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探索

2020-10-20 06:15李炜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李炜

摘要:随着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学科逐渐形成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在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将认知结构的重建、学习策略能力的提升和道德素质的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基于课程开发的课程化表达、基于课程实施的生活化表达、基于课程准备的资源化表达、基于课程时空的社会化表达,让学科课程成为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號: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9A-0068-04

学科随着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逐渐形成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在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将认知结构的重建、学习策略能力的提升和道德素质的发展有机融合,明确每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表现形式和水平维度,在学科教学内容、真实问题情境和特定任务活动有效互动的基础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基于课程开发的课程化表达

高中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教育的人文综合性学科[1],兼具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双重属性。高中政治课程实施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特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教育实际,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学科课程进行课程重构。

一要课程形态多样,满足多种需求。高中政治课程体系应包括反映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的国家课程、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地方课程、反映师生需求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等显性课程,也应包括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时事评论等隐性课程,体现课程与自然、课程与社会、课程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二要学科课程整合,构建综合体系。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既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又具有学科“三维目标”的综合性。这就要求高中政治课程开发要注重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整合,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运用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要重构教育环节,构建德育体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着重要培养的是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要统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评价方式和考试命题等环节,建构起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充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个体表达、行为外显和综合呈现。

高中政治课程开发是集环境关联、资源配置、信息交流、成果共享等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工程,这对解决传统的供求主体、供求内容、供求方式和供求环境等教学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国家课程,我们深入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序列化的研究,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师生需求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课程重构,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课程实施中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基础。在充分调查师生课程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多元化危害及应对措施”“企业家成功素质探析”“读三国、悟哲学、品人生”等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科课程形态。例如,在校本课程“多元化危害及应对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从毒品预防、经济现象、战争和平、恐怖组织、国际形势、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七个方面编写了校本教材,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实施、课程评价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了校本课程纲要,将学校的“江苏省减灾防灾教育基地”与“无锡市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场所整合进校本课程实施体系,形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目标的知识目标评价、能力目标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评价的完整评价体系,实现了校内外资源、课内外资源的有机融合,提升了学科课程的育人成效,促进了学科课程的转型升级。

二、基于课程实施的生活化表达

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只能基于具体的问题情境、运用相关的学科内容、通过特定的任务活动,通过学生相应行为及其结果等进行推断。因而,准确把握核心素养与学科内容、问题情境、任务活动之间的关系,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成了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课堂落实的关键所在。

一要立足时代发展,把握时代特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特征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到关注时事热点以突出时事背景,创新试题设计以有机融入基础知识,注重情意结合以突出主流价值合理渗透,在当今时代热点的探索与追问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二要基于学生生活,回归生活本真。高中政治有效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和道德水平,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拓展和丰富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的生活意蕴,将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需求、发展愿景和价值追求等有机融入学生的生命成长中。

三是重视问题情境,打造素养高地。高中政治新课程强调要将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而问题情境是实现学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桥梁和纽带。这就需要教师从过去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向以问题情境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转变,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切实加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及其表述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现实性的实证研究。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江苏省江阴市长江村给村民发放100克黄金、100克白银的热点事件,深入挖掘长江村这个“经济强村”“幸福名村”的典型案例。从长江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引导学生思考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从长江村部分村民家庭收入来源,引导学生思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方式;从长江村村民发家致富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类型;从长江村村民创业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重要意义。以教材基础知识为基本线索,从收入来源、幸福生活、殊途同富和幸福生产四个方面进行环环相扣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融入体现乡土生活特色和社会生活实际的典型案例中。高中政治教学的课程目标就是通过基本观点来呈现的,通过生活情境来验证的,重点要解决是不是、信不信、值不值的问题,从而赋予生活情境以知识建构、能力发展和价值引领的指向作用。

三、基于課程准备的资源化表达

高中政治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企业开发、学校自主开发和教师自主开发等形成的课程资源,在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育人目标的深入达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中政治课程资源的瓶颈问题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高中政治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方面普遍欠缺,造成了课程实施所需资源的严重不足。在课程资源建设上,存在着偏重学科教材的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偏重教材文本性资源开发,偏重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现实问题。要扭转这些问题就必须改变课程资源建设上存在的学科中心本位和教师中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建构起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的课程资源体系。

一要深挖教材资源,构建知识体系。高中政治教师要树立教材是“教学材料”、“中介材料”和“弹性资源”的科学教材观,在教材内容取舍、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创设教材文本精神与学生现实生活、学生知识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对教材进行情境化处理、生活化处理、问题化处理、操作化处理和结构化处理。

二要注重德智共生,强化德育资源。高中政治课以公民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核心,是人文社会科学常识教育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兼容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课,必须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立场上建构学科课程资源系统,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要注重形式多样,强化开放共享。高中政治课程要求在深厚的社会生活背景下培育和践行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资源建设时要实现校内外、主客观、显隐性、静动态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

近几年,学校教研组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和无锡市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政治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为依托,以提高师生的资源建设意识、资源建设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为重点,助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整合。我们按照“课型研讨—主备初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的集体备课要求,及时将体现师生特点和班级特点的集体备课成果提交到学校教学资源库平台,同时吸纳各级各类赛课的优质课程资源,构建起覆盖学科主要模块、基于课程标准、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资源库系统、微课资源库系统和视频资源库系统。在素材资源建设方面,我们在国内较早建设了中学政治学科资源网站——思想者园地(http://www.sxzyd.net)。目前,网站拥有各类教学资源超过20万项,资源点击超过4800万人次,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资源保障。在教育科研方面,深入推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进基于电子白板的交互式教学研究,基于云资源库平台的教学素材运用研究,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网络教学研究,基于极课软件系统的大数据运用研究,基于云资源库平台的备课模式研究等。在课程资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公民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教育大数据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备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基于课程时空的社会化表达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时空结构的研究从关注课堂构成本身,转变到更加关注课堂时空结构与师生角色、互动方式、知识分配、话语权力和学生个体社会化等一系列问题。

一要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实践活动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深化,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入,让学生“带着真问题”进入实践,“带着真思考”回到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在社会生活题材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也能让学生在范例分析、价值冲突、比较鉴别、探究活动中深化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自主判断能力、自觉的社会参与意识和道德行为技能,树立服务社会、报效国家、造福世界的远大志向。

二要借助信息资源,实现泛在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模式新颖、传输信息量巨大、沟通迅速快捷等现实特点,能够图文并茂、生动逼真地模拟出丰富的社会生活情境,实现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使学生在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学习的基础上,增强情感体验和提升道德品质,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要关注个体发展,实现社会价值。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这就必须改变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模式,积极寻找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最佳联结点,努力实现个人发展取向和社会发展取向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追求道德生活中的公德与道义,自觉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时,我在课前设置了这样一道探究题:2017年6月11日,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的2017无锡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崇安寺二泉映月广场举行,活动包括非遗专场演出、非遗项目进校园成果展示、道教音乐会及无锡道教符箓文化展等多项内容。目前,无锡市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名录保护体系和非遗传承保护基本梯队。然后布置预习问题:通过调查,结合无锡某项非遗项目的继承和保护,提出自己的创新性想法。这道探究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社会调查、社会访谈、文献搜索等方式,利用教材理论知识来制定详细的非遗项目继承和保护方案。学生亲身经历的调查研究,将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壶、无锡精微绣、无锡剪纸等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纳入课程学习视野,并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进一步实现与教材中“立足于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等文化创新的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探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有机渗透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的教育。

总之,高中政治改革要在课程化表达、生活化表达、资源化表达和社会化表达等方面进行课程实施探索,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有机渗透进学科课程中,切实让学科课程成为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师教育论坛.2016(10):55.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