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趣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

2020-10-20 06:15宋春梅赵爱香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课程游戏化

宋春梅 赵爱香

【项目简介】

南京市栖霞区行知幼儿园自建园以来,始终倡导“让每个幼儿充分发展”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了“发展每一个幼儿,成长每一位教师,普惠每一个家庭”的办园理念。2017年初,我园确定以山趣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为抓手,对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现状进行审视,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梳理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路径,成功申报了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山趣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遵循“童趣、童真、童心”的课程理念,坚持儿童立场,顺应儿童的天性,贴近儿童的生活,聚焦于“爱”的引导,摸索师幼发展的路径,构建适合本园的课程体系。

摘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南京市栖霞区行知幼儿园“山趣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园所在“童趣、童真、童心”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从环境布局改变开始,围绕区域材料投放、弹性作息时间、观察记录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户外自主游戏等方面,分阶段逐步进行研究。从关注课程本身到关注儿童发展,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幼儿如何学,从研究集体教学现场转向研究幼儿日常游戏现场。

关键词:山趣课程;有效融合;课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9A-0014-05

南京市栖霞区行知幼儿园自办园以来,秉承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以爱为先、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全面育人”的办园宗旨。幼儿园地处优美的幕府山脚下,幕府山是栖霞区燕子矶的一座丘陵山脉,作为清代的金陵四十八景,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2017年开始,我们依托幼儿园地域优势,以山趣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儿童为主体,从儿童发展需要出发,整合原有课程,逐步明晰“童趣、童真、童心”的课程理念,以让课程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顺应儿童的天性为目标,不断探索课程实施路径,让幼儿健康快乐、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是基于师幼发展的需要。课程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是师幼发展的重要载体。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最终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促进幼儿终身发展为纲。同时,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换言之,山趣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是基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需要。如何让幼儿在新时代背景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山趣课程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与整合,让幼儿通过与大自然接触、感知体验等进行学习,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教师互动,让他们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山趣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深入推进,可以促进幼儿发展,提升我园教师课程建设和课程实践的水平。

三是基于幼儿园提升质量的需要。我园基于近20年的办学经验,重视课程理念的更新。为满足当下儿童的发展需求,幼儿园的课程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整合。因此,我们以项目作为一个切入点,真正推动幼儿园课程建设,提升办园质量。

二、项目的核心概念理解

我园开展“山趣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工作,旨在以项目为突破,引导全园明晰教育理念、增强课程意识,通过有效融合的方式,促進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项目包含着“山趣课程”和“有效融合”两个核心概念。其中,山趣课程指的是“借助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追随幼儿的兴趣,基于幼儿已有经验,通过对幕府山的山林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筛选运用、调整、整合、优化,生成幼儿园各年龄段的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幼儿在与环境、与同伴、与教师互动中学习,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与创造性等方面和谐发展”。“有效融合”是指将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主题背景下,采用“融合式、体验式“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主动实践的过程中探究、体验、感悟、表现、发展。

三、项目的实施路径

在山趣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是确保项目推进的关键,直接影响着课程建设的质量。我园通过明晰课程理念、调整与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幼儿园课程环境、规划与利用活动区、完善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建设能力等路径进行项目实施。

(一)明晰课程理念

山趣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初期,项目小组通过与全员教师交流研讨,发现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理念理解存在差异,对山趣课程概念不理解,对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等不清晰;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把山趣课程建设项目与日常的保教工作割裂开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探究,忽略了儿童立场。基于这些现状,项目组开展了多种途径学习培训,帮助教师明晰课程游戏化的相关理念。

1.理论学习。我们根据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实施要求添置了相关书籍,如《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学前课程 幸福童年》《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等,组织教师共同学习《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等文件,依托个人阅读、年级组共读等阅读形式,开展教师线上、线下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2.问题聚焦。项目组邀请专家进园指导培训,以教师在开展一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专题研修,以教师在山趣课程建设中的困惑为题开展专题讨论,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讨论—实施—讨论—调整—实施的方式进行研究。

3.园本研训。项目组以研训的方式,组织全体教师理清山趣课程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让教师明确山趣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利用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组QQ群,及时学习群组内发布的文件、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最新动向,搜集在群组中讨论的具体案例,结合我园山趣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研讨分析,再次梳理研究思路,以儿童为本,追随幼儿的兴趣,调整、整合研究的内容,确保方向不偏离,初步形成“童趣、童真、童心”的课程理念。

4.外出培训。幼儿园选派专任教师、骨干教师分层次、分批次参加省、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研训活动,如“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课程游戏化建设”“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创意设计与组织实施”“幼儿园活动区游戏观察与指导”“幼儿园课程资源与幼儿学习”专题研讨会等,让教师带着山趣课程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去,带着山趣课程建设项目的反思回,并在回园一周内向全体教师反馈与汇报,同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研讨、交流学习心得。

(二)优化幼儿园课程环境

环境如何发挥适宜的教育功能,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现状,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与优化。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制定环境建设方案,按照方案分步实施。

1.山趣课程主题与室内外环境创设相融合

户外环境要有利于幼儿开展运动、观察、种植、探索、扮演、操作等多种活动,给幼儿带来丰富的经验。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让幼儿尽可能地参与户外环境的创设。在“你最喜欢的幼儿园角落”晨间谈话中,幼儿对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还希望在户外玩什么?给出了最真实的表达。教师们多次开展户外环境创设的现场研讨,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了重新的规划与调整。随着幼儿活动的丰富,环境也逐渐丰富起来,游戏内容也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在户外野营区,幼儿借助已有经验,逐渐将“野营区”与幕府山周边的滨江风光带联系起来,师幼共同设计了“行知号”邮轮、幕府山三台洞、达摩古洞景区,生发了“行知号”邮轮一日游活动、山林救护抢险活动、幕府山旅游观光活动等。项目组利用户外,开展自然物的艺术创想活动,让幼儿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在树叶、树枝、泥土、松果、塑料软管、布条等材料的自由搭配组合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了发展。

适宜的环境能帮助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山趣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以保护山林为主题对走廊环境进行了创设,让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体验自然材料之间相互融合的美感,初步感受环境与人的关系;制作各种“自然材料的艺术品”,让幼儿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学会了创造和运用。

2.山趣工作坊与区域活动相融合

根据幼儿兴趣和特点的需要,班班创设富有“山趣”特色的区域——山趣工作坊。我们将山趣工作坊作为课程建设的元素,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各种自然材料和操作工具,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材、自主操作,创设系列化的主题区域活动,如树枝系列、树叶系列、石头系列、泥土系列等。再将山趣工作坊中的幼儿作品投放到不同的区域,如将树枝系列的作品投放到建构区,供幼儿创设游戏场景使用;将石头系列的作品和材料投放到角色游戏中的“石头记”商店里。

(三)调整、整合课程内容

虞永平老师说过:“幼儿园课程要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1]。幼儿园课程内容来自幼儿园的环境和现实生活。园所在使用《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托我园所处的幕府山及周边的教育资源,对现有课程进行合理调整、有效融合。

首先从幼儿的经验水平出发,调整课程实施的途径。在年级组课程审议时,项目组成员就哪些活动适合集体的形式,哪些活动适合个别、小组的形式进行研讨,对集体活动进行删减和补充,將部分集体活动以区域活动的方式呈现,制定了《**主题区域活动内容》,同年级组可以相互分享,让活动的趣味性更强。其次,结合季节、园内资源,幼儿的经验和兴趣,调整课程的内容。在中班“美丽的秋天”这个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寻找秋天这个活动时,发现了幼儿园钻爬笼旁散发着阵阵香味的桂花树。在幼儿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教师追随幼儿的话题,逐渐衍生了“我爱桂花树”的课程内容。在“桂花的秘密”“桂花雨”“制作桂花香包”等有趣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调查、收集、制作、观察等方式,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桂花的主要特征,了解了桂花的种类,真正让大自然成为了幼儿的“活教材”。

(四)完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与课程紧密联系,是幼儿经验得以丰富的重要来源。项目组从多维度建立幼儿园资源库,依托相关资源推动山趣课程游戏化项目持续发展,助力幼儿发展的需要。

1.收集资源挖掘教育价值

幕府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山趣课程建设的重要素材。首先,项目组对幕府山的文化资源进行初步筛选,将幕府山的由来、故事、景点、植物,描绘幕府山的诗等内容进行了梳理,挑选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其次,我们对幕府山自然资源进行了筛选,将幕府山的树叶、树枝、花草、果实等自然物,开放有序地投放到班级游戏中,为幼儿进行分类、比较、拼贴等游戏活动提供素材;筛选了在幕府山及幼儿园内常见的、幼儿感兴趣的树木,如香樟树、桂花树、松树、枇杷树、无花果树等,挖掘其教育价值,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搜集筛选的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会根据幼儿的需要、课程建设、主题实施的需要进行阶段性调整,为幼儿学习和游戏活动提供了支持。

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幕府山及周边多样的材料以及有生命气息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把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课程资源运用起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发展。

2.利用资源生成主题课程

项目开展初期,教师们带领幼儿和家长寻找幕府山的树叶、石头、树枝,将它们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单从材料的使用方面考虑,缺乏课程意识。随着教师理论学习的深入,大家会有目的地梳理幕府山的资源,共同讨论什么样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有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从教师的视角逐渐转向以“儿童为主体”。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逐渐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以幕府山自然资源的“探索、利用、保护”为主题脉络,分别围绕“小班—玩玩乐乐,中班—走走看看,大班—亲亲护护”的主题思路,以班级为基点,从本班幼儿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参照《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课程结构与设置,实践探究适合自己的课程。

教师们从主题目标的制定到主题活动内容的预设,始终追随幼儿的兴趣,逐步生成丰富的活动内容。如大班在“亲亲幕府山”的主题下,生成了集体活动“我知道的幕府山”“山行”“登山路线图”等,区域活动“幕府山微景观”“山上的亭子”等。在每年温度适宜的4月份和11月份,项目组会调整山趣园本课程的实践,不断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充实课程内容。

3.拓展资源支持课程实施

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幼儿园工作人员都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支持者。在山趣课程实施中,我们邀请一直居住在幕府山庄的老人,为幼儿讲述关于幕府山的故事、设计多条登山路线;邀请金陵科技学院的教师走进幼儿园,为幼儿讲解植物的种类和作用等。自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我们还创设了多种机会让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计划和实施。

另外,我园设立教师图书资源目录,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借阅各类书籍。如挑选出山趣课程和基础课程实施中所需要的图书,根据主题进行分类,設立相关图书目录,让教师依据主题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图书;在山趣课程中设立主题资源库,其中包括集体活动内容、区域活动内容、图片等,为课程实施提供支持。

(五)提升课程建设的能力

园所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引领下,重塑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着力于教师观察、设计、评价、课程审议的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儿童评价方法。借助观察,教师可以真实地了解儿童,找到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更好方式。项目开始,大部分教师缺乏目的性观察,要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原有的指导怎么变成了一种干扰?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初步学习观察与分析儿童。一是组织学习《聚焦式观察》这本书,开展交流分享。二是从山趣工作坊活动观察入手,从观察游戏材料的选择、使用,新材料的投放逐步转向材料的适宜性,以及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语言、行为以及能获得的发展。教师通过关注幼儿的言行,用白描的方式记录下来,再借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分析。从山趣工作坊观察为点,延伸到其他活动,在观察、实践、反思中逐步建立“儿童是学习主体”的意识。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需要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我们根据《指南》中,幼儿在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生成并选择适合幼儿的山趣课程活动方案。如登幕府山需要做什么准备,带什么物品、工具,登山去干什么,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追随幼儿的兴趣,筛选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内容,生成活动。课程审议从多方面进行:审议课程内容是否是幼儿感兴趣的,是否以幼儿为主体;审议活动形式是否利于幼儿集体、小组、个别化的学习;审议课程的环境、材料是否适宜;审议山趣课程如何与现有课程进行融合等。同时进一步梳理课程的脉络轨迹,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回顾与思考。

四、项目的实施成果

山趣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过程就是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思路、提高研究实效的过程,我们边做边思考,边改变边记录,形成了初步的成果。

(一)汇编了《山趣课程案例集》

我们依托山趣课程项目建设,整理、搜集在山趣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体现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具有课程内涵的教育故事,并以《山趣课程案例集》的形式呈现。这些真实的案例故事凸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记录了幼儿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如何确定游戏内容等,呈现了山趣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索与成长的过程。

(二)整理成《山趣工作坊活动集》

我们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收集、筛选、整理,结合主题活动,开展山趣工作坊活动,探索不同年龄段材料提供的适宜性。山趣工作坊的创设、使用、分享的过程,就是幼儿不断获得发展的过程。园所将山趣工作坊活动用文字、图片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整理成《山趣工作坊活动集》。

(三)形成较为完善的《山趣课程集》

我们以山趣课程建设为契机,对幼儿园课程进行全面的审议、筛选、有效融合,进一步梳理与完善园本课程实施方案,逐步形成“童趣、童真、童心”的山趣课程理念。围绕山趣主题,园所汇编的《山趣课程集》详细呈现了课程的主题名称、主题背景、主题目标、主题脉络、主题环境、主题资源、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园在课程建设实践中,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园通过专家引领、学习培训、探索与实践等方式,让项目落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有效整合、活动材料的选择、现有课程的审议等方面,随着“童趣、童真、童心”课程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在不断提升;但课程建设的系统性还有待完善,还不能很好地让每个幼儿充分发展,满足每一个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在项目推进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思考以及新一轮的整体规划,逐步完善我园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J].幼儿教育, 2015(25):46.

责任编辑:李韦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课程游戏化
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研究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数字化影视制作中的技术和艺术的有效融合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