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在校期间,还会通过兼职、假期打工、实习以及社会调研等积累实践经验。除此以外,还会积极参加社团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各方面努力为求职做准备。

2、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部分问题也不容忽视

通过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也发现在高职学生中存在个人认知偏差,职业期望过高,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服务和奉献意识淡化等问题。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从前面分析可知,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总体趋向乐观,但是部分学生仍然在求知认知、求职目标、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

1、较高的职业期望与较弱的就业能力不匹配

就业能力反映了学生的求职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对于工作环境的适应情况。自我能力与就业市场中所需要的能力匹配度越高,其择业的成功率就越高。

首先,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求职时一心想找薪资待遇好,又轻松体面的工作。从麦可思对我院2019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可以看出,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对职业抱有较高的期望,毕业生对工作的要求较高,距离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导致毕业生初次就业稳定性不高。2019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离职率为54%,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都换过岗位。毕业生主动离职的原因主要是“薪资福利偏低”(47%)。

其实,虽然前面提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間想要通过兼职、打工等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但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择(就)业过程中,觉得自己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72.35%)。

最后,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薪资福利、发展前景、工作方式、工作环境、行为规范等都有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在择业就业时充分认识、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对于行业、岗位要有充分、客观的认识。但是,部分同学在就业时随大流,人云亦云,不仅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评价,还盲目自信,一心只看工资待遇。

2、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难兼具

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以以为人类谋幸福和自身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因此,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既要自身的价值追求,又要协调好个人价值追求与社会价值需求的关系。

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社会责任感淡化,奉献和服务意识较弱,不顾社会价值,过分追求个人价值。即使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如“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也只有少数学会考虑到基层就业,到艰苦偏远地区就业。

3、过会关注眼前利益,忽视持续发展

目前,从政府、学校至学生本人,对于就业的关注点都在帮助学生实现初次就业上,这就出现了短期化、功利化的特点,只要在毕业时能找到工作就行,而不会仔细考虑行业、岗位的职业前景,更不会对国家未来的整体发展进行预测,这也是导致学生出现初次就业率高,而稳定性较差,跳槽频发。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策略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经济升级至关重要。而对高职的不断扩招,做好就业输出也非常重要。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短视性、功利性、奉献和服务意识淡漠等问题,这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为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转变就业观念,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协调发展,笔者分别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五个层面进行提出了相应的引导策略。

1、政府层面——加大思想引领和政策支持

第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人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都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就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对价值观相契合。思想引领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润物无声的,细水长流式的浸润。主流、权威媒体应多宣传正面案例,典型事迹,学校也应该通过思政课、专业课、团日活动等将其融入到日常教育中。

第二、加大政策支持、落实和宣传力度

截止2019年,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支持政策已有五大类,如何宣传和落实是需要关注的。特别是对地方政府来说,应该针对当地自身情况有的放矢。根据麦可思报告,超九成毕业生在本省就业,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大量人才支撑。为使更多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更加深入地了解促进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要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提高宣传效果。对各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进行梳理,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基本内容、享受条件和申请办法,及时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发布,并编印成册,免费发放给大学生和企业,帮助大学生和企业进一步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要抓住大学生创业和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这两个优惠政策的重点,利用案例宣传,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做好政策宣传和阐释工作。

2、社会层面——加强文化引领,营造良好氛围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涌入,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受到较大冲击。因此,加强文化引领,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就业环境,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提供保障。

第一、加强文化宣传渗透,增强服务和奉献意识

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部分学生有就业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因此,国家和社会应该利用各种平台,加在舆论导向。增强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激发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做出明智地判断与取舍。

第二、营造良好就业创业氛围,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实施就业优先,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通过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3、学校层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实践育人

第一、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学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素质除了“相关的实习和工作经验”外,“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比较欠缺。所以,如何培养及提升相关能力是高校需要解决的。

第二、利用课程思政,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特别是专业课老师,除了对学生教给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外,更应该在课程中多传达健康的就业价值取向。

第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目前高校均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说明学校对就业的重视。但现在课程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课偏重技术指导,缺少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所以,应在课程中重视思想教育,就业价值取向指导。

第四、深化校企合作。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加强实践育人。通过这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方面可以提升就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工作性质,从而树立起健康的就业价值取向。

第五、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质量。对于参与双选会的企业,学校相关审核部门要仔细审核资质,确保优质企业。优质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比较规范,也会为员工作长期的职业规划。对社会也更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价值取向。提高就业信息的搜集、更新和发布等相关服务,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4、家庭层面——加强就业的引导和支持

家庭对于学生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理念、家庭氛围、父母素养与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发现,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占比最大的是初中(44%),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占比最大的是小学(45%),父母亲职业占比最大的是农民(47%)。由此可见,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价值取向,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多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同时还要鼓励支持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5、个人层面——提高个人素质,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根本是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唯有过硬的综合素质才能让自己在众多选择中做出最优选择,获得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一、认清客观现实,客观定位自我。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所以,工作起点大部分是基层工作,要认清这一客观现实。在此基础上,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找到与自身相匹配的工作。

第二、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学生要明白找到工作不等于成功就业。成功就业不仅仅指当下获得一份工作,还应该有长期的职业规划。所以,在就业时,不能只看个别因素,比如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更应该看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同时还有自己的幸福感、认同感、价值感等。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机统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能获得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李青.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状况及其引导策略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15

[2]黄彦波.马克思的职业选择观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D].甘肃:兰州财经大学.2018

[3]四川财经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

[4]刘志侃.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2月

[4]肖亚鑫、张立生.“95”后大學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9年4月

猜你喜欢
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