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蓉
摘要: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科学地组织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本文主要从合理组织教学、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变革教学方法、规范教师言行等角度,阐述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培养
在传统的初中信息教学中,教师以教为本,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没有凸显信息技术的优势,无法发掘学生的潜能,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学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当前,很多学生尚未形成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模型、处理数据的能力,这无法发挥数学资源的优势,导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一、合理组织教学,培养信息意识
在教学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避免重复讲授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根据学情开展教学。第一,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通过调查问卷让学生展示小学阶段的作品,了解他们已经具备的知识与实践基础;第二,教师要依据教学需求合理调整内容,以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为基础设定教学难度,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在教学文字处理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校本教材设计封面;在教学完Photoshop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五四青年节设计海报;在教学完网络制作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学科网站,将信息技术融入实践,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培养计算思维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程序设计内容,培养学生建模、设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素养。在传统的计算机语言教学中,教师重讲解,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从终身学习角度出发,关注学生计算思维的提升;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原有技能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要开展分层教学,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定不同目标,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在主动建构中获得知识,发展计算思维。
如在教学《程序设计语言》时,教师提出问题:“在计算机中完成51+53的加法题分别对应三种语言,请大家连一连,从抽象的0、1序列所表示的机器码中识别出机械语言,从抽象层次较高的机器硬件CPU指令集中找出汇编语言,从英文代码中识别出高级语言。”又如在了解VB界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求多边形内角和”的程序,通过讨论认识窗体、命令按钮、输入输出框、文字等元素。总而言之,教师要弱化语法,关注算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变革教学方法,促进能力提升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延伸信息课堂,为学生建立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借助QQ、微信群等展开交流,傳送文档、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发布与提交作业。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搜索资源,提高了分享与传递信息的效率,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的优势。
另外,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搜索网络资源,进行组内共享,在制作时进行小组分工,共同设计完成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和信息技术相关的比赛,发掘好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规范教师言行,树立社会责任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资源日趋丰富,运用也日益广泛。但是,网络信息中不乏不良信息,而学生因社会阅历浅,往往不能快速甄别信息,致使网络诈骗时有发生。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法规的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网络安全,学生也要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网络带来的便利与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安全意识,避免信息泄露、账号被盗等现象的发生。另外,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通过表演、讲座等形式提醒学生关注信息安全。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尊重知识产权,不抄袭、不剽窃,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条洋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