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理诊断中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效果观察

2020-10-20 06:13唐晓静
科技风 2020年27期

唐晓静

摘 要:目的:本临床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肿瘤病理诊断中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效果观察。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肿瘤科就诊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观察对象,采用不同的诊断方式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同时给予试验组患者采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阳性诊断率情况。结果:40例应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的患者中36例患者呈现出阳性,4例患者呈现出阴性,其阳性率为90%;试验组患者阳性诊断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两组研究结果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将特殊染色与免疫组化技术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对肿瘤的病理诊断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肿瘤的诊断依据,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有较好的意义。

关键词:肿瘤病理;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技术;诊断阳性率

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几年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使得肿瘤的发病率也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肿瘤疾病在发病早期无明显的发病症状,较多患者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才会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正因为如此也就耽误了肿瘤的最佳治疗时间,较多的肿瘤患者开始了长时间的化疗、放疗等治疗。较多研究发现,病理诊断是临床上肿瘤诊断中最为常用的诊断方式,由于其属于创伤性诊断方式,导致患者的诊断配合度较低;而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技术诊断虽属于无创性诊断,但其存在着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与这两种诊疗方式不同的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无创伤性、有较高确诊率的肿瘤诊断技术,在国内外较为广泛应用。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显示,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有一定的诊断效果。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是收集了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肿瘤科就诊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观察对象,主要是為了探讨肿瘤病理诊断中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效果观察。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临床试验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肿瘤科就诊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试验组为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其年龄为35~65岁,平均年龄为(43.45±5.35)岁;对照组为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其年龄为35~65岁,平均年龄为(45.45±7.55)岁;80例患者中23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17例患者为结肠癌,13例患者为血管瘤,10例患者为原发性胃癌,17例患者为转移性肿瘤;纳入的80例患者均符合肿瘤的诊断标准,且均为恶性肿瘤患者,同时排除不符合肿瘤诊断患者,排除急性疾病患者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等;排除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不服从本临床试验安排的患者。纳入研究的80例肿瘤患者均签署了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次临床试验;且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按照病灶的种类以及病灶部位进行活检穿刺,通过活检穿刺将病灶肿瘤组织进行提取培养,对照组进行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试验组则是进行免疫组化技术和特殊染色诊断。

1.2.1 对照组

免疫组化技术:主要是将肿瘤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的染色,并进行10min的3%双氧水孵育、3min的蒸馏水清洗,接着用高压锅进行2min修复;修复后进行3min的蒸馏水清洗以及5min的PBS清洗,同时进行2h的孵育,最后将Ultrasen SitiveTM SP试剂倒入至病理切片上,出现DBA显色并用树胶进行封片。

1.2.2 试验组

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将病理组织进行修剪,修剪成0.2cm×2cm×1cm并将其放置于甲醛溶液中浸泡2h,另外使用透明液进行1h的透明,再将其放置于脱水液中进行1h的脱水,脱水后放置蜡液浸泡1h,最后切片厚度要保持在2微米左右。将切片通过二甲苯脱蜡至水分别进行VG染色、Masson染色、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肿瘤阳性诊断率情况比较,其中免疫组化诊断为当染色呈现棕黄色时表明肿瘤诊断为阳性,若不呈棕黄色则表明诊断结果为阴性;而特殊染色则是分别用VG染色、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以及Masson染色颜色进行染色,当染色结果依次呈现出红色、蓝色时,则说明肿瘤诊断为阳性,若不呈蓝色则表明诊断结果为阴性。

1.4 医学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肿瘤阳性诊断率情况比较结果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次试验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应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分析,研究结果为P≤0.05时,可视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当P>0.05,即可视为研究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诊断阳性率,其中40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的对照组患者中有27例患者呈现出阳性,13例患者呈现阴性,其阳性率为67.5%;40例应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的患者中36例患者呈现出阳性,4例患者呈现出阴性,其阳性率为90%;试验组患者阳性诊断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统计学中χ2=6.0504,P<0.01,两组研究结果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肿瘤疾病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恶性的、较为棘手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在肿瘤初期其肿瘤临床症状表现极不明显,也因此耽误了许多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免疫组化技术主要是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诊断,需要临床医生观察HE切片后再联合抗体以及实际的筛查要求进行精准判断,特别是当出现光镜缺失时,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仔细观察,更深入地了解肿瘤组织,以此判断出肿瘤的病理,免疫组化技术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误诊情况;而特殊染色则是能在不同程度上对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辅助作用,在病理组织的分化、分级等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掌握,在一定程度对免疫组化技术进行弥补,能给临床病理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其作为临床肿瘤诊断的技术能弥补病理诊断、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诊断的不足,提高临床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满足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的需求。

免疫组化技术本身是以科学技术层次来分析疾病,融入西方医学借用高科技技术作用于疾病的诊疗模式,从宏观的角度对疾病进行诠释。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患者早期的诊疗,充分了肿瘤的疾病形态。从免疫组化技术特征中认识到肿瘤疾病在身体体内的传化途径,充分了解到肿瘤侵袭人体的路径;并对肿瘤进行宏观分析,把握住肿瘤的特点;在科学技术高度辨证下进行诊断,明确治疗原则以及治疗思路,做到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生命,也为肿瘤疾病的防治提供较为有价值的诊疗见解。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能提高肿瘤的临床诊断率,特别是能有效提高早期肿瘤的发现情况,及时尽早地为肿瘤患者制定有效、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早期肿瘤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0例应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的患者中36例患者呈现出阳性,4例患者呈现出阴性,其阳性率为90%;试验组患者阳性诊断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67.5%;两组研究结果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由此得出,对临床医生以及肿瘤的临床治疗而言将特殊染色与免疫组化技术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能有效地提高肿瘤的病理诊断率,提高早期肿瘤的确诊率,最终达到提高早期肿瘤的治疗效果,因此可作为临床上诊断肿瘤的诊断依据,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有较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美荣,白春侠.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3):55.

[2]罗珂.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22):49-50.

[3]张淦梅.肿瘤病理诊断中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检测阳性率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4):262-263.

[4]王大鹏.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鉴别中的作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04):586-587.

[5]宋中岳.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4):152.

[6]伍树强.免疫组化技术和常规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3):111-112.

[7]王凯,杨爽,冯珊珊.肿瘤病理诊断中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价值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2):20.

[8]陈惠芹.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技术结合用于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4):75-76.

[9]杨梅.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9):2545-2546.

[10]魏荣,吴丽然,张晓琴,王晨,卫建平.肌肉組织活组织检查中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07):52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