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020-10-17 08:54林丽华曾爱华
关键词:韧性体验式实验组

林丽华,曾爱华

(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 福建福州350122)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也随之增加,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学科化、理论化倾向,侧重构建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但效果与初心还有较大差距。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增强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近年来,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摒弃以知识传递的外在输入式设计思路,采用以学习体验生成的内发创生式设计思路[1]。相较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即时的学习体验为重心,重视总结升华体验,更尊重学生生命意义的独特性、体验的个性化、学习的自主性。

心理韧性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够预测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的适应情况[2]。它是大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情境的缓冲剂,是个人在生活压力与挫折经历中的一种反弹能力。研究表明,高心理韧性能够更好地缓冲压力,更好地克服逆境与挫折,进而增强心理健康,降低心理障碍;低心理韧性容易使自尊受挫,进而降低心理健康,加重心理障碍。由此可知,心理韧性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3]。

鉴于心理韧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动态的发展能力,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加以提升。笔者尝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围绕如何提升心理韧性,帮助大学生在面对压力与挫折时,能够采用更安全有效的应对方式。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福建医科大学选取2018级一年级新生,以授课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取样,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心理韧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取心理韧性水平相当且人数比较接近的2个自然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共109个学生。随机选取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共53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30人;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共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

(二)调查工具

1.采用肖楠、张建新编制的“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4]。该量表共有25个项目,包括坚韧(描述个人的平静镇定、灵敏、持久及在面对困境时的控制力)、自强(体现个人在经历创伤后恢复并变得强壮的能力)、乐观(反映个人对克服逆境有信心,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情)三个方面。量表采用5级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越高。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8,0.80,0.60,说明量表的信效度良好。

2.自编的“教学反馈意见表”。根据问卷搜集实验组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反馈。问题包括:(1)你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满意吗?并阐述原因;(2)你喜欢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吗?理由是什么;(3)你印象最深的体验教学环节是哪个,理由是什么;(4)如果改进这种教学方式,你有何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课程开设前,本研究进行了心理韧性前测。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体验式教学,对照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讲授式教学。课程结束之后,再次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对2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后测,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韧性是否发生改变。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授课教师来自应用心理学专业,接受过系统的体验式教学训练。

实验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体验式教学活动设计

为了确保体验式教学活动内容设计的合理性,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内容由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同行共同讨论确定。个人、家庭、社会是心理韧性发展的三大保护性因素,通过相互作用组成动力系统,共同抵抗环境的不利影响[5]。体验式课程设计围绕个体、家庭、社会这三大要素,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相识信任阶段,通过游戏帮助学生组建新团队,面对人际压力,主动认识新同伴。(2)主题活动阶段,以个人自我探索体验、家庭支持体验、社会支持体验为重心,设计体验式教学。首先,从创设人际交往情境入手,使学生感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合作、倾听,共同完成团队任务,在社会支持体验式教学中使其体验到团队力量,理解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其次,让学生分享家庭故事,学习绘制简单家谱图,测量家庭亲密度量表等,在家庭支持体验式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原生家庭,理解家庭支持的影响;再次,设置挫折情境,鼓励学生以积极思维方式应对,与情绪和谐共处,用“20个我是谁”初步认识自我,并进行自我探索(坚韧、自强、乐观)等,对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初步规划大学生活。(3)结束阶段:回顾课程,布置“四个花瓶”作业,让学生带着收获与反思,结束课程。

本课程的体验式教学一共开设9次课,每次教学80分钟,在应用心理学系制定的讲授式教学计划基础上,融入体验式活动教学。每次教学在知识背景讲授的基础上,紧密衔接体验式活动,80分钟的教学分为五段式展开。(1)创设情境任务:根据教学计划,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问题情境;(2)唤醒学生体验:在问题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情绪体验;(3)相互分享:学生相互分享在解决问题过程的情绪体验;(4)反思总结:帮助学生觉察自己的情绪体验,认真倾听同学的分享,并进行反思和总结;(5)体验内化应用:帮助学生内化所思所感,并能灵活迁移到相似生活情境。每次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环节占40~60分钟。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结果

前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韧性量表的各因子及总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的差异性检验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结果

后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韧性量表各因子及总分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差异性检验

(三)对照组和实验组各自前后测结果比较

对照组在心理韧性各因子及总分的前后测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表3)。实验组的心理韧性各因子及总分的前后测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后测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前测(表4)。

表3 对照组前后测的差异性检验

表4 实验组前后测的差异性检验

(四)实验组学生的教学反馈

课程结束后,通过收集实验组对课程反馈结果发现,体验式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可。

1.课程的总体满意度。95%的学生表示很喜欢这门课程;84%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很大收获;所有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大部分学生希望有机会可以继续学习心理学相关课程。

2.教学形式的评价。90%的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的体验记忆深刻,认为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课堂;7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形式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提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全新体验感和深刻性。

3.体验教学环节的反馈。超过80%的学生提到“四个心理花瓶”活动给了自己非常多的反思,帮助自己更加了解家庭、学业、人际和健康的状况,也让自己逐渐厘清大学期间的目标;70%的学生反映喜欢“自我探索”环节,在“20个我是谁”的自我探索过程认识了未知的自己,“家谱图”和“家庭亲密度量表”使他们意识到家庭支持对自己的影响,也有学生认为通过绘制“家谱图”,让自己更理解父母的行为。30%的学生提到在人际交往环节中,感悟到“懂得倾听”比“懂得表达”更重要。

四、讨 论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验组学生反映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带给他们更多温暖和力量的体验,这和已有的研究基本一致[6]。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任务,让学生切身感受与自己人生经验息息相关的情境,从而唤醒情感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充分意识此刻的情绪具有真实感,觉察此刻情绪背后的原因,并认识情绪对自我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掌握处理此刻情绪的方法,从而接纳自己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出现的负性情绪,并有能力处理。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师生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师生相长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同学之间达成的是相互帮助和支持的关系,不再是竞争关系。在这种相互支持的和谐课堂氛围中,班级同学相互分享情感体验,教师用情点拨与总结,帮助学生反思和处理情绪[7]。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被无条件接纳和共情,这就是疗愈自我的过程。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突出体验和分享,鼓励师生之间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迪,引导个体深入全面认识未知的自己,以体验方式习得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学生内化和应用,面对人生未可知的多方面压力时,更有能力也有勇气进行化解。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断相互适应,生生之间相互支持和启迪。教学过程采用五段式模式,以实践性情境任务为起点,促使学生高投入、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唤醒学生情感体验为重心,借助团队力量的支持,获得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念;以班级同学相互分享情感体验为核心,借助其他同学的反馈,启发内在思考;以教师提领式的总结为升华,切实帮助学生获得较深入的反思;学生以行动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容易在相似情境中被迁移和应用。学生通过实践与体验,借助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对话,最终实现自我的认知与升华,进而达到知情合一与知行合一[8]。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

心理韧性的过程论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不断提升的可能,给不良行为干预带来希望。有学者认为,心理韧性是逆境、压力、创伤等负性生活事件与保护性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过程[5]。过程论既强调心理韧性在整个过程中个体所具有的能力特质,也强调心理韧性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发展的良好结果[9]。心理韧性是个人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是可以通过培养而提高的一种应对逆境的能力,也是体验式教学活动内容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行体验式教学之后,实验组的心理韧性水平显著提高,学生的坚韧、乐观和自强等品质都有明显提升;对照组的前后测结果对比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的心理韧性水平在讲授式教学方式开展前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课程结束之后,实验组的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都显著好于对照组,这说明心理韧性水平的提升确实可以通过合适的训练和干预实现。心理韧性干预有利于提升心理韧性水平,有助于提高心理适应[10]。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帮助学生处理情绪,改变认知,从而达到改变面临问题时的应对方式,最终改变行为,这也解释了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培养心理韧性的可行性思路,在促进大学生心理韧性、改善学生自我觉察、提高心理感受性、培养良好的自我调适技能、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11-12]。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模式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但是这种尝试尚存在一些不足:(1)在收集教学反馈意见表的基础上,需进一步编制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教学效果量表,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体验式教学效果;(2)进一步完善课堂参与活动和课程作业的设置,增加课程总结,让学生根据体验撰写对本课程的感受和收获,促进师生对课程内容的沉淀、反思和应用;(3)体验式教学模式更适合小班制,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班级的规模。

猜你喜欢
韧性体验式实验组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浅析水墨画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