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516000)黄国荣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治疗与控制十分必要。给予腰穿和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发挥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体研究如下。
1.1 基线资料 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择取我院收治的47例开颅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4)。纳入标准:经过诊断,患者存在颅内感染的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菌培养后,发现其结果显示为“+”。排除标准:高热、头痛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和糖定量不符合。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4~76岁,平均(45.22±3.22)岁。其中,开放性颅脑外伤9例,脑肿胀患者8例,脑实质内血肿6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5~77岁,平均(45.23±3.23)岁。其中,开放性颅脑外伤9例,脑肿胀患者9例,脑实质内血肿6例。两组资料比对后,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可比性存在。
1.2 方法 对照组:每12小时进行腰椎穿刺,放出40毫升的感染脑脊液,并注射4毫克的万古霉素与5毫升的生理眼盐水。观察组: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国药准字:H20065148,批准日期:2011-05-09,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Vancomycin Hydrochloride)。每12小时给予药物注射,其中,选择4毫克的万古霉素与5毫升的生理眼盐水,将引流管夹闭。在2个小时后,打开引流管,并实施引流。对于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一般为7天[1]。
1.3 效果评定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维度划分为有效、一般和无效。有效说明患者的体征情况改善,不良症状消失。一般说明患者体征有所改善,但不良症状未消失。无效是患者的体征情况以及不良症状未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信息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尤其是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均分别执行t数值检验和卡方检验,以此来判断统计学研究意义符合为P<0.05。
2.1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87.5%)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60.86%),组间对比呈现差异性,统计学研究价值较高(P<0.05)。
2.2 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分析 治疗前,两组指标比对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得到改善,比对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对比(±s)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葡萄糖(mmol/L) 白细胞(×106/L) 蛋白质(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4 1.37±0.42 4.61±1.34 25.21±7.31 6.43±1.83 1.52±0.72 0.53±0.22对照组 23 1.34±0.41 3.21±0.34 25.20±7.30 12.32±2.32 1.51±0.71 0.94±0.32 t 0.0807 4.7880 0.0045 9.4784 0.0468 5.0278 P 0.9360 0.0000 0.9964 0.0000 0.9628 0.0000
颅内感染为开颅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后期治疗。所以,加强对开颅手术患者感染情况的控制,是当前重点关注的重点。在实际治疗中,脑脊液置换方式,给予脑室冲洗引流、腰椎穿刺鞘注射。但是,在实际引流的时候,将增加脑组织损伤。鞘内注射治疗方法非常简单,治疗效果显著。腰椎穿刺鞘内注射,不需要利用血脑屏障,能维护好脑脊液药物浓度,也将促使药物治疗效果的发挥[2]。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存在很大优势,能避免多次腰椎穿刺带来的疼痛感,避免给脊髓神经根带来损伤和出血,也能保证脑脊髓液循环速度的维持,缩短疾病的治疗时间[3]。
总之,对颅术后患者感染情况进行治疗,予以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能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也适合广泛推广。