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乾坤
摘 要:课堂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和场所,课堂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特别是计算机类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这既与计算机类课程自身的特点有关,也有学生和教师的因素。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构建智慧课堂,提高计算机类课程的课堂质量与效率,给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任课教师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智慧课堂;计算机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简而言之,职业院校要实施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课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却一直面临课堂教学组织难、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局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分别尝试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也试行过翻转课堂、理实一体教学等教学模式,课堂虽有改观,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依然不够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依然不够好。自己感到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往往在尽力尝试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后渐渐又回归到传统模式中去,与“实施课堂教学革命,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要求与初衷渐行渐远。课堂教学模式与结构的变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措施。[1]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大数据与教育结合不断深入,通过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职课堂教学方式与结构的深刻变革,对促进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作用巨大。为此,国家将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促进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在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依托大数据及互联网等技术,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智能课堂教学,针对性教学、网络化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2]等多项内容成为教育改革发展重点。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伴随智能校园发展,智慧教育与智慧课堂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许多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在高校被推行和使用。智慧教学是依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泛在化、感知化、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3]由于智慧教学运用了可视化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数据中心,不但创新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拓展了教育教学手段及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将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质量的提高。关于智慧课堂,没有统一定义。刘邦奇[4]指出,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概括来讲,智慧课堂就是基于智慧教学理念和技术支持,能够支持师生“云端”教学,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学习分析等新技术引入课堂,促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师生积极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实现学情统计分析与多元化教学评价的课堂教学系统。
二、智慧课堂的优势
(1)智慧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教师课前掌握学生的学情,实现有针对性推送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有效预习,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基础。(2)智慧课堂通过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向教师提供课堂教学反馈数据,帮助教师及时诊断课堂教学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包括调整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学习资源,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明确学生学习任务,引导、帮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的学习主动性。(3)智慧课堂提供丰富的互动交流及展示平台,各种教学媒体突破课堂的界限,师生可以隨时随地交流与讨论,学生可以彼此评价,共同反思,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保障和落实学生的主体与中心地位。(4)智慧课堂通过现代信息手段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上课状态、与教师互动、学习成果等多维度信息获取,以新技术手段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研究课堂教学数据,对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度,提高课程课堂教学诊断的科学性与改进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5)智慧课堂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对知识的学习、应用实践及动手训练。(6)通过智慧课堂可以有效创设“精准化教、个性化学”的教学环境,做到因材施教。(7)智慧课堂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细节,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智慧、思维和潜能。
三、如何构建智慧课堂,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质量与效率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有教师均在手机及电脑上安装了超星学习通APP教师端系统,所有学生均在手机上安装了超星学习通APP学生端系统,学校所有教室均配备有希沃白板交互教学工具。
(1)构建智慧课堂,课程开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APP新建课程和班级,添加学生(学生可以用邀请码加入、扫描二维码加入、或教师批量导入),添加课程章节内容,提供学习资源。然后设计推送学情调查问卷,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已有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希望和要求等。通过收集分析学情,进行学生学情类型分组,向不同学情的学生提不同的预习任务,要求学习不同的学习资源,根据学情思考、设计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以笔者所任课程《Python程序设计语言》为例,学情调查问题可以:①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已有知识;②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情况;③程序设计中一些算法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情况;④课堂上喜欢教师先讲学生后练,还是教师提出任务,指导学生学习并解决任务,或是学生在课前自学教师推送的资源,课堂上学生直接解决问题或任务,提出疑问,教师指导、答疑,进行知识总结等等。经过学情调查,教师使用学习通APP的分组管理功能,将学生分成基础较好组、基础一般组和基础较差组,然后以通知形式向不同组的学生提不同预习任务,学习不同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